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突然 司令遇难

1943年6月30日傍晚,河北省新青县大赵村的村民家中升起了渺渺炊烟,在冀鲁边区副司令黄骅的带领下,村民们渐渐地抚平着日本侵略家园带来的伤痛。

此时的黄骅正在主持司令部侦查通信会议,他戴着一副眼镜,眼镜后面是一双犀利智慧的眼睛。他不时地看向发言人并问出一些问题,然后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天上渐渐地下起了蒙蒙细雨打破了炊烟上升的势头,也叫醒了沉浸在工作中的黄骅。黄骅推了推眼睛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天这么快就黑了,警卫员,你去房东家借盏油灯。”

警卫员答应了一声“是”就跑了出去。黄骅转头向迟林兆点了点头说:“我们继续吧。”迟林兆刚开口没有多长时间,门就被推开并走进来一个人。

这个人的名字是周云峰,他站在门口环视室内一周,然后把目光定到黄骅脸上,随即把目光移开,把手往额前一搭立刻放了下来,嘴里喊出了“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骅

“邢仁甫总司令在岛上有信吗?”黄骅还没说话,他就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有,上午刚来信,说你没有去山东学习,要回来。”黄骅说。

“是,我还没到山东就病倒了,一直躺在床上,等病好学习期过去了,邢总司令让我回来执行任务。”

“身体没有什么大碍吧?”黄骅问道,“我们现在正在开会,你先去休息,回头我们再说。”

“我这就去。”周云峰口中答应着,脚步却往屋里走来。“各位,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邢总司令的帮忙?”

“好了,你先去休息,有什么事情一会儿再说。”黄骅见周云峰没有要走的意思,打断了他的话头。

“这就走,这就走。”他边说边向门口看去,“这雨可算是下了,从早上就开始阴了……”他的话没有说完就看到门口出现了几个晃动的人影,紧接着他立刻闪身躲到一旁让出了门口。

门口出现了几个披着蓑衣并把斗笠压得很低的人,领头的人猛一抬头辨认出黄骅司令的位置,迅速地掏出了枪对准了司令。

黄骅司令感觉情况有异,正要掏自己的配枪,但已经来不及了。罪恶的枪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其他的人也纷纷抬起枪口对着开会的人猛射。参加会议的人来不及反抗都被打倒在了血泊当中。

在一阵纷乱的枪声过后,领头人小心的走到黄骅身边,对着黄骅的脑袋又补了一枪,目光凶狠的笑了笑说:“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枪声刚一响,警卫员立刻把油灯一扔掏出配枪急忙赶了过来。警卫员正遇到刚走出院子的匪徒,双方二话不说,开始互相射击。可是对方人数多过于自己,警卫员躲在掩体后面向对方扔了一支手榴弹。

伴随着“轰隆”一声,一名敌人倒下了,其他的敌人见势不妙,边打边往村外跑去。警卫员心急如焚,他担心室内的黄骅,顾不上追击逃跑的敌人,就跑到会议室里。

一副悲壮的画面印入警卫员的眼帘,黄骅副司令员前额打穿了一个洞,鲜血汩汩地涌出了一地,他的手攥着没来得及掏出来的配枪。

同时遇难的还有军区参谋长陆成道、侦察副股长崔光华、锄奸科长陈彪、一分区参谋长董兴根高级将领。其余三位将领均身受重伤,徘徊在生死线的迟林兆用细若蚊蝇的声音重复着说道:“快!快抓冯冠奎!他杀了黄骅司令!”

所有的一切,发生得太快了,不过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警卫连立即出动兵力追击匪徒。可是,匪徒实在是狡猾,在行动之前做了紧密的部署,刺杀完成后跑到了青纱帐隐秘身形。

另外,加上天已经擦黑和雨水的阻挠,警卫连没有抓获敌人,只是从匪徒留下的血迹判断有匪徒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纱帐

事发之后,军区政治部主任刘贤权火速赶到现场。当务之急,他要组织义务兵抢救伤员,还要派人装殓烈士遗体,并通知黄骅司令家属顾青兰。

共产党员杨士珍接到命令找来了三辆车,连夜将三位烈士的遗体运出去。掩埋烈士时没有鲜花,没有人送行,没有墓碑,甚至也没有挑选位置,只是在附近的山脚下挖了三个深坑作为烈士们的长眠之地。

