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历史上,有的皇帝貌似啥都会,但治理朝政却一塌糊涂,而唐僖宗就是这样的存在。而我之所以拿出他们来说,是因为他是几乎大多数皇帝的典型代表,只不过他生长于一个王朝的末期,因此他才会显得臭名昭著,那我们就用唐僖宗的生平来说明一下。古代大多数的皇帝都有哪些标配,而在这些标配条件的背后,又对一个王朝和民族有哪些负面的存在和影响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僖宗人生:
首先就是幽居深宫,这里的深宫不只是指宫殿,而是王侯权贵和百姓之间的枷锁。而这个枷锁也是非常一层隔阂。他们拥有穷人望尘莫及的财富和权力,但同时他们对真实的世界一无所知。即使皇帝历练他们,而周围的人也会在逢迎他们的同时营造出一种天下太平的假象。这就像乾隆下江南一样,他还没有出宫,地方的封疆大吏已经做好了迎接天子的准备,这也是历史上何不食肉糜出处的原因,因为他的认知已经将行为限定死了。
这就像一个企业都快破产了,而决策者还用欣欣向荣的措施治理朝政一样,最终的结果就是加速这个王朝的衰落和灭亡。而唐僖宗也是一样,百姓民不聊生了,他还觉得盛世应该增加赋税,最终的结果就是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历史上爆发了黄巢起义,然后唐僖宗和所有统治者一样懵逼了,因为他认为能制约百姓的律法和军队突然失灵了,他不明白百姓为何死都不怕揭竿而起,然后他带着疑惑再次逃出了长安,这也是大唐最后一次君主版西游记。
其次,众望所归的拥立。如果你认为群臣众望所归拥立一个帝王是出于公心,那么只能说明你思想的幼稚。这就像你的公司要设立一名董事长,你会推举最有才能的人吗?大部分不会,他们要么推举和自己关系好对自己有利的,要么推举对员工好等等,总之就是对自己有利的。同样历史也是一样,江山是皇帝的,关他们什么事,这就是大多数臣子最真实的写照。而历史上也是一样,那些众望所归的君主除了少部分扮猪吃虎以外,大多数或许不是才能最好的,但一定是迎合最暗弱且昏庸或者好大喜功的。
因为性格比较暗弱且昏庸的人计较容易控制,这也是很多权臣的首选款,而康僖宗就是这样一款。至于好大喜功则更容易解释了,因为但凡好大喜功的君主都喜欢折腾,而在折腾中这些臣子便有了利益,因为肉老在冰箱里是没有油水。最终皇帝就成了傀儡,利益自己拿,骂名皇帝背,不过这也应该,因为他没有守住皇帝应该守住的财富、民心和江山,这就是皇帝的失职。不然还要皇帝干什么,这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最后就是随性而为,比如唐僖宗热衷于玩乐,他在斗鸡方面爱好广泛,然后就造成了大唐朝政的荒废。事实上,历史上随性而为的皇帝并不是只有吃喝玩乐,还有一些举措。比如征伐高丽,隋炀帝率性而为损失百万导致灭亡,唐太宗也出兵百万却根基未伤。究其原因就是唐太宗励精图治让大唐有了很稳的根基,而且李勣等人都是历史上,而唐太宗本身更是一个优秀的统帅,一战擒二王。因此他即使战败也不会像隋炀帝一样损兵百万伤及国本,这就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皇帝就像统帅一样,或许长平之战用谁都会失败,但用廉颇可以保存实力,而用赵括却会让赵军全军覆没,一个是让赵军有一战之力,另外一个是让赵军元气大伤。皇帝也是如此,一个率性而为的君主必然会导致一个王朝走向衰落,尤其是昏招迭出还迷之自信或者虚伪好名知错不改的君王。这样的君主只会让百姓更加困苦,而唐僖宗就是这样一个君主,他可以让唐朝苟延残喘也可以让唐朝迅速衰落,但他选择了后者。
其实这时候的唐朝就已经灭亡了,只不过历史将唐朝灭亡的使命交给了朱温而已,因为黄巢清除世家大族还不彻底,马上朱温完成了这一使命,然后在白马驿将苟延残喘的世家大族彻底消灭殆尽了,至此华夏历史也完成了一次大换血。历史总是公平的,只不过他的轮回周期比较长,曾经他们有多疯狂,他们结果和他们的子孙就有多么凄惨,宋武帝刘义隆屠戮手足最后却惨死在了儿子手中,石敬瑭认贼作父,最后却因得罪契丹幽愤而死,而他的儿子也在他死后被契丹幽禁而死,这不能不说都是因果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