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毛主席、周总理、任弼时、朱总、彭总、贺帅、聂帅、徐帅《年谱》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载《从两河口到沙窝》等文献/史料:
1935年6月13日在成都西北之茂县,张国焘为四方面军政治部编《干部必读》撰文《新的胜利和新的形势》:向上上下下宣布、阐明他的战略性主张/构想,即:或赤化大西南,背靠西康为后方;或赤化大西北,背靠新疆为后方…。
过了略年半有余,随着“南下打成都”受挫,背靠“西康为后方”设想,不再“踏实靠谱”了,张氏关注“焦点”也开始转移、聚集至“西出凉州、背靠新疆”,并且“一直执念不舍”、还作出了几番努力一一如下:
1936年5、6月间,他指派方志纯(方志敏兄弟,后曾任江西省长等)率队,试图自道孚、经甘孜、石渠穿越羌塘/唐古拉山往青海/河西走廊,未果;是年8月下旬走出草地,在包座求吉寺“西北局会议”上,他再谋“教育”朱总、任弼时和贺帅等,经齐哈玛/玛曲过黄河,往青海/河西走廊…。朱总司令嬉笑他“国焘同志,打日本鬼子不要躲边边呵呵呵”!
9月22日半夜于甘肃漳县,在朱总司令拒绝下,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联署致电党中央、二方面军首长,通报《先机占领甘北/河西战役计划》,图谋求得指挥四方面军独自黄河甘肃永靖、青海循化段西渡“抢占”兰州以西海东、红城子、永登、古浪、凉州一带之甘北/河西地区,实践“赤化大西北,背靠新疆为后方”执念…,当即受到了党中央和军委等等的“坚决反对”。
朱总司令明确表态:…坚决遵守三个方面军会师原案,如推翻原案,“我不能负此责任”。
徐帅眀确表态:河西大雪封山了,不能去(九月下旬、农历八月秋分时节“大雪封山”?)。
贺帅、刘帅等明确表态:…请你们暂停止在现地区,“以待陕北/党中央之决定”。
聂帅明确表态:国焘/大帅此时“全系逃避战斗之狡计,将有在甘肃临夏偷安可能”。
彭总明确表态:此时西渡“完全是鬼话、自欺,欠全善”,青海虽大、但无发展余地,“战略上不利”;其放弃北上会师目的是恐惧胡宗南侧击,而在黄河、洮河间背靠青海/新疆躲避,“使该敌全力对付一方面军…”。
当年,十位开国元帅有六位于“历史现场”,六位元帅的历史态度令人“深思不己”……。
后记:过了三十多年,张国焘于自撰体《我的回忆》书中,对自己当年“西出凉州,背靠新疆为后方”的执念/主张,给出了一大段演绎性诠释:
“当时,我们认为蒋介石既然能调动十几个师的嫡系部队到甘肃来,那么张学良的西北抗日局面,能否形成似乎大有疑问;许多事情经过研讨和解释,结果相当圆满,我们在(四方面军)全军中展开宣传,指出我军的西进计划正确而又合时宜……。
在政治意义上说来,我们如握有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可以保障未来抗日联合政府的后路,并接通与苏联的关系;在军事意义上说来,可以分散蒋介石的兵力,河西走廊、陕北和西安三点,将使蒋介石在甘肃的军队处于多面受敌的境地。”
显而易见的是:当事人张氏的看法和观点,与“西路军口述史”大多数专家、权威或学者/笔者的认知/描述,有着许许多多深刻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