顾青兰赶到黄骅司令墓地时,天已经黑透了。她这时没有任何眼泪,只是机械地将黄骅司令生前盖的毛毯轻轻地盖在了坟上面。顾青兰返回部队的路上才放声痛哭。

刘贤权考虑到部队遭此变故,敌人可能会趁乱偷袭,他果断地下令将部队迅速撤离。果不其然,次日凌晨,敌人就对大赵村进行了扫荡。

战场血火飞龙驹

1911年2月8日晚间,良上村民黄修玉非常激动高兴,以至于手都在微微颤抖,他的嘴里嘟囔着“感谢上天让让我有后了。”这不是他的第一个儿子,事实上,他的大儿子已经结婚成家了。

可是,天不遂人愿,大儿子还没有让自己抱上孙子就染上了“大肚子”病。虽然还有几个女儿,但在那个年代,终将是“泼出去的水”。

正当黄修玉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接生婆打断了他。“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眼看春天来了,就叫春生。”黄修玉不是大户人家,也没有什么文化,在那个年代,像这样家庭孩子的名字大多都是这样的。

这个小生命的到来让黄修玉的生活比原来更有奔头了,他在心里盼着这个小儿子快快长大。他为了自己小小的心愿天天奋斗着,每天天不亮他就来到田头地间辛勤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肩上的担子实在是太重了,大儿子日渐消瘦和越来越大的肚子,家中四五张等待吃饭的嘴压得他难以喘息。黄修玉撑不下去了,一场大病让他踏上了黄泉路,离开了自己的家人。

黄修玉这顶梁柱倒下,这个家也随之垮了。时间不长,大儿子去世。黄春生的母亲忍受丧子之痛的打击也一命呜呼了。紧接着黄春生的姐姐们病饿交加也相继离世。

家中只有尚在年幼的黄春生和嫂子相依为命,嫂子柯九菊作为唯一的亲人负担起了养育小春生的责任。嫂子把对亡夫的爱全部倾注在黄春生身上,小春生如用野草顽强地成长着。

1920年,小春生在当地小学找到一个厨房杂工的工作贴补家用。这不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到地主家里放牛了。可是,地主对他非打则骂,小小年纪的春生忍受不了才换的工作。

每当厨房不需要他的时候,黄春生便偷偷地溜到学堂窗边,用他那好奇的眼睛观察着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学生。

或许是天资聪慧,或许是求知若渴,加上老师看他可怜照顾他,用这种方法他竟然学到了一些学问。

1926年,15岁的黄春生投身到打倒土豪劣绅的革命运动中,并光荣地成为了“儿童团长”。1929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5月,彭德怀红军主力——第四纵队,来到黄骅家乡附近。黄骅带头要求参加红军,他并动员了家乡14名村民(当时良上村仅有60户)参加红军。

何长工(时任政治委员,80-83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见到黄春生穿上军装的英姿,不由得喜上眉梢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将来一定像骏马一样驰骋疆场,你改个名字叫’黄骅‘吧!”从此黄春生改了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长工

当彭德怀批准黄骅的申请后,黄骅高兴的同乡亲们告别,同养育自己长大的嫂子告别。嫂子边哭边说:“你在外面照顾好你自己!还有,你现在是党的人,要奋斗。”在嫂子的感染下,黄骅也是泪眼婆娑,他轻轻地搀着嫂子回了家。

黄骅没有辜负嫂子和彭德怀等人的期望,短短十年时间,他从司号员开始做起,一直到1940年4月担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其克服的困难可想而知。

文能提笔安天下

黄骅刚到冀鲁边区的时候,正是敌人最疯狂的围剿阶段。日军实行“铁壁合围”等政策意欲推行“强化治安”。当地汉奸也被日军收买,到处打击抗日力量和军事组织。岗楼多到数不胜数,抬头望去,横连成线,我军寸步难行。

黄骅带领游击队白天开展游击战争,晚上衣不解怀,鞋不解带,往往夜里睡觉要换好几个地方。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黄骅依据自己参加长征和在山西建立根据地的经验,与敌人周旋。在消灭敌人力量的同时,巩固扩大我军的根据地。

他还提出要靠三条腿走路:1减租减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2宣传抗日救国,发展更多的青年才俊抗击倭寇;3分别对待,巩固政权。

黄骅把抗日力量分为3类,一类是真心抗日的,要支持和扩大力量。二类两面倒的力量,一面为抗日服务一面为日军服务的两面派要进行拉拢。三类是真心为日寇服务的力量,进行打击消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困难的环境下,黄骅比战士们更辛苦。战士们吃得苦他不但一样没落下,还要担心思考游击队的出路。在当时,我军口粮是每人每天不到一毛五分钱,黄骅经常说:“我们尽量省下钱财,来救济比我们更苦难的同胞。”

