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让我死了算了,我不想再做这个梦了。”
这是2020年一名感染过新冠的患者,面对记者采访,情绪崩溃时说的话。
面对来势汹涌的疫情时,就连死亡都变成了一种奢望。
作为武汉首批新冠患者,他与死神抗争了40天,虽然最终活了下来,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
如今距离疫情已经过去了四年,那些患者怎样了?
彭博的生死劫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武汉悄然爆发。
作为退伍军人的彭博,虽然拥有比常人更强健的体魄,但面对这个凶猛的病毒,他的身体却也难以抵挡。
起初,彭博只是感到有些许不适,但他只认为自己是天气转换导致的感冒罢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高烧不退,咳嗽越来越频繁,呼吸也变得困难。
此时的彭博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可能中招了!看着眼前怀孕的妻子,他决定独自前往医院就医。
到了医院后,彭博的病一下就变得严重了,再次醒来的他已经被推进了ICU。
病房里的环境十分压抑,到处都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医护人员全副武装,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只露出一双眼睛。
此时的彭博感觉无比痛苦,感觉无时无刻都有人用毛巾捂着他的嘴巴鼻子,不让他呼吸。
同时,身体到处都传达一种疼痛感,也让彭博无比难熬。
不仅如此,彭博的病情时好时坏,反反复复。有时候,他甚至会陷入昏迷,仿佛随时都会离开这个世界。
疼痛折磨着他的身体,绝望笼罩着他的心。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萌生了轻生的念头,想要结束这一切。
他的耳边一直充斥着仪器“滴滴滴”的响声,就像死神敲的丧钟。
随着病情的恶化,医院先后四次给彭博下达了病危通知。
为了维持他的生命,医生决定使用ECMO这种体外生命支持设备。
同时,他们还给彭博注射了康复患者的血浆,希望能够帮助他战胜病魔。
然而,并发症接踵而至。彭博的肾脏开始衰竭,身体也出现了细菌感染。
整整一个月,他都处于昏迷状态。病床上的他,已经瘦得皮包骨头,脸上布满了可怕的疮疤。
医护人员日夜守护在他的身边,用尽一切办法试图将他从死神手中抢回。
彭博的妻子,怀着身孕,每天都在焦急等待丈夫的消息。她不敢想象,如果丈夫就这样离开,她该如何独自面对未来。
终于,在经历了漫长的煎熬之后,奇迹出现了。彭博醒了过来,虽然虚弱,但他活了下来。
当他再次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突然觉得无比陌生,原来在这与病毒抗争的一个月内,他竟瘦了整整40斤。
镜子里的那张脸,左眼无法闭合,说话也变得困难,仿佛面部神经遭到了严重的损伤。
然而彭博的痛苦并没有在醒来后就消失,新冠给他造成的创伤,更是一辈子都无法修复的。
康复中的折磨
长时间的卧床,让他的肌肉严重萎缩。曾经强健的体魄,如今却瘦得只剩下皮包骨,体重骤降了40斤。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医生告诉他,经历了这么多,他可能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
在病床上,彭博常常会想起自己的家人。妻子、女儿,还有那个尚未出生的孩子,他是多么地思念他们啊。
这种思念,给了他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康复之路,漫长而艰难。哪怕是最简单的动作,对彭博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他需要重新学习如何走路,如何进食,如何说话。每一天,他都在医生的指导下,缓慢而坚定地训练着自己的身体。
医护人员们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他们不仅仅是医者,更像是彭博的家人,他们日夜守护,全力以赴地帮助彭博恢复。
彭博的妻子,虽然无法来到医院,但她通过视频,每天都在鼓励着丈夫。女儿稚嫩的话语,更是让彭博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然而,康复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彭博以为一切都在好转的时候,他的肺部突然大出血,生命再次陷入危机。
医生们再次展开了紧张的抢救,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祈祷奇迹再次降临。
除了身体上的创伤,彭博的心理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他常常会陷入恐惧和绝望,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医院的心理咨询师,耐心地开导着他,帮助他走出阴霾,重拾信心。
作为首例使用ECMO并成功撤机出院的患者,彭博的经历备受关注。
他的故事,鼓舞了无数仍在病魔中挣扎的患者,也感动了所有关注疫情的人们。
终于,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在家人的不懈支持下,彭博的身体一天天好转。
当他终于可以下地行走,可以自己吃饭,可以清晰地说话时,所有人都欣喜若狂。
离开医院的那一天,彭博和医护人员们紧紧相拥,泪水模糊了每一个人的眼睛。
这一路,是他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走过的。
而现在,彭博要踏上新的旅程了,他要回家,回到他的妻女身边,回到他熟悉的生活中去。
然而在首批感染新冠的病人中,彭博的案例已是无比幸运的,另一位患者李超就没那么幸运了。
李超家的悲欢离合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有人幸运地康复,重获新生;有人却不幸离世,阖家永别。
李超一家的遭遇,就是这场悲剧的缩影。
李超是武汉市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当时临近过年,他想着多跑些车攒点钱,却不幸因此感染上了新冠。
更令李超没想到的是,不久后,他所有家人都相继感染。原本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却相继被分在不同的医院救治。
李超比彭博幸运的是,他感染的病症很轻,经过治疗很快就好转了。
可出院后的李超,却得到了噩耗!原来他的母亲和奶奶,先后因病情恶化而离开人世。
李超悲痛欲绝,但他并没有被绝望所吞没。
在照顾家人的同时,他还热心地帮助其他患者,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然而,不幸的阴云并没有就此散去。李超的父亲,也终究没能战胜病魔。
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李超几乎崩溃。但他知道,父亲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于是,在悲痛之余,李超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他决定捐献父亲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助力抗疫。
在这场战役中,医护人员们更是展现了令人动容的奉献精神。
郑霞医生,不分昼夜地奋战在抗疫一线,全力以赴地救治每一位患者。
她常常连轴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但她从不抱怨,因为她知道,患者们需要她。
护士王枫姣,也是这场战斗中的勇士。尽管防护措施严格,但长时间的近距离接触,还是让她不幸感染。
病魔,并没有让这个坚强的女孩屈服。在同事们的悉心照料下,王枫姣奇迹般地康复了。
当她终于可以再次抱起自己的孩子时,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
疫情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那些幸存下来的人,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们更加珍惜当下,更加懂得感恩。社会各界,也在这场危机中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
人们互帮互助,共渡难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被充分地激发出来。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那些早期感染者,不仅要承受病毒的折磨,还要经受治疗过程中的创伤。
有人幸运地痊愈,重获新生,有人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值得我们深深地缅怀。每一个康复的患者,都是抗疫路上的胜利。
这场战斗,让我们认清了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
疫情是一面照妖镜,照出了社会的种种问题。
它警示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公共卫生的建设。它提醒我们,面对未知的风险,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但同时,疫情也是一块试金石,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
在这场全人类的危机面前,我们唯有同舟共济,携手前行,才能最终战胜困难,迎来曙光。
结语
尽管新冠疫情如今已经常态化,人们也从当初的那场悲痛中逐渐走了出来,但我们仍要警惕其他病毒的突然袭击。
这些首批感染新冠的患者们,用自己的身体当做临床示范,为后面应对其他人的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也向他们表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