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联合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心理成长中心,邀请内地及台湾知名专家共同举办“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2024年度会员大会暨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年度家长培训大会”。10月27日晚,大会组织会员、家长于深圳高级中学中心校区北阶梯报告厅观看《你听见了吗》亲子关系纪录片,随后纪录片导演余红苗、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支部书记、副会长翟文洪(注册心理师)、副会长程琪雅(叙事心理师)、原深圳高级中学心理成长中心主任蒋平为现场观众答疑。
蒋平教授
蒋平,心理学特级教师、二级教授(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心理专家、中国著名心理咨询与催眠治疗专家,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第三、第四届会长、中国首届催眠师大会副主席、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兼职教授、深圳市灵通心理科学研究所督导专家、原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心理咨询与成长中心主任、复旦大学EMAP《临床催眠与自我催眠技术》特约授课专家,北京大学深研院硕博士心身健康课程特约授课专家,CCTV十二集电视系列片《心理训练》主讲嘉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心灵会客厅》特约主讲嘉宾。代表作有《大学生心理诊断》《成功欲望与心灵动力》《交际技巧与超级记忆》《心灵革命与心理素质》《催眠奥秘》等。
当晚,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待在家不愿上学的问题”,蒋平教授深刻剖析了原因,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表达了“有限、低烈度的冲突是孩子走向康复的必由之路”的观点。
以下内容整理自蒋平教授答疑,有删节。
通常来说,孩子“不想上学”这种状态来自于两种力量的制约:第一是现实社会的排斥力,例如同学关系失和、师生关系不融洽、亲子沟通不畅、学习道路不顺等等;第二是家庭、网络的吸引力,在家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孩子处于一种非常舒服的状态,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导致孩子抗拒、厌恶上学的情况。
分析完原因,就可以采取与之相应的对策,一是增加现实社会的吸引力,让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变好,让孩子看到学习希望;二是增强家庭、网络的排斥力,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他在家适当体会到一些痛苦,使其甚至大于上学的痛苦,他就会自愿主动去上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技巧和策略,要温柔地、坚定地坚持原则,做到方法要友好,有话好好说。
例如孩子熬夜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孩子考试成绩可以差,但生活必须有规律,就算不上学也要保持和其他同学一样的作息,维持健康、正常的状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早起,比起让不睡觉的孩子早睡,让早上醒不来的孩子早醒更容易,即便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不愉快,但有限的、低烈度的冲突是孩子走向康复的必由之路。
此外,家长需要多倾听,成为真正理解孩子的人。尤其要关注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一般有三大原因,第一是易感因素,也称素质因素,要观察孩子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当他面对困境的时候,如果都是灾难化思维、绝对化思维、以偏概全思维和幼稚的思维方式,孩子就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第二是诱发因素,又叫创伤因素,当第一次遇到孩子不想上学的情况,家长应及时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什么人让你受到创伤、感到难过?了解过后,家长就要开始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第三是维持因素,孩子某些不好的状态是被学校、家庭共同维持的,而改变孩子的最高境界就是改变父母。父母要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斩钉截铁地宣告什么是必须的、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禁止的,把自己的孩子当成顶头上司的孩子来管,带着“管不好自己就被开除掉”的心态,既要完成任务,又要态度友好,做到之前我所说的——坚持原则、有话好好讲。
整理、编辑:ves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