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的父母,从来都不该是一个操纵手柄的“掌控者”,而是站在远方的“守望者”。

主动离孩子远一点,不是绝情,而是为孩子计深远。

作者 | 可乐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有一个远房表姐,她儿子打小就特别聪明。

三岁的时候,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刚上小学,就会背不少唐诗;教过的东西,他听一遍就能掌握。

正因如此,表姐对儿子期待颇高,专门辞去了工作,每天就在家教儿子功课。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春节,我去表姐家拜年。

吃饭的时候,表姐夫让他放下手机好好吃饭,他却冷哼一声,压根不理会。

表姐则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你们快吃吧,别管他。”

说罢,就坐在儿子身边,一口接一口地喂孩子吃饭。

而这个时候,她儿子已经上初中一年级了。

看到我有些诧异的眼神,表姐解释道:“这孩子平日里学习已经够辛苦了,生活里的琐事不愿意做就不做了。”

我这才知道,这孩子平时吃饭、穿衣,甚至背书包,都是由表姐代劳。

上高中后,儿子不适应住校生活,表姐特意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陪读。

后来,儿子去外地上大学,表姐也跟着去了。

然而,在大学里,这孩子却总是遇到问题:

生活上,他不注意卫生,从来不打扫寝室,被舍友们排挤;学习上,他没有自主性,经常挂科。

大学没上完,就被学校劝退了。

表姐没办法,只能托人给他找工作,可无论什么工作,他不是嫌苦就是嫌累,都干不长久。

最后,干脆门也不出了,每天窝在家里打游戏。

这个发生在身边最真实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北大医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的一个观点:

“我们现在不是爱孩子,而是太溺爱孩子了,没有把他们当作真正需要去锻炼的一个人,把他们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降到零,把他们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
最后你会发现,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是很难面对困难和挫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名父亲,同时还是一位教师,王岳在有些人看来似乎“不太负责”。

对女儿的事情,他总是一问三不知,女儿遇到困难,他不及时出手,让女儿自己解决。

但事实上,王岳有他自己的原则。

在他看来,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离孩子“远一点”。

与其把孩子含在嘴里,放在手心里,倒不如做一个守望者,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主持人问他,什么时候才会出手呢?

王岳则回答说:“我觉得父母需要干预的,是价值观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塑造一个正确的三观。”

三观,是人生汽车的方向盘与刹车片,而很多父母平时注重的分数,不过是发动机。

当刹车片和方向盘出问题时,发动机越好,反而越危险。

还记得动画短片《脐带》吗?

因为舍不得跟儿子分开,妈妈保留了母子间的脐带。

一开始,脐带是她保护儿子的工具:

当儿子踩水坑、乱涂乱画、摆弄插座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发现,并通过脐带,将儿子拽回自己的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渐渐的,这根脐带成了锁链,让儿子无法远离妈妈:

当同龄人自由自在地嬉戏打闹时,因为被妈妈紧握着脐带,儿子只能乖乖待在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儿子长大想要开启新的人生时,妈妈不由分说将儿子从喜欢的女孩身边带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失去了自由和选择权的儿子,活成了妈妈的傀儡。

直到有天,妈妈去世了,脐带终于被剪断了,可儿子却陷入了巨大的迷茫和恐慌中。

原来,那份无孔不入的母爱早已困住了他的一生,让他找不到成长的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家尹建莉曾说:

“母亲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度必须是递减的。
泛滥的母爱和泛滥的洪水一样,已不是河床里奔流的能量,而是破坏力和灾难了。”

不愿退场的妈妈,帮孩子抵挡住了生活的风雨,但也阻隔了成长必需的阳光。

只有主动剪断脐带,孩子才能去自由地去探索,去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过这样一张漫画:

一位妈妈为了保护儿子,想方设法将儿子禁锢在自己身边。

而结果就是当同龄人逐渐走向远方时,男孩却只能坐在原地,玩着手机的游戏机,停止了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有的父母总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可一个孩子连人头都没见过几个,又怎么可能出人头地呢?

