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行动对于新中国来说意义重大,这不仅体现在该战役保卫了我国边境领土没有被恶势力侵犯,同时也告诉了全世界,新中国已经有实力保证国家主权和人民的安稳生活,两个原因相加,基本上就是新中国顶着发展压力出兵朝鲜的最根本原因。
说到朝鲜战争,其实和历史上发生的大多数战争都一样,从民族内部的局部矛盾慢慢扩大成战争,其他大国都想从中获取利益,或许是地缘利益也或许是经济利益,总之就会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参战,随后战争就被国际化,参战国越来越多,水也越搅越浑。
当时最想把韩朝问题搅浑的国家绝对是美国,虽然当时美国的发展重心绝对是在欧洲的,但是韩国和朝鲜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不能看着一个反美倾向明显的朝鲜登上王位,于是就只能扶着李承晚上位,希望能在亚太地区培养一个“傀儡政府”,于是就有了后来“联合国军”出兵朝鲜的重大事件。
如果说那时候没有苏联的存在,美国或许并不会对韩朝问题这么看重,甚至不惜拿美国大兵当作主力去攻打朝鲜。但很可惜的是,当时不仅有苏联,还有一个刚刚兴起的中国。
在苏联的从中斡旋以及背后的助力之下,中国志愿军开始向朝鲜进发。从1950年9月15日,美国正式出兵朝鲜半岛、美国第十军团成功在仁川登陆的时候,他们自信心满满,认为在圣诞节之前就能结束的战斗,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中国志愿军真的成为了那个“变数”。
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当时美国想要一鼓作气拿下朝鲜,支持亲美李的承晚政府达成大统一,所以派遣的兵力还是相当雄厚的,陆军动用了大概三分之一,空军动用了五分之一,海军直接来了一半,而且还有其他国家的一部分联军,最开始的人数约为42万左右,而到了中国参战之后,该数据直接飙升到了69万。
这支队伍的人数很多,威力也有所提升,但是需要考虑的是,当队伍的人数越多,就意味着后勤补给的量越大。在美国和中朝两国士兵作战的时候,这一年的消耗就比二战第一年的时候翻了一倍。
如果用具体的数据来说,当时美国大兵们在朝鲜战斗一个月的时间就要消耗85万吨物资,这足够美国对北约组织提供一年半的援助,消耗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在这样的消耗之下,美国得到的战果却并不如他们所愿,不仅被中国志愿军攻城略池,原来所向披靡的美国大兵死伤也是非常巨大的。要知道,从1950年10月底到1951年6月底这段时间,美国及其所组织的联军伤亡人数总计23万,但其中有11.5万都属于美国。
作为一个帝国,从理论上讲,美国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但是就算不允许又怎么样呢?当时的美国已经动用了绝大多数兵力前往朝鲜,就连欧洲的局势都快稳不住了,又怎么能继续向这里增兵?
更何况自己的那些盟友真是一个不如一个,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都觉得朝鲜战争就是个无底洞,说什么都不愿意继续增兵,把美国放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这下怎么办呢?美国无力继续推进兵力到鸭绿江边,而中国的目的也仅仅是保家卫国,顺便还打出了“中国志愿军打败美国”的成就,已经是意外收获了。再加上斯大林的突然去世和艾森豪威尔的走马上任,幕后的操盘手变了,行事方针自然也要发生改变。
于是,中美两国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达成了一种诡异的默契,决定重启板门店的停火协议。
但此时,大韩民国的开国总统李承晚突然站了出来,在中美进行板门店和谈的时候,对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在他看来,现在停止战争无疑是助长了朝鲜方面的气焰,自然也是断掉了他想要“统一韩国”的宏伟计划。
李承晚在一次集会中向韩国军事将领以及全体韩国士兵喊话,表示无论联合国军如何决定,中美之间于板门店的谈话结果究竟是什么,大韩民国的目标永远都是从南方打到鸭绿江,完成大统一的宏愿。
一开始,美国方面也就把李承晚看作是一个闹脾气的小孩,并没有多加理会,艾森豪威尔只是对克拉克下达了命令,让他告诉李承晚,接受新中国的停战提议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不要再做无所谓的挣扎。
但是李承晚本人对这种决议颇有微词,在美国心意已定的情况下,他开始了疯狂的作死,坚决拒绝停战。除了在集会上大力宣传“打到鸭绿江”的口号之外,同时还在传播“停战就是丧权辱国”的说法,使得中美韩朝之间的关系再度变得尴尬。
而此时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直接引爆了韩朝之间的局势。
