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记者杨益军,根据四年多扶贫艰辛,撰写出版的二十多万字调查报告《草河湾扶贫纪事》,不仅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扶贫故事”做出了生动的诠释,而且留下了一份鲜活的贫困村脱贫档案(新华网客户端2022年6月17日曾以“《草河湾扶贫纪事》为何感人至深”为题推出长篇通讯)。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当下,对照《习近平谈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研读《草河湾扶贫纪事》这本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中国脱贫村调查报告,深感这部作品不失为新时代调查研究报告的成功之作。
“大实践是由小细节构成的。认识中国,需要总览整体面貌,但也需要深入解剖,探寻细节。毛泽东的《兴国调查》《寻乌调查》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典范,当年费孝通的《江村调查》之所以一直为我们所称道,就是因为他们都深入解剖了一只麻雀,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典型。记录和反映中国扶贫脱贫的伟大事业,既需要有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也需要有鲜活扎实的具体案例。《草河湾扶贫纪事》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案例。”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题为“一份鲜活的贫困村脱贫档案”序言引发读者共鸣。
位于草河湾里的安徽省阜阳市大许村,是中国数以万计脱贫村的缩影,安徽优秀选派干部标兵杨益军,作为团安徽省委派驻大许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在《草河湾扶贫纪事》中多视角、全方位透视了软弱涣散党支部蝶变为市五星级党支部的全过程,书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使这个生动感人的调查报告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的过程。”
杨益军随团省委工作队开赴草河湾,进村入户走遍全村所有的农户,发现部分农户因不了解扶贫政策,进而对镇村干部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八里庄年过半百的朱勤民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个村干部见了绕着走的“头难剃”,喜欢发牢骚、说怪话,在他眼里,村干部大都“吃拿卡要”,没几个形象光彩的,他的孤儿侄子和年近九旬的母亲被评定为贫困户,他时常怀疑享受的扶贫待遇被村干部克扣截留,甚至在村民小组会议上大吵大闹。
在杨益军和工作队看来,老朱本人虽不是贫困户,但拉近老朱同党和政府之间的感情比让几个贫困户脱贫更有意义。
工作队第一次登门走访时,老朱不冷不热。但接下来杨益军为他办的一件件实事,渐渐让老朱心存感激。老朱的南瓜喜获丰收,但这时南瓜3毛钱一斤也卖不掉,杨益军联系了一家连锁超市,老朱的三亩地南瓜5毛钱一斤卖了4000元;杨益军还为他老母亲办理了慢性病就诊卡,报销了大部分就医费用,从此老朱渐渐把他当成了知心人。
说老朱“头难剃”不是空穴来风,他的孤儿侄子危房改造补助3万元,他道听途说应该补助5万多元,从此对村干部心生怨恨,为这事杨益军多次来到老朱家,把政府的相关文件一句一句念给他听,把村里的危改档案一张一张拿给他看,撬着手指头跟他算补助款,终于让他心服口服,后悔不该误解村干部。
老朱虽然在侄子建房补助上反复计较,杨益军不仅不责怪,反而夸赞老朱重情厚义,他弟弟在舟山渔场打工命丧大海,他对孤儿侄子甚至比对儿子还好,在村里还是一个出名的孝子,杨益军放大老朱闪光点,不失时机推荐他当上了西湖镇“身边好人”,尤其当老朱披红戴花走上“颍州好人”领奖台之后,整个人全变了,从那以后在草河湾说话做事满满的正能量!问问如今的草河湾,谁还说老朱“头难剃”?