父母没法陪孩子一辈子,与其事事躬亲,不如学会放手。

也许,孩子反而会带给我们别样的惊喜。

日本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初遣》,记录了2-5岁的小朋友们第一次独自出门时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打发孩子出门的理由千奇百怪:

爸爸的饭团忘带了,请帮爸爸送到码头;

妹妹要开始吃辅食了,请你出门给她买两颗苹果吧……

就这样,小朋友们独自走出了家门。

结果自然是状况百出:

有的孩子迷路了,有的不记得父母嘱咐要买的东西是什么,还有的出门没走两步,手里的鱼篓就坏了,鱼滚了一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的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多半就忍不住出手相助了。

但《初遣》节目组选择旁观,由孩子自己找到办法。

接下来,令人惊喜的一幕出现了:

迷路的孩子兜兜转转最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忘记要买什么的小朋友,在返程的路上记起父母说的是“咖喱”;

鱼撒了一地的孩子不仅找到了大人帮忙,还给妈妈带回了一朵花。

就像《初遣》总导演大内淳嗣说的:

“这不是给孩子的纪录片,这是大人的教育节目,小孩子要比父母想象中更能干。”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后退、放手,让孩子在风雨中历练,在实践中成长,他们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行走世间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抓娃娃》中,一开始,父亲为了让儿子马继业按照自己规划好的道路成长,严密控制着儿子的生活:

继业住的房子周边,有24小时安保监控,确保能从各个角度看到他的一举一动;

就连继业的日记,也要被陈列在展示板上,像分析犯罪日记似的钉起来,被专家逐字解读分析……

可结果,这样密不透风的爱只让继业觉得压抑和崩溃。

最终,他选择用高考交白卷的方式反抗这一切。

而当父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定不再干涉儿子的人生后,继业反而爆发出了巨大的潜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好的父母,从来都不该是一个操纵手柄的“掌控者”,而是站在远方的“守望者”。

想通了这个道理后,我决定放下自己的焦虑,克服自己的控制欲,离儿子“远一点”。

儿子可乐的小学就在我们小区对面,中间隔着一条马路。

以前,我工作再忙,也会每天接送他,看着他一蹦一跳地走进学校的大门,就这样一直到小学二年级。

即使中途有很多次,儿子都说自己可以一个人去学校,我也坚持牵着他的手不愿放开。

但最近,我决定试着“远离”儿子的生活。

跟他再三强调了需要注意的安全细节后,我便让他自己出门了。

没想到,儿子比想象中更加兴奋,路上遇见熟人就显摆说这是自己第一次一个人上学,没有妈妈陪送。

我这才意识到: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那些小小的成就感将会累积起来,让他们更加自信。

再后来,我决定在学业上也离儿子“远一点”。

不再每天一回家就坐在书桌前,监督他完成作业。

没有我的耳提面命,儿子学习的积极性反而高了不少,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更是会主动查资料自学。

我由此感悟,人生的路还很长,终究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

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遗产,不是房子、车子,而是让孩子有过好自己人生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录片《狐狸的故事》讲述了一对相爱的狐狸,如何孕育下一代,并挨过难熬的冬季的故事。

春天,狐狸妈妈生下了五只可爱的小狐狸。

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小狐狸们渐渐长大。

直到某个初秋的早晨,狐狸妈妈像往常一样领着孩子们走向了草原的深处。

最终,停在了一块草木茂盛的地方。

妈妈围着孩子们转了两圈,随后,就头也不回地奔向了远方,再也没有回头……

原来,在狐狸的世界里,一旦小狐狸掌握了生存的本领,妈妈就会狠心将它们“抛弃”,让他们独立生活。

而这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种智慧。

父母的终极使命,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远离孩子,让他活成最好的自己,拥有独立、幸福的人生。

点个赞吧,与天下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