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对战双方必然会俘获敌方的士兵,而交换俘虏这件事情一直都横亘在多方军队之间。虽然在斯大林去世之后,中美双方就战俘遣返的问题达成了统一,但是事情的推进需要时间,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而李承晚同样也盯上了关在釜山看守所内的二点七万余名朝鲜战俘。
1951年6月18日,李承晚在未经过美国允许的情况下,突然私自将这些朝鲜战俘释放,并且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直接编入了韩国的军队,这显然触碰到了朝鲜的逆鳞。即使美国在事后的反应速度很快,但最终也只找回了数百名战俘。
此时的美国当局对李承晚这种搅混水的做法已经恨得牙痒痒,但是在这种谈和的敏感时刻,临阵换将的事情美军还是做不出来,于是只能压住怒火继续安抚李承晚。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不仅没有让李承晚意识到美国的愤怒,反而让他认为美国始终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于是李承晚就变得越发嚣张,还对美国以及联合国提出了一揽子非常过分的要求。
李承晚表示,国际社会必须要给足他面子,首先要承认韩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并且要求中国志愿军全面撤出朝鲜,同时还要解除朝鲜的武装,允许韩国派遣代表参加停战谈判,最后,联合国内一些国家对朝鲜的支持也必须要立刻停止。
这些要求在被美国纵容着的李承晚心中可能非常“合理合法”,但是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看来,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美国眼看着韩国境内的局势要失控,心知不能把李承晚看作一个跳梁小丑了,如果再不管管的话,恐怕房顶都要被掀翻了,于是白宫就着手制定了一个名为“永远准备着”的秘密计划,做好了万全准备应对李承晚可能会带来的某些后果。
“永远准备着”计划的内容非常直接,完全是针对李承晚个人的,其中包括了三种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在内,并且直接指出了这三种情况一旦发生,美国则会直接考虑对李承晚动武。
计划列出的三种情况分别为,当李承晚军队对联合国军队给出的指示和做出的决定不予理会的时候,当李承晚军队不宣而战单独行动的时候,还有李承晚军队公开宣布与联合国军队宣战的时候。
按照计划内容,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那么联合国军将立刻将李承晚单独监禁,让这个不听话的孩子享受一下“保护性拘押”的感觉。
而在这时,已经与美国基本达成停火协议的中国也注意到了李承晚这个“反骨仔”,面对对这样的情况,志愿军也和美国打了一场里应外合,发动了“金城战役”,狠狠地教训了一下狂妄自大的李承晚。
1951年7月13日晚上9点,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这对于格外擅长夜战的志愿军来说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动手机会,于是志愿军第9兵团以及第20兵团共计16个师团立刻集结,从北汉江西岸发起总攻。
由于志愿军保密措施做得极好,同时又下定决心教李承晚率领的韩国军队做人,于是整场战役颇具突然性,自然也就打了韩国军队个措手不及。
要知道,中国志愿军和美国打起仗来都丝毫不虚,打起这些在李承晚带领下的韩国军队自然更是不在话下,在短短的十天内,志愿军直接杀进了战略意义极为重要的金城地区,将超过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握在手中。而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为志愿军在最终的停战协议上赢得了巨大的主动权。
李承晚在金城战役中尝到了苦头,此时时任美国国务院大臣饶伯森看准时机出面协调,给他布置了一节台阶,终于认清现实同意了停火协议。
事实上,李承晚在朝鲜战争中对停火协议的搅局,并不全部源于其对“大统一”的野心,他更多考虑的其实是如何在美军面前“刷存在感”,让美国方面感受到韩国是有一定价值的。
也正是因此,才有了后来《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签订,也才有了韩国如今“亚洲四小龙”的身份,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李承晚其实是一位颇具手腕的韩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