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首都百万群众泪洒十里长街,运送周总理遗体的灵车驶过长安街,数百万群众自发伫立街道两旁强忍眼泪,谁也不愿打扰沉睡的周总理。邓颖超交代车开快一点吧,让人群早一点散了,但灵车还是开得很慢,从天安门到八宝山半小时的路程,硬生生走了一个半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在弥留之际叫来了妻子邓颖超,虚弱的周总理几乎已经说不出来话了,他断断续续给妻子留下了三桩遗愿。总理去世后,邓颖超向毛主席转达了周总理的遗愿,毛主席听完说:“我不同意,别说是我,群众也不会同意!”在邓颖超的苦苦请求下,直到最后毛主席含泪只接受了周总理提出的最后一个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生热爱人民,把服务人民为首要任务的周总理,留下了怎样的遗愿,为什么毛主席会说全国人民都不会同意呢?周总理死后遗体又是怎么处理的呢,为何骨灰不进八宝山?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人民总理离世的时候,给人民留下了什么遗言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5月,周总理被查出来患上了膀胱癌,给他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但他还是坚持带病工作,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到了1973年又查出了直肠癌,为了不耽误工作,1974年6月周总理做了第一次手术,化疗了几次,身体稍微有好转总理就又一心埋在工作中。据他的秘书回忆,总理那些年的工作量很大经常日夜颠倒地工作,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手术前的那段时间经常忙一整天,深夜刚躺下又有新的事情来了,生活极度不规律,总理的身体就在那两年拖垮的。手术后刚有点好转,总理又一头扑向工作上,每天接见外宾开各种会议,他的工作时间长达18个小时。这种一忙就是一整天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病情快速恶化,短短一年半时间就做了高达13次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工作,他不愿也不能停下来休息,突尼斯总理访问中国,刚做完手术的周总理从床上爬起来,强撑着接见外宾。晚年时候,他的小腿水肿严重到,已经不能穿上皮鞋,1975年金日成访问的时候,周总理不得不穿上布鞋与他会面。就在周总理临走十几天前,他病的话都讲不清楚了还在办公,他叫来妻子邓颖超和秘书赵炜,两人在床边一字一句翻译他的话,有一次和罗青长谈论工作,两人交谈了不到半个小时。谈话一结束,周总理就昏睡过去。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他是硬撑着指挥工作的,看着沉睡的周总理,在场的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泪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离世是特别突然的,离世前一天晚上,他和警卫员说我这没事了,你去照顾需要你的人吧。没想到这一句话竟然成了他的遗言。警卫员说他那个时候大脑已经没有什么活动能力了,在那种情况下,他应该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所以他强迫自己保持清醒,安顿好了身边工作人员。那天早上他精神不错,还和医生打了招呼,医生们那时候也没有在意,还劝邓颖超回家休息。就在医生松了口气刚回到休息室的时候,突然听到了报警声,周总理就这样离去了。事发突然,就连邓颖超都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等到邓颖超和秘书到医院的时候,周总理已经停止了呼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去世后,按照惯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去到家里找一件新衣服给他换换上,可是大家把周总理家的衣柜翻遍也没有找到一件新的,不是穿了十几年就是打了补丁。最后勉强找到一件没有打过补丁的中山装,但也是一件旧的衣服。等工作人员将衣服送到医院的时候,周总理的医生都发了脾气,说工作人员不愿意的话,他可以自掏腰包给周总理定一件新的衣服。不过他的妻子邓颖超倒是没什么太大反应,她说周总理一辈子节俭惯了,想给他添一件新衣服可谓是难上加难,现在他走了也不会想劳烦大家破费的,就穿以前的衣服吧,反正最后都是要一把火烧掉的。后来挑选骨灰盒的时候,周总理的妻子也是说挑便宜的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邓颖超向毛主席汇报了周总理的三个遗愿:第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会,第二是不开追悼会,第三是不留骨灰。这三个要求是1956年推行火葬制度时候两人就商量好的,不是心血来潮。周总理早就说过人死了就不要再占一块地了,这是私有观念的表现。为此他身体力行地将家中亲属的坟就地推平,交给农民种地。邓小平同志一听立马拒绝,他说:“即便是要这么做,也不能从周恩来开始,全国人民都不会答应的。”之后毛主席也表示不赞同此事,在邓颖超的坚持下,毛主席含泪同意了最后一条,不保留骨灰。毛主席也是在同年去世的,周总理的离世对他的打击很大,两人并肩战斗了半个多世纪,那种革命的情谊,无法简单地用言语来表达。