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科教育始终是内蒙古大学的“立校之本”。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提质增效,交出了一份不负重托的“内大答卷”。2024年10月至11月,学校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全面展示学校自评自建成效,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报道,宣传展示学校在立德树人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学院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原法律系)始建于1981年,1982年开始正式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高等法学教育及科研机构。学院设有法学、纪检监察两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治区首个法学品牌专业,纪检监察专业是全国首家新增本科专业。2023年12月获批“国家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单位。学院还拥有自治区唯一的法学、纪检监察学两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和最早获批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1门自治区级、9门校级一流专业课程,4门自治区精品课,1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内蒙古大学首届卓越教学团队。学院下设9个教研室,并设有“自然资源法治研究中心”“涉外法治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经过40多年的发展,法学院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培养高素质法学、纪检监察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学术研究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本科教育教学的举措与成效

法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坚持“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法治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服务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面向自治区“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和目标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新路径,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2019年,法学院成功获批内蒙古大学“课程思政”试点示范学院,共有包括《中国法制史》《民法总论》等12门专业课列入内蒙古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改革试点项目。2022年,丁鹏教授申请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研究”获批内蒙古自治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杜建明副教授荣获内蒙古大学第二届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其讲授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获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内蒙古赛区选拔赛课程思政组一等奖。同时,积极组织各种专业竞赛活动,强化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2017年至今,学院举办或承办“学宪法 讲宪法”主题演讲比赛、普法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剧、“依法治国”宣讲等活动。2023年8月,法学院承办了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内蒙古自治区遴选赛。2021级张海洋、蔺梓涵两位同学分别获得高校组演讲比赛一等奖和高校组知识竞赛一等奖,2021级尚凯绮、徐嘉晨同学获得高校组演讲比赛二等奖,2021级毛勇同学、2022级原晓茹同学获得高校组知识竞赛二等奖。在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中,张海洋同学获得了全国总决赛高校组演讲比赛二等奖,蔺梓涵同学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代表队获得了全国总决赛素养竞赛团体二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学院学生在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佳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学院学生在2023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

征集活动中荣获佳绩

(二)积极探索课程改革

2020年至今,法学院共申报7项教学改革项目,其中2项获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5项获批校级教改项目。2021年,张慧春副教授申报的“新技术推广应用背景下我区高校优质慕课资源共享研究”获批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宪法与民族区域自治法》获批自治区级线下一流课程,另外《经济法学》等8门课程获批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其中,《法治与人权》获批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其线上课程在智慧树平台已开课8个学期。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引育人才,夯实基础。师资队伍是本科教育教学的基础,学院积极引进人才,不断充实教师队伍。2020年至今,从全国知名高校共引进“青年英才”16人。为提高新入职青年教师的职业素质,按照学校规定,学院进行了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党建工作等方面。为尽快提升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制定《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学助理管理实施办法》,由教研室主任指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指导新入职青年教师,了解教育教学全流程,树立规范意识,传承教学理念,培养教育教学技巧,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学院积极推动有组织的科研活动。2023年那仁朝格图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中华法系北方民族多语种法律文献整理、译注与应用研究”成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20年以来新入职青年教师获批内蒙古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5项,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1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

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升团队化建设水平。学院制定了《法学院教研室工作职责》,积极鼓励各教研室召开教育教学研讨会。2024年举办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民商法学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法理学、法史学及国际法学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等多项基层教学组织活动。

(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挖掘学生学术潜质,鼓励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2019年至今,多名本科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21年至2024年,法学专业共有113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高校硕士研究生。在2024年内蒙古大学第四十八届田径运动会中,法学院荣获学生团体总分第三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三名并获得精神文明奖;在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知识产权知识竞赛决赛中,由法学院学生组成的内蒙古大学代表队获得一等奖。已毕业的学生有的进入“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成为行业的领跑者;有的在司法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获得“优秀公诉人”“审判业务专家”等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学院学生参加2024年内蒙古大学第四十八届

田径运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学院学生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知识产权知识竞赛决赛

二、本科教育教学的特色与优势

(一)着力培养国家和地区紧缺法律人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决策部署,“国家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紧紧围绕自治区作为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着力培养熟练掌握蒙古语或俄语、通晓中蒙俄国际关系和社会文化、熟悉中蒙俄法律制度、政治立场坚定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首批本科生已于2024年秋季学期遴选完毕,为满足涉蒙、涉俄法治人才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强化科研与教学互动,凸显地方发展特色

邀请法学名家举办前沿讲座,鼓励本院教师组织学术沙龙,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提升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社会观察敏锐度。学院创建了“北疆法治大讲堂”,邀请王利明、孙宪忠等一批著名学者来校讲学。鼓励学生申请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同时重视学生的自主立项与实践。2017年至2024年,本科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1项,其中“‘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蒙贸易纠纷非诉解决机制研究——以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为视角”“草原生态治理中牧民参与权的法律保障研究”等多个项目具有地方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为师生作讲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孙宪忠为师生作讲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三)立足北疆,强化实践教学

目前,学院已经与内蒙古自治区仲裁协会、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清水河县人民政府、北京大成(内蒙古)律师事务所等50多家单位和机构共建了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学校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建立了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学院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人民法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杨蔚堃庭长为师生作讲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学院组织学生观摩庭审

01

02

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 :教务处 法学院

编辑 :李娜 张乐 王灿

责编 :白玥涵 张驰 杨磊

校审 :高嫚聆 白佳璇

审核 :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