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在李德的左倾错误指导下红军损失惨重,8万多人被迫开始长征,中国红军的命运到了最为危急的关头。1935年,遵义会议成立了前敌司令部负责具体执行指挥红军的任务,任命朱德为总司令,毛主席为政治委员。
遵义会议
然而,前敌司令部成立了还不到一周,毛主席就因为不同意转攻打鼓新场的提议,在苟坝会议上被免职。但他并不放弃,深夜又提灯寻周总理,再次阐述理由劝其三思,最终挽救了红军,也挽救了中国人民。为什么在其他会议上都选择服从组织的毛主席这一次会不断提出自己的建议?周总理为什么会改变想法帮他劝说其他成员?红军又为什么会面临灭顶之灾,又是怎么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化解这次危机的?接下来就将时间拨回1935年,来一探究竟吧。
娄山关——遵义战役大胜,红军战略转移再渡赤水
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在周总理、朱老总、张闻天等领导同志的指导下,纠正了李德的“左”倾错误思想,收回了他的军事指挥权。会议上决定了,由周总理和朱总司令共同指挥军事,周总理作为拍板的决策者,并且明确指定毛主席协助周总理指挥工作。在三人有条不紊地指挥下,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大获全胜。2月下旬,红军二渡赤水,以红1、红5、红9军团以及军委纵队向黔军左侧进攻,红3军团向敌右侧包围合歼,短短五天的战役,中央红军连下两城,共击溃国民党军队2个师又8个团,击毙敌人24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红军长征以来歼灭国民政府军最多的一仗,使红军摆脱了被动地位,粉碎了蒋介石在川滇黔边区全歼红军的企图,充分展现了遵义会议改变军事领导人后红军在正确路线指挥下发挥了巨大威力。蒋介石得知国民党军在娄山关惨败后气急败坏,连夜赶往重庆,亲自指挥“围剿”红军行动,调遣了40万军队继续对红军围追堵截,并且对国民党军下了死命令“没有委员长的调遣,任何人不可退兵,违者就地处决。”对“一举消灭红军”下了很大的决心。所以就算是红军在娄山关战役中大获全胜,也没有改变红军的危急局势。
毛主席和周总理清晰地认识到:遵义不是久留之地,遵义周边的重庆、贵州、云南等地不是国民党就是军阀,地势也较为平缓,非常方便调动军队,若不尽快离开,红军马上就会陷入被四面包围的境地。考虑到战场上局势扭转就是瞬秒之间,1935年3月4日,中央军委决定设立“前敌司令部”,由朱总司令和毛主席指挥领导。“前敌司令部”成立后的第一个决策是:红军再渡赤水北上四川,与川内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但是,想要渡过赤水就要打掉在驻在如仁怀的中央军周浑元第2纵队,这个纵队一共有2.5万多人,只比中央红军少了三四千人,再加上国民党军装备精良,比红军好了不知多少,想要正面突击消灭非常艰难。毛主席决定在鸭溪兵分两路围歼周浑元纵队,但是周浑元此人非常慎重,红军在鸭溪和白蜡坎两地两次都没能等到其纵队出现。两次失败让打头阵的红1军团等不及了,重新规划了进攻路线,决定停止围攻周浑元,专攻打鼓新场的王家烈部队。带领红1军团的林总和聂帅连夜制作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在3月10日凌晨上报给了周总理。
苟坝会议:决议转攻打鼓新场,免了毛主席的职
周总理收到电报后,认为林聂二人的计划不仅仅是转变攻势,而是将红军全部的作战部署都改变了,这是一件大事,于是紧急召开中革军委扩大会议,专门讨论林聂二人上报的关于进攻打鼓新场的提议。会议引发了大家的剧烈争论,大部分人都同意林聂的提议,原因有三:
第一,驻守打鼓新场的国民党军队只有两个被打残的师,兵力是附近所有国名党部队里最薄弱的,而红军的兵力超3万人,打歼灭战不成问题。同时,在之前的娄山关之战,红1军团只是打下手,战士们非常想在战场上一展身手,但是两次围歼周浑元纵队的计划都没能实行,战士们的战斗情绪有些低落,急需一场胜仗鼓舞士气。
第二,打鼓新场位于黔西北,占据了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如果能成功打下可以直通毕节,有利于红军进军黔西地区,况且红军在这个地区已经有还不错的影响,对红军接下来建立川滇黔边区根据地也有很大的便利。
第三,打鼓新场有黔军仓库,里面肯定有不少物资,可以很好补充红军急缺的弹药。打鼓新场还是一个比较繁华的镇子,打土豪分浮财对红军的补给和扩红工作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当然这些理由对于这些久经沙场的将领们来说,当然都了如指掌,所以,参加会议的大部分将领都一致同意红军转攻打鼓新场的提议。只有毛主席不同意。
他的理由很简单,一是进攻条件不足,没有把握能打下来,二是周围的国民党援军太多,红军会面临被全歼的可怕境地。红军主力军队目前都在鸭溪和白蜡坎一带,距离打鼓新场有两日路程。等到红军紧赶慢赶到达战场一定是疲惫不堪的,而敌军却在休整备战,谁也没有把握能奇袭胜利。另外一方面来说,就算能把这个地方攻打下来,缴获一点物资,接下来红军就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进攻打鼓新场的好处任谁都能想到,那么蒋介石也一定能想到。若是他将计就计,秘密派军增援打鼓新场的王家烈残部,提前设好埋伏等待红军上套,那么红军将会大受损失。况且南侧有三个旅滇军,还有周浑元的队伍随时能包围过来,那么红军就真的插翅难逃了。毛主席一个人和其他20多位委员们争了半天,最后他着急了说“你们硬要打,我就不当这个前敌司令部政委了!既要我负责,又不听我的,我不干了!”
