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柒柒 图|柒柒、阿宝

最近,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学术酒吧”火了,多是博士或青年学者为主讲人,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在酒吧与大家分享,轻松的氛围里,边饮边交流。有些酒吧还推出了“一篇SCI换一杯酒”“发刊可免费畅喝”的活动。

有人评价当酒吧和学术相遇,是“好玩”与“好学”兼得;也有人吐槽“哗众取宠”“知识分子自嗨”“组里开会还不够,还要去酒吧搞学习”......

8月24日,长沙首家学术酒吧也举办了这样的活动,至今八期活动场场爆满。当一种跨界新生事物出现,受到欢迎,背后必然有符合年轻人需求的逻辑支撑。

24CENTER酒吧开在后湖一个独栋内,寻着来,没有显眼的招牌,仅在一楼看到一块“开放麦酒吧”的立牌,指向三楼。沿着锈红色楼梯向上,墙上贴着学术酒吧海报,空气中弥散着干燥的淡淡雪茄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理人阿宝因为下雨堵车,不知道还要多久,酒吧内只有旁边雪茄店的老板坐着,我舒服地坐进大沙发里,暗调的橘黄灯光和音乐稀释了阴雨蒙蒙的坏天气和等人带来的无聊烦闷。

前天还来了一次,当天正好是第七期学术酒吧活动,主题关于工作——“好工作哪里找?怎么找?什么是好?”主题灵感来源于最近两个月在吧台喝酒的酒客和拿SCI换酒的研究生博士生同阿宝闲聊时,都透露出找工作的压力和愁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三十平的空间里,放置着围坐的大沙发,位置很快都被填满了,轻松的氛围下,你来我往地聊得畅快,来的人工作的行业和年龄各不相同,彼此不同的视角和经历互相碰撞。

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聊起就业的焦虑;有人说起自己工作狂一样花了十二年才成为领导,分享年轻人可以如何应对职场和工作;一个上市公司的HR谈到某次招聘时,和本科毕业生竞争同一个岗位的竟然有剑桥大学的学生,太卷了;一个保研中国人大的年轻女孩因为在北京定居难,选择回长沙的一家银行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宝一阵风似地到了,我说起前天的活动,她一边卸下大背包,一边说,那天的活动是一个非学术的公益场,不设主讲人,每个人都可以随意交流。

而常规的学术场分为两个部分,上半场时间是主讲人分享,下半场再自由开麦,提问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及活动海报

“有没有尬场或者有人怯场不愿意说的?”作为I人的我发问。

阿宝有些小得意地笑说:“我们酒吧会有一个传统的拉酒嘴,哈哈哈。”

拉酒嘴是酒吧的一项氛围节目,喝的是龙舌兰,阿宝用来带节奏,调节氛围:上半场分享,参与者主要是听,待到下半场开始时,全场除了个别不喝酒的,基本上都想尝试拉下酒嘴,喝了酒后,放松开心的状态下,基本能做到全员开麦。

“开放麦嘛,首先要开麦。”这是当下氛围的感染,也是自我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会有讨论到剑拨弩张的时候,曾有一期,两个参与者观点BATTLE得互不认输:“要不这样吧,你在我的专业里发一篇SCI,我在你的专业里发篇SCI,这样可以噻?!”两个学术狂热分子,有点面红耳赤,执着于到底谁对。

终是另一个参与者,赶忙拿着威士忌过来解围,站在他第三方不同学科的视角,一调和,再碰碰杯,三方的观点和情绪慢慢跟着现场的爵士乐一起,协调悠扬了起来。

做学术酒吧后,曾经有教授觉得在实验室或者教室开组会,大家可能会拘谨,总会想下句话会不会讲错,于是把组会放在了阿宝的酒吧里。还有一位香港城市大学的教授来湖南做交流时,也把学生带到这里,一人一杯啤酒,用酒吧的投影仪来做学术交流。

他们觉得这样的形式和氛围很好,教授直言:“很多学术讲座,花钱请学生去听,学生都不一定会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意义上的酒吧,与传统意义上的学术讲座,似乎都有清晰的“定位”,前者可能太过喧闹,后者可能过于枯燥,年轻人正是试图从中间求解。

人生大多数时间在做着重复的事,新事物的出现,最直接的意义是提供了不一样的生命体验。如果在学术酒吧消费,认识了一些有趣的人,接收了一些新知识,或者单纯只是获得了一些快乐,都是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食物,与生命》酒吧学术活动现场;图二:参与者在群中的反馈

阿宝曾收到过私信问——本科生能来听吗?不是这个专业的人,可以来吗?这样的活动会不会有门槛或者学历鄙视链?