听闻周总理逝世后,主席那几天每天都是以泪洗面,也是从得知总理去世后,毛主席再也不能站立了,这导致他没能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成为了他一生的痛。但是在过目周总理的悼词时,毛主席将文章中“毛泽东的战友”改成了“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周恩来的追悼会过后,灵车从天安门开往八宝山,数百万群众前来送别1月份的北京很冷,邓颖超说车开快一点,让人群早一点散了吧。但灵车还是开得很慢,半小时的路程,足足开了一个半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周总理去世到送往八宝山这四天,邓颖超几乎没有合眼,一个人从头忙到尾,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有点支撑不住了。于是她请求高振普和赵炜去撒骨灰。两人因为对周总理的情感很深都不愿意前去,邓颖超说,恩来同志是党的人,你们两个是支部委员会委员,我相信你们会完成任务,这是你们为他办的最后一件事。邓颖超强调“你们要认清,这是一场革命。土葬改火葬是一场革命,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又是一场革命。这是我和恩来同志的一次革命啊!你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这一点!”高振普他们没有办法,就抱着骨灰盒开车到处找地方。他们希望能找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从高处洒下去。可是当时北京特别冷,到处的水都结冰了。如果撒下去肯定流不走,那个时候百姓知道了,一定要来捡的。于是他们回去又和邓颖超商量,最后中央决定派飞机来撒。然后又派了罗青长和他们三个一起执行任务。邓颖超知道后哭着说:“恩来,我完成了你的遗愿。你安息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执行任务的飞机是一架“洒农药”的“安二”型飞机,邓颖超目送他们上去,挥手和周恩来告别。骨灰被分成四包,是邓颖超亲手分的,决定把骨灰撒到四个地方。第一处是首都北京,这里是周恩来最后工作和战斗的地方。1949年,他曾经在这里的天安门,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他曾经无数次在钓鱼台会见外国大使,也曾经无数次行走在中南海、长安街的每一条街道上。他爱新华门的那一对“石狮子”,更爱这座城里的每一处建筑物,和每一个人。从1949年建国以后开始算,他在北京生活了二十七年,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第二处是密云水库。北京从前是一个非常缺水的地方,1958年6月,周恩来亲自到密云县为水库选址。用20万大军,花了两年的时候兴修水利,建成了密云水库,解决了北京人饮水的难题。第三处是天津,那是他少年时代求学的地方。1913年,他跟随伯父周贻赓搬到天津。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开始接触中外先进思想。第四处地点是山东滨州的黄河入海口。那是孕育并诞生华夏文明的地方,周总理是华夏民族优秀的儿子。他自从12岁离家以后,再也没能回到他的故乡。他曾说,“母亲坟头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亲恩未报”。在被带上飞机的前一天晚上,周总理的骨灰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独自呆了一夜,这是周总理另一个遗愿:让自己的最后一夜在“台湾”度过。中华大地上唯一没有印上周总理脚印只有两个地方:西藏和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去不去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台湾不一样,因为有蒋介石及国民党,台湾与中国的版图还有一点膈应。台湾问题也一直是周总理的心病和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1月16号零点45分,张树迎、高振普执行完任务返航。第二天早上9点,他们去西花厅找邓颖超汇报撒骨灰的情况。邓颖超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她说:“谢谢你们,为恩来同志服务到最后!”然后邓颖超看着周恩来的空骨灰盒,叫大家把它留下来,将来可以盛装她的骨灰。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去世。赵炜和工作人员按照她生前的遗愿,把她的骨灰拌着花瓣最后洒到了渤海。海河之滨,是她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生前多次说过,人一生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活着工作、劳动是为人民服务,死了灰骨撒向江河大海,去喂鱼虾,或者落到泥地里面,还可以作为植物的肥料,还是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人的生命才能生生不灭。周恩来为建设新中国作出的牺牲,已经远远超出了后人的想象。因为他们那一代人,以及后面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的国家,如今才能重返盛世。他死后没有留下骨灰,也没有立下墓碑,但他不朽的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