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药行业的购销领域,特别是药品和医用耗材市场上,“带金销售”是发生最普遍、影响最广泛的腐败行为。“带金销售”手段多样,有着“定制式”招投标、“回扣式”药品销售、“福利式”会议赞助、“虚高式”交易、“规避式”设备投放等多种形式。
医药领域腐败若想“治本”,还需要促进医药行业改变“带金销售”的营销模式,加强合规建设。
9月26日,中纪委网站发布了《书记谈 | 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一文,重点提到了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其中文章还指出了医药领域反腐三大重点方向。
首先,抓住医药领域易腐风险环节重点发力。聚焦于医药行业的关键领域、敏感岗位、核心工作及重要流程,通过紧盯关键个体与事件,深化并扩大医药腐败与不正之风的专项治理成果。
其次,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集中整治。重点整治那些增加患者负担、欺诈医保基金的行为,以及开单提成、收受红包等严重损害医德医风的问题。
最后,强化对典型行贿行为的严厉打击。坚持行贿受贿一起罚。对那些频繁拉拢腐蚀干部、严重破坏医药领域政治生态的行贿者,依法严惩不贷,同时追缴其通过行贿获得的不法利益,从根本上消除腐败行为的利益驱动,杜绝“腐败投资高回报”的扭曲观念。
据此前中纪委梳理的财政部公布的行政处罚,医药企业违法行为主要集中为以下几类:
一是使用虚开发票、票据套取资金体外使用。如某些公司使用无关人员的机票、发票报销冲账并套取资金。
二是虚构业务事项套取资金。虚构业务事项集中在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市场调研、咨询等方面,但往往漏洞百出。
三是账簿设置不规范等其他会计核算问题。比如公司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未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总账、明细账等会计账簿。
医药企业如此费尽心思套取公司资金,“倒腾”出高额销售推广费用,是为了塞进医药代理腰包当中。目前随着医疗监管模式不断升级,新的“合法外衣”也在不断出现。回扣行为变得更加隐秘和复杂,继续挑战着市场竞争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医疗领域隐藏的利益链和关系网复杂多样,药品、医疗器械和耗材采购环节更是“带金销售”的重灾区。
例如,一些企业借医疗设备租赁、设备入股名义,通过支付租金、参与分红等方式变相行贿;有的企业在医药购销环节给付医院工作人员回扣;还有的企业通过生产环节虚抬药品价格、流通环节虚假交易等方式套取资金进行贿赂。这些新形式的“带金销售”更加隐秘、复杂,挑战着市场竞争秩序。
面对“带金销售”的顽疾,除了政府层面的强力整治外,还需要行业内外的共同努力。药企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合规机制;医疗机构应强化自我约束,严格执行采购规定;行业协会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引导会员单位遵守行业规范;媒体和社会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方位的治理合力。
只有当多方力量协同作战,才能真正根治“带金销售”这一顽疾,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
图文来源:中国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