“我都是回复可以。我觉得但凡他会问,肯定是感兴趣。”而学术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论高低贵贱,才疏学浅可以抛砖引玉,学有所成愿意分享交流,相遇有缘席地而谈。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对活动参与者简单做了画像,多是周边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然后是社会人士,高校学生和社会人士的比例大概是六比四。

来参与活动的社会人士,在离开学校之后,仍想探索一些方式,保持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促进自己思考,让自己保持活力。阿宝记得曾收到过这样一条评论:“当学术不再是高高在上,正襟危坐,而是非常接地气地去指引生活和融入生活。这是我需要的。”

阿宝有些开心地说:“这是我做这件事感到很有成就感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宝是北体大的体育生,当过体育老师,没做多久,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适合这样朝九晚五重复性的生活,离职后,开过影视公司,因为回款难,艰难维持着。阿宝说自己喜欢喝酒,也喜欢调酒。

30岁裸辞,和女朋友阿霖,一个湖南人,一个黑龙江人,在去年11月份接下了这家位于后湖的酒吧,第一次开酒吧,俩个人包揽了经营的日常琐碎工作,在维持收支平衡的情况下,尝试放入更多自己喜欢的内容——音乐开放麦,乐队开放麦,脱口秀开放麦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术酒吧兴起时,她们联系上北京一家学术酒吧,聊完后,她们心想——我们在大学城,为什么不可以做这件事情呢?

经过前期一些筹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病学科、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张正主动联系到阿宝,想要分享,他提供了两个主题,一个是“善良的人会更智慧吗”,另一个是关于ChatGPT。他们选择了第一个主题,就这样在8月24日开始了第一期,并收到了不错的反馈,后来的分享嘉宾基本都是基于社媒上的正向反馈主动联系或者朋友推荐来的。

从那以后,学术酒吧保持着一周1-2场的频次,每场不超过70人的规模,到现在,已经做了八期活动。

不少人找到阿宝,希望能够在学术酒吧活动中进行分享,阿宝更喜欢面对面的沟通,敲定起来会很快。在她看来,这些主讲人十分愿意把自己热爱的领域和研究与大众做分享,这是“走出学术小房间”的一种方式,而且他们具备专业性和学术性,只是少了一个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体选题上,并不会有倾向性,只要不涉及政治敏感和性别对立,阿宝更多的是和主讲人一起提炼出能让大众感兴趣和深入浅出的交流方式,例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衡量,博士学的是扎根理论,来湖南之后研究了湖南 298 家老字号企业,为什么会成为老字号?老字号的优良传统在哪里?

衡量分享“践履型企业的相关研究及数字化转型现状”这一主题时,专讲这个标题,放在网上大家肯定会不太感兴趣,他们从其中一个经济案例里,拎出了一个大家有共鸣的——“迪士尼的快乐可以复制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宝酒吧的音乐开放麦活动是门票形式——99元含一杯酒,但学术开放麦活动,她没有设置门票形式来兜底收入,客人可以随意选择一杯酒水入座,有酒精无酒精的都可以,一场活动下来,基本不盈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善良的人会更智慧吗?》酒卡

做学术场很内耗,阿宝说她们总担心能不能达到参与者想要的对学术的定义;在学术知识的接收上,有没有达到心理预期;整个场地是不是能给参与者一个舒适的状态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话有了空隙,耳边的音乐逐渐清晰了起来,低沉的女声浅唱着: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e physical things, Define what's within(有些人认为唯有物质的东西,才能定义生活的本质)。

我问她:“这样的投入产出比,你还会一直做吗?”毕竟开酒吧,还是要考虑到营生的问题。

阿宝笑得特别爽朗,点头:“累并快乐着。”以开放麦酒吧的形式去做这个酒吧,是她近期一直想做的事情。

正说着,一曲终了,“但纯靠学术酒吧是不赚钱的,”阿宝的笑容淡了一些,“还是不太建议开学术酒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柒柒

一个喜欢写故事的湘妹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