他身居要职,操劳过度,体弱多病,按当时规定可以享受“保健菜、保健饭”,但他从没有吃过。其实所谓的保健饭不过是清水煮黄豆而已。

1937年,黄骅结婚了。在结婚典礼上,黄骅依据穿着自己已经洗得发白,戴着补丁的军装。新房里唯一的财产是一个大的铁皮盒子,里面装满了书籍,这个盒子陪伴了他的一生。

武能上马定乾坤

1942年春夏之交,冀鲁边区在山后村开展重要会议。会议结束后,黄骅带领一支独立营进行帮助同志转移。上午10点,侦察兵突然跑到黄骅面前汇报:“前面发现敌人,约有20名骑兵和百余名步兵,另有一挺重机枪。正向我军位置行进。”

黄骅听后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可是大脑飞速运转。这次行动最好不要节外生枝,可是敌人已经凑上来了,绕道也万万不可,就是不被前方敌人发现,也会被鬼子的暗哨发觉。

只能速战速决,万一拖延了时间,领导们可能会有意外,要是敌人增援部队到了就麻烦了。想到这里,黄骅开始了布阵行兵。

“一连长,你负责保护同志们安全,其他人跟我占据有利位置,包围着群小鬼子!”黄骅说完便趴在了最前面的一个坟头,其他战士们也有条不紊地占据了树林等位置。

时间不长,鬼子和伪军就大摇大摆的进入了黄骅设的埋伏圈。走在最前面的是鬼子的骑兵连,黄骅看准时机抬起了手中的枪。随着黄骅手腕一抖,黄骅手中的枪“啪”的响了。走在最前面的鬼子应声倒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枪声响起,战士们仿佛听见了冲锋号一般,战士们一起向着敌人射击。鬼子的战马受到了惊吓,立刻陷入了一片混乱。毕竟鬼子也是受过严格训练的,不一会鬼子就镇定下来。

鬼子们开始有序地进行反击,并开始架设重机枪。黄骅边射击着鬼子,边观察着敌人的军情。如果,敌人的重机枪架设完成,那么速战速决的设想就会变成泡影。鬼子增援部队来到,我军和参会同志恐怕都要牺牲在这里。

说时迟那时快,黄骅将手中的枪抬到自己眼前,微微一瞄就扣动了扳机。子弹犹如长了眼睛钻入了鬼子的脑袋。战士们看到这一幕,吃了一颗定心丸,作战更加勇猛。战斗持续了十几分钟就很快地结束了。

等鬼子增援部队来到,黄骅带领战士们早已离开了战场,除了满地的狼藉哪见战士们的影子。

1942年秋天,黄骅及其部队宿营在张大庄,计划在这里休整一天。不料想敌人的侦察部队发现了我军。敌人有备而来,人数几倍于我军,装备更是比我们优良,他们意欲悄悄的包围了村庄剿灭游击队。

游击队侦察员发现的时候,敌人的包围圈已经快要形成了。他们占领了村北进出的唯一桥梁,南边的公路。

黄骅当机立断,固守没有活路,只能突围。好路,大路我们不能走,鬼子有汽车,我们跑不了。只有东南方向是麦田,鬼子的卡车、大炮进不去。

决定之后,黄骅派少量部队佯攻村庄北面和南边,给敌人造成我军要正面突围的假象。然后,他命令大部队向村庄东南方突围。黄骅走在最后面,时刻观察着敌人的动向。同时,黄骅司令步步为营,派机枪手在突围路线架设机枪,以防敌人追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敌人发觉上当时,我军已经撤走大半。敌人自然不甘心,朝着我军突围方向追来。黄骅手搭凉棚看到敌人,抬起胳膊就是一枪。

几乎同时,我军埋伏的机枪手也开始射击。机枪子弹像雨点一样向着敌人喷射而去,虽然没有对敌人造成很多伤亡,但也阻碍了敌人的追击。

正在这时,突然机枪发出了卡壳的声音。黄骅看着敌人距离,没有回头的说:“机枪快撤,我断后。”说完,便跳到了壕沟里。

他举着匣子枪,头部微微抬起,眼睛盯着敌人。那里敌军抬头,黄骅的子弹准射向那里。很长时间,黄骅没有听见后方传过来声音,他估计大部队已经撤远了。

他悄悄的蹲下身,猫着腰快速的跑去。

总司令员邢仁甫:一定要尽快捉拿凶手

1942年上旬,黄骅早早地就起床了。他要去接上级党委任命的总司令邢仁甫。黄骅见到邢仁甫就快步走向前握住了他的手,“可算把你盼来了,我总算有主心骨了。”黄骅激动地说。