杨益军把“头难剃”转化为“颍州好人”的过程,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草河湾扶贫纪事》开篇1.5万字调查报告《谁说老朱“头难剃”》,读后令人对作者执着而富有智慧的情怀所感动,如今一直和作者保持联系的老朱再三表示,永远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颍州好人”。
(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
四年多扶贫时光,杨益军先后在安徽青年报发表十多个整版来自草河湾的调查报告,草河湾有10多人事迹经他报道后被树立为先进典型,相继荣获省、市、区各类荣誉称号,大许村成为全省同时期涌现先进典型最多的贫困村。
杨益军在调研中发现大许村有不少贫困户甘于贫困,不思进取,个别人甚至把《扶贫手册》当成到超市拿东西的抵押品。为此他和工作队树立了大家身边的典型——明恒星。贫困户明恒星多年前外出打工,意外截掉了一只胳膊,长期走不出失去左臂的阴霾,时常到村头的牌场上赌小牌,头脑灵活的明恒星,一只手玩麻将,比正常人的两只手还利索,由此得了个外号叫“一把手”。杨益军和第一书记陈永刚登门走访后推荐“一把手”到帮扶车间就业,他十分珍惜就业机会,每天早出晚归,很快成为扶贫车间的顶梁柱。“一把手”的转变促使杨益军在媒体报道了他自强不息的事迹,这瞬间点燃了藏在他心中的梦想,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短短两年多,“一把手”由一个萎靡不振的残疾人华丽转身为入党积极分子和市颍州区劳动模范。杨益军及时联系人民网和当地党报、电视台,大张旗鼓宣传明恒星事迹,一些贫困户看过明恒星的事迹后心生惭愧,当面向工作队表示,和明恒星相比,再不珍惜扶贫政策好好干,今后真没脸见人了。《草河湾扶贫纪事》中万余字《“一把手”》讲述的明恒星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在草河湾脱贫攻坚的不同时期,杨益军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推出不同的典型,极大提振了草河湾群众脱贫攻坚的精气神。在草河湾有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儿子或孙子盖好了楼房,老人却住在破旧的小房,更有甚者,有不少人把赡养老人当成了负担。刘晓杰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伺候植物人婆婆,是远近闻名的好媳妇,杨益军以《草河岸边最美的花》为题报道了刘晓杰的事迹,随后把刊登这篇文章的《安徽青年报》加印几百份在草河湾散发,大张旗鼓宣传全省“百名孝星”之一刘晓杰的事迹,深深触动了一批缺乏孝心的年轻人,紧接着工作队在草河湾树立了20多位孝老爱亲模范,很快在草河湾兴起了以孝敬老人为荣、不孝敬老人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
什么才是调查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第一书记陈永刚是草河湾发生巨变的直接领导者、推动者,作为《草河湾扶贫纪事》的灵魂人物,这位年轻的第一书记全身心扑在草河湾,在大许村展现的家国情怀和扶贫智慧,客观上为这个长篇调查报告增添了感动读者的元素。在妻子赴德国进修医学的那些日子里,上幼儿园的女儿只能托付给老人看护,他连续二十多天未能离开大许村,每当女儿哭着要见爸爸时,父女俩只能在手机视频中相见。
大许村有个特殊的贫困户,一家三口有两个精神病患者,工作队进驻草河湾四年多,操心最多的是这个家庭,最大限度考验工作队耐心的还是这个家庭,工作队无奈地把这个家庭称为“大许一号”。工作队为其实施危房改造,因这个家庭的一位精神正常者存有心结和误解,危房改造迟迟无法实施,眼看危改无法动工即将触碰脱贫验收的“高压线”,面对怨声载道的村干部,身心俱疲的陈永刚虽被这个家庭的两个精神病人拎着菜刀和棍子追赶,但仍然不离不弃。有人问到底是什么让陈永刚从始至终保持着这么大耐心?陈永刚答道:“如果我们的母亲落到这步田地,自己弟弟和姐姐也像申美花和她弟弟这个样子,我们肯定永远对他们不离不弃,权当他们就是咱娘、咱姐和咱弟弟吧。”
扶贫第三年底,陈永刚因病无奈地离开草河湾,村里人听说他突然间就这样离开了,心中特别难受,大家一时无法接受。他在发表离任感言时,说着说着就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在场的村干部个个眼眶发热,村支书马若付再也无法控制离别的情感,捂着脸泣不成声,干脆离开会议室到外面的走廊上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陈永刚离任的消息传开后,大许村一时笼罩在沉重的气氛中,许多村民伤心得以泪洗面,工作队房东许辉的母亲李秀英,伤心得一天多吃不下饭,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太太一辈子没舍得到饭店奢侈过,她破天荒从百味农庄要来一桌丰盛的菜肴,拉着永刚的手泪眼婆娑地说:“好人呀,俺们舍不得你呀。”陈永刚离开大许村,不同版本的“顺口溜”在草河湾不胫而走:“扶贫队长陈永刚,吃住都在大许庄,迎烈日呀顶风霜,好事干了一箩筐......”