苟坝会议纪念馆
参加这场会议的都是当时乃至现在都了不得的风云人物,除了毛主席还有周总理、张闻天、朱老总、邓小平、彭德怀等人,都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性情中人,战略上有分歧的时候从不讲情面,不肯让一步。张闻天直言“老毛,不干就不干,少数服从多数嘛!”毛主席见实在说服不了众人,只好作罢。随后剩下的委员们投票表决,免去了毛主席的前敌司令部政委的职位,并将起草进攻打鼓新场的任务交给了朱老总和周总理。这个时候距离成立前敌司令部还不到一周时间。
毛主席深夜挑灯见总理,及时为红军免除灭顶之灾
眼看红军部队向着地狱之门越走越近,毛主席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前几次会议,毛主席的意见被否决的时候他都没有再提出异议,选择服从组织,但这一次他怎么想都觉得自己不能再沉默了,他不能看着红军遭受灭顶之灾。于是他从床上爬起来,提着马灯去找周总理。周总理刚刚和朱老总一起商讨制定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回来,也在思考今天毛主席在会上的话,正踌躇不决的时候,毛主席来了。两人还是就进攻打鼓新场的事情进行洽谈。总理也清楚,打鼓新场这个地方军委的领导们谁也没有去过,掌握的所有信息都是先行的侦查人员表述的,实际的地势谁都不了解。红军经过长期辗转炮弹和枪药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打不下来只会白白浪费弹药。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打下来了,红军又能得到多少补充也是个未知数?况且国名党军队尽在周边待命,一旦包抄过来,红军面临的可就是灭顶之灾。
这一次两人没有交流很久,周总理很快就想通了,决议暂缓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两人一同去找朱老总商议,朱老总看着刚制定好的计划,虽然有点惋惜,但从大局考量,他也觉得毛主席的担忧不无道理,同意了两人暂缓进攻打鼓新场的提议。将近凌晨四点的时候,周总理收到了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只看一眼他就浑身冷汗直流。电报主要内容有两点:
第一,黔军一个旅,滇军三个旅一共十四个团正在向打鼓新场方向急速前进。
第二,川军和中央军周浑元纵队也在集合,或有动身支援之意。
这和毛主席在白天的会议上猜测的完全一样,蒋介石已经预见了红军会转攻打鼓新场,紧急调动了川军滇军和中央军队一并向打鼓新场包围,有一举绞杀红军之意。并且这次,如果红军真的如蒋介石所愿进攻打鼓新场,红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四面受敌,或许真的很难逃脱。实际上,电报内容并不准确,蒋介石调遣了四个纵队,总共十多万人马向打鼓新场集结,若一意孤行,红军定插翅难逃。这时,距离打鼓新场最近的国民党增援部队只剩下两小时的路程了。一大早周总理就紧急召开会议,带着电报向各位委员们提议撤销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经过激烈讨论和周总理的极力劝说,最终所有人都同意放弃计划,并恢复了毛主席前敌司令部政委的职务。
随后向红1军团发出了《关于我军不进攻打鼓新场的指令》。这个紧急指令挽救了红军,挽救了成千上万正在受苦的百姓,这就是这样才有后来的新中国。后来中央军委吸取了这次“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经验教训,成立了以毛主席、周总理和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毛主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掌握红军的军事指挥权。
最后,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红军大胜鲁班场的周浑元纵队,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彻底跳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带领红军度过了生死攸关的11天,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毛主席对人心,对兵法和战争都能比大家高看一眼、多想一步,才成就了红军,成就了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