“那里,老黄,你是参加长征的老干部,边区有你就够了。我身体不好,你就放心地干吧。”邢仁甫说。

黄骅被冯冠奎刺杀后,罗荣桓、肖华、黎玉等同志得知消息后,震惊半晌。首长们不会忘记新四军军长、中央东南局书记项英在皖南事变后,历经千辛万苦突围成功,却被叛徒刘厚总刺杀的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华

黄骅被刺案是抗战以来第二起高级将领被内奸的严重案件。首长们严令特殊对待,尽快破案。探路内奸周云峰很快就被抓获,也对冯冠奎指使其探路实施暗杀供认不讳。

可是狡猾的冯冠奎不知藏身与何处,邢仁甫得知黄骅司令被杀的噩耗后,悲痛万分,向全区发出通缉令:

冯冠奎于6月30日叛变,刺杀我党副司令黄骅等同志,凶残万状……边区军民,应同心协力,缉拿凶手归案。

罗荣桓一遍遍地读着通缉令,眉头皱得紧紧的,“肖华,你也看看通缉令。”罗荣桓说着把通缉令递到了肖华手里。

“我记得冯冠奎原身是土匪,邢仁甫将其收入麾下。冯冠奎在部队里表现不是很好,有很多同志说他土匪习气依旧很重。这么周密的刺杀计划他做不出来,肯定有蹊跷。”肖华、黎玉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不光军区首长怀疑邢仁甫,游击队里也有人注意着邢仁甫的动态。距离黄骅遇难时间已经过去十几天了,依旧没有抓到冯冠奎,也没有任何消息。这也就说明,冯冠奎幕后有一张黑手操控着一切。

突然,冀鲁边区相邻的清河军区收到急电。电报是冀鲁边区的冯鼎平发过来的,电报报告了一件十万火急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邢仁甫

一天,邢仁甫叫冯鼎平来望子岛议事。等冯鼎平到的时候,邢仁甫已经沏好了茶等着他了。“现在冀鲁边区已经是我说的算了,但是我估计好生活快没有了,你把队伍拉到岛上来,找机会一起走,不论老蒋还是日本人都不会亏待我们的。”邢仁甫观察着冯鼎平的脸色说。

“哎呦,部队这么好拉?我指挥不动啊。”冯鼎平尽量让自己平和的说道。

邢仁甫接着说道:“你就说我们要南下集训,有谁不同意,先崩了再说。”

“我试试吧。”冯鼎平没有办法只能这样说了。

冯鼎平回到游击队支开政委、副团长,把几个直接带兵的营长聚在一起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

“邢仁甫让我们把兵带到岛上去,你们看……”冯鼎平的话还没有说完,二营长刘虎臣猛地站了起来,手按在腰间的枪上,“这不是叛变吗?你糊涂啊。”

“我没有办法啊。眼下,要不跟着他跑,要不就去投案自首,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反动派红着脸断断续续地说道。

这时,政委姚昌洲等人突然推开门站在冯鼎平眼前,冯鼎平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一五一十地说明了来龙去脉。原来,政委姚昌洲感觉冯鼎平悄悄找几个营长开会,便觉得事情有蹊跷,只好过来探听信息。

“你明天还是继续去望子岛报告,我想办法给山东分局报告。”姚昌洲说。可是冀鲁边区只有一个电台,还掌握在邢仁甫的手中。姚昌洲担心泄密连夜赶往清河边区,用清河边区的电台向山东分局进行了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来得突然,可是也在情理之中。罗荣桓等首长当机立断发出4条命令:1要保密,不能让邢仁甫及其党羽发觉,2凿沉几条船作为河障。派部队把守,以防敌人里应外合,3邢仁甫手中的电台继续联系,以免打草惊蛇,4加强部队教育。

天罗地网灭贼子

所有的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可是现在,冀鲁边区的同志还不知道邢仁甫已经叛变的事实和山东分局的决定。没有电台怎样才能与冀鲁边区取得联系呢?