书中三万多字篇幅讲述陈永刚事迹的调查报告《麦浪滚滚闪金光》读来催人泪下!
(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这部调查报告一明一暗两条主线贯穿始末,一条明线即:通过169张红彤彤脱贫光荣证背后的故事,立体化呈现共青团安徽省委驻大许村扶贫工作队带领草河湾人民摆脱贫困的全过程;另一条暗线即:工作队在草河湾运用思想政治工作金钥匙激活了脱贫攻坚的一池春水。
《草河湾扶贫纪事》中随处可见的原生态扶贫案例对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启迪:刘寨自然庄修路的事因宅基地纠纷像一团乱麻,扯不断还越理越乱。面对“烫手山芋”,第一书记陈永刚第十二次前往调解时,皆大欢喜,他究竟采用什么招法化解了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贫困户宋金军妻子瘫痪多年且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但他一有空就不由自主地往村头牌场跑,第一书记是如何激发其脱贫斗志,助力他成为脱贫标兵的?贫困户许国芳丈夫去世后整日愁眉苦脸,出门遇见村里人她老远就低着头,工作队如何出招,让这个精神抑郁的农家妇女转身为神情开朗的最美脱贫户?在大学校园读书的许国芳女儿为何在千里之外第一时间向家乡的第一书记报告入党喜讯?向工作队诉说儿女不给赡养费的村民刘研宏,为当贫困户差点让儿女背上了不孝的黑锅,这位故意夸大贫困的村民为何反而托人向工作队求情不当贫困户了?这本调查报告原汁原味再现了团省委工作队这个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彩画面。
农民问题是我党始终关注的一个根本问题,做实做活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事关执政党根基问题,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法绕过的一个时代课题。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如何避免“干部忙了一身汗,群众还是不点赞”的尴尬,《草河湾扶贫纪事》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五)
读完这部长篇调查报告,众多专家学者前往草河湾对书中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调查,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草河湾扶贫纪事》是一本经得起推敲的新时代调查研究报告。如今的草河湾乡村振兴工作队,比《草河湾扶贫纪事》的调查内容更美。行走在草河湾大地,当地群众对杨益军和团省委驻村工作队的赞誉至今仍不绝于耳。
令人欣慰的是,大许村已跻身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如今在团省委派驻大许村第一书记蒋鹏带领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调查报告中讲述的草河湾党建工作如今已绽放出绚丽的光芒。工作队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打造永不离开的工作队,抓住了农村工作的牛鼻子,2018年大许村“两委”换届,工作队超前谋划实施的“火车头工程”“头雁工程”,优化“两委”成员年龄、文化结构,强化青年后备人才建设,给当选的党总支委员许晓明等“两委”青年干部压担子、搭梯子,不失时机传授工作方法,2021年村“两委”换届,30多岁的许晓明高票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工作队实施的“先锋工锋”,发展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近期有20多名村民递交入党申请书,5名创业青年被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调查报告中提到的生产各类旗帜的大许村扶贫车间当时解决80多人就业,近期实现的扩建工程有望新增200人就业;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3883元提高到2022年的18935元,增长了3.88倍,村集体收入由2016年的近乎空白提高到2022年的73万元,2023年有望突破100万元;工作队和总支委员会着力推行的“四事四权”工作法和听民声解民忧的“板凳会”,为调查报告系列思想政治工作案例在乡村振兴征程中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国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