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众日报10月30日12版

潍坊学院农业科研团队建立超万亩技术示范基地

农业精准栽培及数字化种植助农惠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潍坊学院:农业精准栽培及数字化种植助农惠农

10月23日,在潍坊安丘市官庄镇西挑河村,长生源生态家庭农场的150亩生姜大棚绿意盎然。“多亏潍坊学院师生团队的支持,现在的生姜品质卓越,10月底收获后全部出口欧盟国家,都抢着要!”农场负责人王宝杰满脸骄傲。

作为农产品出口的重镇,安丘的生姜出口量长期领跑全国。然而,随着出口绿色壁垒的频频出现,生姜种植技术亟须迭代升级。2022年,潍坊学院农业精准栽培及数字化种植团队凭借专业优势,成功完成四个品系姜苗的脱毒。“我们利用‘茎尖培养+热处理’技术脱除了种苗中的病毒、病原菌及虫卵,并配套了数字化组培育苗技术,从而实现了生姜的增产提质省工栽培。”潍坊学院农业精准栽培及数字化种植团队负责人赵月玲教授解释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团队在田间地头建立了占地300平方米的组培扩繁实验室和广阔的600亩种苗基地,不仅缩短了科研与应用的距离,更将科技的力量直接输送到了田间。

在这片生姜地里,老百姓鼓起了钱袋子,智能设备的应用让原本穿梭其间、忙碌不已的身影也变得越来越少。这一变化,正是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带来的喜人成果。原来,这支创新团队可不简单,里头有专攻育苗的行家,能培育出抵抗力强的好姜苗;还有微生物防控的高手,让土壤里的“坏家伙”无处遁形;更厉害的是,还有一群农业数字化种植的专家,他们就像是给农田装上了“智慧大脑”。

有了专家的助力,智能设备和技术成为农田里的新主角。“以前总担心人手不够,现在好了,数字化种植让我们节省人工40%,生姜的品质和产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王宝杰开心地说。

过去六年,这支跨专业、跨学科的超百名师生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将实验室搬到田埂。他们在潍坊五个县市区建立技术示范基地,覆盖超万亩,为当地葡萄、大姜、黄烟等特色作物转型提供坚实技术后盾,通过科技的力量,助农增收3000万元,企业增效5000万元。特别是阳光玫瑰葡萄项目,在团队的技术赋能下,山东诸城梅香园品质稳定,2024年企业开拓欧洲和东南亚市场,被评为“山东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贾悦镇发展“阳光玫瑰”葡萄3600亩。

这些基地不仅是技术试验场,也是青年学子实践梦想的起点。在其中的两个基地里,有20亩葡萄大棚由学生自行管理,2020年零售价最高达到80元/公斤。通过在创新团队的经历,多名毕业生就职于服务企业,有的已在业界崭露头角。比如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孟苓,毕业后到诸城梅香园担任技术经理,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头雁”。

高校与地方的紧密合作,正逐步构建起一个科研促进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环,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潍坊学院举办媒体行活动

潍坊学院:农业精准栽培及数字化种植助农惠农

本报潍坊讯 10月22日至23日,潍坊学院举办改革向“新”媒体行活动。十多家国家级、省市级主流媒体记者齐聚潍坊学院,深入了解学校的特色办学经验,并围绕学校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进行采访报道。

今年以来,潍坊学院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为学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活动期间,媒体记者围绕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和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与学校师生进行充分交流,并到山东省多光子纠缠与操纵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校科教产融合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中心、安丘长生源生态家庭农场、水生态安全与环境工程实验室等地实地参观采访,以一线视角、一手资讯,发现与思考、总结与凝练潍坊学院师生以深化改革创新为驱动、服务地方向新而行的亮点。

(大众新闻记者 王佳声 张蓓 实习生 柳湘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