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表面一套背地一套,中欧贸易谈判陷入僵局,中方打响反制第一枪,德国已经损失300亿!

近期,中国和欧盟之间围绕电动车关税的谈判再起波澜。欧盟之前已决定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虽说欧盟也表达了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意愿,但经过八轮艰苦的谈判,双方仍然没有达成协议。

中方的立场非常明确,就是寻求建立一个统一的出口价格体系,以此简化对欧洲市场的电动汽车出口流程,促进双方贸易的顺畅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欧盟方面却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方案,坚持认为每个企业乃至每款车型,都应有不同的定价机制。这种分歧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更令人诧异的是,欧盟方面正试图通过“非正式接触”的方式,来分化中国的谈判阵营。欧盟试图直接与中国车企开展秘密磋商,这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行为,自然违背了公平谈判的原则。

面对欧盟的“阴阳”行为,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而中国企业也在积极调整自身的战略布局。据《科创板日报》报道,中国一家知名的动力电池企业,已决定暂停在德国的两个电池工厂项目。

不管是对于德国还是中国来说,这一决定都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对于中国而言,海外工厂的建设,不仅是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一步,更是业务版图扩张的关键举措。而对于德国来说,这些工厂的建设将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汽车行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不友好的政策环境下,这也给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阻碍和不确定性,也进一步会影响中欧之间的合作以及关系往来!

虽然这家企业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财务问题,但在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选择更加稳健的投资策略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趋势。这次中国企业宣布暂停工厂项目,对德国而言损失可谓不小,不仅300亿人民币的外来投资没有了,而且对当地的电池产业发展、社会就业都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关注欧洲动力电池行业的朋友应该知道,日前,欧洲领军企业北伏宣布裁员1600人,这暴露出欧洲本土动力电池制造的乏力。在动力电池领域,欧洲目前正处于高度依赖外部供应的阶段。而中国企业的撤资无疑将加剧这种依赖,使得欧洲在未来很可能遭遇动力电池短缺的问题,进而对整个电动汽车行业造成直接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件事也不难看出,如果欧盟不想开诚布公地进行谈判,个别成员国在立场上摇摆不定,那么中国也绝不会放弃自身核心利益。在这场博弈中,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中欧双方找到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互利共赢;二是双方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对抗,如果是后者,那就看看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