这个任务可以说是非常困难,不但要突破日伪军的层层封锁,还不能让邢仁甫怀疑,它关系着整个冀鲁边区的安全。经过慎重考虑,这个艰巨的人物落在了朱凝一个女人的肩上。

朱凝是一位忠于党、立场坚定的干部,同时她还是冀鲁边区党委书记王卓如的爱人,也正是这一点,才让她拔得头筹。

朱凝改换形象坐上船出发了,一路上,她警惕着周围的风吹草动,随时做好战斗准备以防意外发生。

经过层层阻碍,朱凝终于站在了王卓如的眼前。她把情报和指示传达给冀鲁边区的领导。直到现在,冀鲁边区才得知邢仁甫已经投敌叛变了。

7月15日,冀鲁边区政委王卓如、政治部主任刘贤权、朱凝等干部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分局的指示和确定具体抓捕邢仁甫的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虑到部队人员大都是本地人,有人跟随邢仁甫多年恐怕不好实施抓捕。故调三分区部队执行任务,刘贤权任总指挥。

同时,邢仁甫的身份是冀鲁边区总司令,处理不好就可能引起混乱,给党和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决定将邢仁甫调虎离山,让其来王文村会和,进行抓捕。

王卓如假意要与邢仁甫商议黄骅遇难后续问题把邢仁甫约了出来。傍晚时分,邢仁甫派通信员送信给王卓如,说他已经到达王文村。

王卓如从通信员口中得知,邢仁甫只带了一个警卫班和作战排,由于天气炎热,邢仁甫已经休息去了。

万事俱备,刘贤权和王卓如带着部队出发了。行至王文村村口,邢仁甫的老部下王爱芝突然举枪,”啪啪啪“连开三枪。

邢仁甫听见枪声,知道情况不妙,趁着混乱逃跑。在逃跑过程中,其手下看到追击的全是八路军,便停下了脚步。

邢仁甫没命地往海边跑的时候,遇见了一个侦查员骑着驴进村。“快快,有情况。”邢仁甫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把你的驴给我。”

“司令,你快走,我掩护。”当搜查队追到这里时,侦查员才知上当,气得他顿足捶胸,但为时已晚。

战斗结束后,王爱芝找个机会逃跑了。邢仁甫抓捕失败,区党委决定实行紧急方案。立刻派王卓如火速赶往望子岛,把部队拉回来。在王卓如调部队的过程中,潜逃在望子岛的冯冠奎找个机会逃跑了。

王卓如在邢仁甫的家中发现了邢仁甫的罪证,里面有刺杀黄骅的方案,通日通蒋的信件。时至今日,刺杀黄骅的幕后真凶才浮出水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邢仁甫在七七事变之后参加了抗日救国大会。直到1941年3月,邢仁甫因为战功卓越任命为军区司令员。可是,随着地位和声望的升高,邢仁甫骄傲起来,他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资本,可以“自立为王”。

邢仁甫站稳脚跟之后,处处限制和排挤共产党员。另外,却把地痞流氓拉入部队委以重任。中央决定将黄骅派往冀鲁边区之后,邢仁甫就把黄骅当成眼中钉,肉中刺,他认为自己的独立王国受到了威胁和监视。

掌握邢仁甫的证据之后,区党委立刻召开大会公布了他的罪恶和阴谋。此时的邢仁甫犹如丧家之犬,带着小老婆和冯冠奎等顽固分子逃往了天津。

邢仁甫在逃亡过程中,不思悔改,投靠了日军。他亲笔写下《剿共灭匪计划》、《效忠天皇》来巴结自己的新主子。1945年,鬼子投降之后,邢仁甫改名罗镇,当上了国民党天津站一级中校组长、河北省保安司令。

天道轮回

叛徒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刺杀黄骅司令的刽子手们都得到应有的惩罚。首先是冯冠奎,他跟随邢仁甫投靠日本人后,因为多次反水,反复无常,被日伪军所杀。

1949年天津解放,邢仁甫被捉拿。1950年9月,召开万民公审大会后执行死刑。在那一天,人们自发地来到黄骅墓前献上鲜花和贡品。黄骅身后的小山承载着黄骅的精神屹立着,早在1945年7月,山东分局将当时的新海县改名为黄骅县,成为了我国仅仅只有7个以英雄名字作为县名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骅市

2007年6月19日,黄骅烈士纪念馆迎来了一位65岁的老人,这位“客人”泪眼婆娑的参观着黄骅烈士的每一处角落。她便是黄骅的女儿——刘鲁彬。黄昏烈士牺牲时,她还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孩。

刘鲁彬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亲还要感谢王新华这位老人。王新华是黄骅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他在1984年起便一直搜集黄骅烈士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他得知黄骅(共有三女,第一位落难而亡,第二位因病去世)尚有一女在世时惊喜不已。1991年,王新华老人踏上了寻找烈士子女的道路。历尽千辛万苦,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被他找到了。

2018年8月31日,一名小士兵笔直地站在黄骅像前,坚定的眼睛里闪着泪花。他猛的举起手,庄严的行了军礼,迟迟的没有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黄骅司令的重孙——孙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