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广东一带的“登革热”疫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种病情不见面也能传染,一周新增2029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报道,登革热治疗还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可以预防,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严重的可能因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西预防登革热

然而,登革热到底如何出现的?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登革热

大家对于“登革热”都知道它的危害,不见面也能传染,其实这都跟不起眼的伊蚊有很大的关系,它是登革热病毒的“专属航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伊蚊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听起来有些陌生,但提起蚊子,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惊讶。夏日的夜晚,当我们伴随着蚊帐入眠时,当我们在野外露营时被蚊子“亲吻”时,我们都曾与这些小生物有过“亲密接触”。

然而,谁曾想到,就是这些看似无害的小虫子,却成为了传播致命疾病的“帮凶”。伊蚊喜欢在环境湿热的地方繁衍生息,而它们的“后代”也常常出没于积水的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蚊

一个不起眼的小水洼,一个废弃的轮胎,甚至一个小小的饮料瓶盖,都可能成为伊蚊产卵的“温床”。就像是城市里的“偷渡客”,它们常常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悄无声息地完成着它们的“使命”。

当一只带有登革病毒的伊蚊,用它的“长针”刺破人体皮肤,吸食血液时,病毒就趁机“搭车”进入了人体。在人体内,病毒如同找到了“理想国”,开始疯狂地复制、扩散,而这一切,往往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登革热有一个“隐身”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1~14天,多数为5~8天,在这段时间里,病毒在人体内悄悄地“安营扎寨”,而感染者却可能毫无症状,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一样,继续着正常的生活。

但实际上,他们已经成为了病毒的“移动储存库”,并且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当登革热终于“现身”时,它往往以一种“剧烈”的方式宣告自己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登革热皮疹

患者会突然发起高烧,体温可达40°C以上,仿佛一夜之间,身体就被抛进了沸腾的开水中,头痛、关节痛、肌肉酸痛,如同一场“酷刑”般折磨着患者的身心,皮肤上会出现大片的红疹,就像是一朵朵“红花”在身体上绽放。

对于那些正在经历登革热“折磨”的患者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一个世纪那么长。他们常常会感到自己的骨头都要“断裂”了,因此登革热也被称为“断骨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登革热的“魔爪”并不仅限于此。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患者还可能出现出血、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这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登革热在其他地方还不是很明显,但是在广东地区却已经开始“泛滥”!

广东

广东似乎天生就是登革热的“理想栖息地”,这里气候湿热,夏季漫长,为病毒的生存和传播提供了“完美”的条件。而密集的人口和频繁的人员流动,更是为疫情的蔓延“火上浇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源图片

2024年8月,广东省报告了1220例登革热病例,这个数字,如同一声惊雷,打破了人们的“平静”,但真正令人震惊的,是疫情的增长速度。

在这场“闪电战”中,佛山、广州、中山等城市成为了“重灾区”,这些城市,本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无数人追逐梦想的“热土”,但如今,它们却成为了登革热肆虐的“主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交平台截图

面对疫情的“迅猛进攻”,广东省政府和疾控部门迅速“组织反攻”,在深圳,29个疫情处理中心在一周内“拔地而起”,如同29道“防火墙”,试图阻挡病毒的蔓延。

在广州,数千名“白衣战士”奔赴“前线”,开展了一场场“大会战”,从社区到学校,从公园到广场,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或是进行病例筛查,或是开展健康教育,或是进行环境消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尽管防控措施不断加强,疫情的“攻势”依然凶猛。10月14日至20日的一周内,广东全省又新增2029例病例,这个数字,如同一记记重拳,再次“击中”了人们的神经。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一种特效药,可以直接杀灭体内的登革病毒;也没有一种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的感染,面对这个“狡猾”的病毒,我们似乎还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束手无策,我国无数的专家和学者,正在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相信我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对付登革热的办法,并且专家建议出现可疑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抱着“多睡几天就好了”的侥幸心理,因为在这场与病毒的“赛跑”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是生与死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预防登革热

同时,预防蚊虫叮咬,切断病毒传播的“链条”,也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户外,我们都要做好防蚊措施,减少与蚊虫“亲密接触”的机会。要坚信登革热的“阴霾”,终会散去。曙光,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