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中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如何确定管辖

劳动仲裁的管辖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辖原则:

劳动合同履行地优先原则: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如果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则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用人单位所在地管辖:如果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二)、具体管辖地点的确定:

劳动合同履行地:通常为劳动者实际工作场所地。

用人单位所在地:为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如果用人单位未经注册、登记,其出资人、开办单位或主管部门所在地视为用人单位所在地。

(三)、管辖权异议:

当事人可以在答辩期满前书面提出管辖异议。仲裁委员会将审查异议,如果异议成立,将案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异议不成立,将书面决定驳回。

二、如何证明劳动关系存在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三)、相关案例

1.(2023)云0102民初18567号余某华与昆明某甲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昆明某乙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等劳动争议案

本案于2024年3月13日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为,原告虽然没有提供与被告某甲公司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但被告某某附中与原告均确认原告自2012年5月便由被告某甲公司派遣至被告某某附中工作,结合被告某某附中与被告某甲公司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及被告某甲公司于2012年5月起为原告参加社会保险,可以确认原告与被告某甲公司之间自2012年5月起存在劳动关系。

2.(2024)云0114民初876号谢某贵与四川省某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

本案于2024年3月12日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为,关于原、被告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问题。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三、哪些情形适用双倍工资

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只需按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本数,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形下,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支付最多11个月的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根据上述法律规定,除劳动者不愿意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外,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则应向劳动者支付最多11个月(第2个月-第12个月)的二倍工资。

(二)、应当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而未签订的,应支付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用人单位违反前述规定,未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值得注意的是,法律未规定此种情况下支付二倍工资的上限。

(三)、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四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上述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工资的,应予支持。

(四)、周末加班未安排补休,应支付二倍工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五)、相关案例

(2023)云0111民初7790号帅某与四川某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

本案于2023.11.25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为,关于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一、二款“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的规定,某甲公司未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帅某2022年4月4日以后的二倍工资差额。

四、未签劳动合同请求双倍工资的时效问题

根据《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规定,“二倍工资属于惩罚性赔偿,不属于劳动报酬,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即一年的仲裁时效。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行为处于持续状态,劳动者主张二倍工资的时效从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二倍工资的最后一个月届满之日起计算。”

五、经济补偿金的适用

(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下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因单位原因单方解除)

2.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向劳动者协商解除)

3.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无过失性辞退)

4.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5.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6.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7.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8.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9.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经济补偿金计算方式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三)、相关案例

(2020)云0103民初10048号李红林与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劳动争议案

本案于2020.11.20于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为,关于原告诉请的经济补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本案中,原告主张因未缴纳社会保险、未足额发放2020年6月、7月工资,故向仲裁院请求解除劳动合同。因本院已确认被告未依法为原告缴纳2010年7月26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的社会保险费且未足额发放原告2020年7月份工资,原告诉请的经济补偿于法有据,故本院被告向原告支付经济补偿40722.05元(3878.29元×10.5年)。

六、劳动合同赔偿金的适用

劳动合同赔偿金,是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的赔偿金,其功能不仅在于弥补劳动者的损失和保护劳动者,也包括了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的惩罚。

赔偿金的适用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依据现行法律规范,赔偿金的适用情形主要有两种:一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关系;二是用人单位迫使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重庆百君(昆明)律师事务所石文超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