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季度,山东省文旅行业势头强劲,“假日经济”刺激明显,文旅市场再创新高。据测算,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国内游客6.7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431.9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11.5%和13.2%。
放眼四季度,山东文旅市场已然开了一个好头。深秋已至,寒意乍起,与下半年山东文旅市场深深挂钩的孔子文化节,即便庆典已过,余温仍在,“溢出效应”仍在延续。
这个秋天,完整涵盖国庆假期的孔子文化节,给举办地济宁的文旅市场添了一把柴。借助孔子文化节的“东风”,今年国庆假期,济宁24家旅游监测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34.49万人次,相比同期增长18.52%。
可以说,为把握这一次机遇,济宁使出了浑身解数:
持续火爆的曲阜蓼河古街乘船夜游,穿越千年音“尼”而来的超燃音乐会,微山湖旅游区《芦荡烽火》加密演出场次,微山南阳古镇推出“古运河摇橹船汉服游”,任城区带来夜游运河,水泊梁山景区推出国庆版《好汉迎宾》,邹城峄山景区推出“梁祝峄恋园国庆夜游季”特辑,嘉祥县推出青山景区游园会,太白湖景区设置杂技表演、露营篝火晚会……
这场全球共襄的文化盛会,引爆效应和溢出效应还远远不止于此。
毗邻济宁的泰安,活动频仍。
9月28日,泰安启动“对话孔子 高山仰止”跟着孔子游泰山活动,推出20余项文旅活动,推出三条“跟着孔子游泰山”精品旅游线路。
从数据来看,国庆假期,泰安市文旅市场持续火爆,全市纳入统计的22家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09.02万人次,同比增长11.94%,其中,泰山景区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旅游景点的火爆,引燃了泰安全市文旅市场,据统计,旅游住宿、景区项目、交通运输持续向好。
放眼全省,中秋节、国庆节、孔子文化节“三节”叠加之下,“十一”黄金周期间,山东文旅市场一片繁荣景象,更是创下“5个历史新高”:旅游质量效益、省外长线客源、文旅融合产品、乡村旅游热度均刷新历史纪录。
其中,山东全省日均旅游收入79.5亿元,同比增长10%,比2019年同期增长8.2%;纳入全省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假期接待游客2608.6万人次、收入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3%。
火热开局,势必带来长尾效应。
这届孔子文化节传播声量很大,邀请36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70多个中国海外文化中心、旅游办事处,力求“山东主场、全球参与”,以国际化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章。
10月7日,孔子文化节落幕。紧接着,10月9日,济宁市精品旅游促进会正式成立。
会上,当选会长的陈颖指出了下一步规划:将突出促进会引领、市场运营、消费带动、企业唱戏的理念,大力实施“引客入济”计划,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旅游精品化发展。
实质上,这一促进会的成立,是济宁文旅趁热打铁的表现,目前已吸纳了123家济宁市文旅企业成为会员单位,百余家文旅企业抱团“出招”,也是为产生更大的文旅热度打下了基础。
一场文化盛宴结束,余温却不停歇。济宁又在10月下旬推出了系列文化活动,并推出歌剧、音乐会、舞台剧等好戏剧目。
一系列措施之下,可以看出,“秋意浓”的同时,济宁想要文旅“暖意”更浓。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庆假期山东文旅创下的“历史新高”,其中之一便是文旅融合产品创历史新高。
山东举办的“对话孔子”——百项文旅活动,引领全省各地文旅产品大融合,国庆假期,全省公共文化场馆服务522万人次,同比增长26.4%;假日统计的29家红色文化景区接待游客423.3万人次,增长17%。
不难发现,借由一次文化节,引发山东各市文旅项目“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新火花、新成绩,地市联动的文旅玩法呼之欲出。
这俨然说明,山东又找到了文旅发展的一个新路径和突破点,灵活地让山东的孔孟圣地、泰山云海、海滨风光、红色沂蒙、“赴淄赶烤”等各地文旅进行“联”与“动”,促使山东文旅焕发新活力与新魅力。
眼下,孔子文化节落幕后,尝到“甜头”的山东又把这个文旅新玩法继续拓展了下去。
秋意渐浓,风景正好。山东多地景区换上“金”装,解锁“红叶经济”。据齐鲁壹点报道,正值“旅游旺季”的红叶谷景区,游客量高峰运行,周末高峰时达1-2万人次。与此同时,位于淄博的山东文旅·红叶柿岩旅游区自10月中旬起,非节假日期间日均接待5000人次,周末及节假日期间日均接待超1万人次。
10月23日,山东报送的“黄河入海·山东‘沿着黄河遇见海’自驾之路”入选2024“中国之路”十大自驾游精品线路。这条路线的特色优势在于,把黄河旅游、滨海旅游通过廊道方式有机串联起来,打造“黄蓝交汇 向海而行”主题路线,沿线既串联菏泽曹州牡丹园、水浒好汉城、曲阜三孔、东岳泰山、景阳冈、趵突泉、黄河入海口等经典景区,也打通了向潍坊、烟台、威海、青岛延伸路线,串联起蓬莱阁、刘公岛、崂山等胶东名胜。
10月26日,2024“好客山东 爱驾齐鲁”主题推广活动在泰安市天平湖景区举行。围绕自驾出行新需求,山东持续丰富全省文旅新供给,营造文旅新场景,推动文旅消费提质向“新”而行。
文脉赓续,华章新启。以一个现象级文化节为纽带“引客入鲁”,越来越多的游客重新理解孔子,重新认识山东,爱上山东,这便是意义所在,也是众望所归。
(大众新闻记者 都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