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气象部门的消息,今年第21号台风“康妮”于10月30日加强为超强台风,目前台风中心已经行进到台湾省东南部登陆。受台风影响,台湾、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强降雨和大风天气。同时,受台风外围水汽团的影响,上海预计从10月31日傍晚至11月1日出现大暴雨,有可能创造自1981年以来11月份的最大降雨。
预计上海受强台风的影响情况
这个影响情况主要是台风所带来的强降雨以及大风方面的影响,具体可以从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信息看出,比如:
从降雨量看,此次降雨过程的总雨量预计可达到120-180毫米,在上海的东南部地区甚至能达到220-280毫米,其中最大小时雨强能达到40-70毫米,这种极端性的强降雨,从历史监测数据看,很有可能成为上海1981年以来11月最大降水过程。这将对城市的排水系统将构成严峻挑战,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和道路积水。
从风力情况看,上海预计从10月31日的夜间风力开始加大,到11月1日的最大陆地阵风可达到8-9级,有的区域甚至会更高。这对高空作业、海上航运和户外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居民和相关部门要提前做好防风措施,确保安全。
此外,台风带来的恶劣天气将对城市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影响。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可能受到冲击,导致部分区域停电或停水。居民应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备足生活必需品。
台风“康妮”的强度到底如何?
台风“康妮”在生成后,经历了快速的增强过程。从最初的热带风暴级别,逐步加强为台风级别,并最终在10月30日加强为超强台风级别。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康妮”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可达16-17级(52-58米/秒),这是一个极高的风力级别,显示出其强大的破坏力。
从卫星云图来看,“康妮”体型庞大,结构对称,台风眼清晰。其“肥硕”的核心云团以较快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显示出其强大的动力。
尽管台风在移动过程中会受到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但“康妮”的强度在短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这与其结构对称、台风眼清晰等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康妮”将于10月31日中午前后在台湾岛东部沿海登陆。登陆后,台风将穿过台湾岛向闽浙沿海靠近,并逐渐转向东北方向移动。
另外,受台风“康妮”和冷空气南下的双重影响,在其靠近闽浙沿海区域时,将会形成叠加效应,从而引发更强烈的降雨和大风天气。
秋台风的强度为什么会这么强烈?
大家知道,台风的形成和发展,需要足够高的温度和水汽条件,但是目前已经进入秋季,为什么海洋上还会生成和发展这么强烈的台风呢?
台风的形成和发展确实需要足够高的温度和水汽条件,这些条件通常在夏季的热带海洋上最为理想。然而,即使在秋冬季,海洋上仍然有可能生成和发展强烈的台风,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从海水温度条件看,一方面是滞后效应:夏季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海洋表面吸收了大量太阳辐射热,使得海水温度逐渐上升,并在秋季保持较高的水平。这种滞后于天文季节的海水温度变化,使得秋季的海水温度依然适合台风的形成。
另一方面是海温偏暖:秋季,太阳从北向南移动,南海海面温度比夏天时候进一步升高,海洋表面积攒了更多热量,海洋表层提供的能量也就更大。高海温是孕育台风的“优质温床”,有利于台风的生成、维持和发展。
从大气条件看,进入秋季后,太阳辐射仍然比较强,大气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对流运动的发展。这种不稳定的层结结构使得空气容易发生垂直运动,形成有利于台风生成的低层环流。
同时,随着热带扰动的发展,湿热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冷却,水汽凝结成云,释放出潜热,进一步加热周围空气,形成所谓的“热带扰动”。当这些扰动受到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影响时,气流发生偏转,形成旋转的气旋性环流,逐渐加强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最终成为台风。
从季风影响看,虽然秋季季风有所减弱,但其残留的水汽和能量仍然对台风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季风带来的水汽在热带洋面上空积聚,形成低层大气中的湿热空气,为台风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水汽和能量来源。
从其他因素看,一个是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对台风的路径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在秋季,副热带高压逐渐减弱并东退南移,但其南侧仍然活跃着台风。
另一个是冷空气结合:秋季,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起来,当台风与冷空气结合时,会激发出更强的降水,同时受影响区域的风力也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