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楚云飞一出场就是晋绥军358团团长,上校军衔,另外还有介绍: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之后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楚云飞的表现都没有辜负“黄埔军校”这块牌子,只是面对李云龙,始终有一种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的无力感。
纵观整部《亮剑》,楚云飞的军旅生涯可就有意思多了,甚至比几上几下的李云龙都要精彩,它能折射出国军部队(包括中央军和地方军阀们)的很多变化。
楚云飞是山西人,毕业于黄埔五期,耐人寻味的是他毕业后没有留在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中,而是去了阎锡山的晋绥军。在真实的历史上,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只是不多罢了。
黄埔军校创办之初,一部分生源就是由地方军阀选送过来的,湘军直接把自己讲武堂的158人并进了黄埔军校,川军刘湘也送进来了21人,这些人毕业后大多都回了原籍,并受到重用,如抗日名将范汉杰出身粤军,考入黄埔一期,毕业后就是回了粤军,并升了官。
楚云飞念的黄埔五期,于1926年9月入学,1927年8月毕业。这个时期的黄埔学生军通过东征、北伐等一系列作战,早已名声大振,吸引了三千多名各地学子及有志青年,楚云飞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楚云飞入校情况可能有两种,一是阎锡山派遣来学习的晋绥军基层军官;二是山西的普通有志青年,自愿自费南下广州考进去的,就跟他的山西老乡徐向前一样。
但鉴于楚云飞毕业后就去了晋绥军,真实的原因很可能就是第一个,他本来就是阎锡山的人,出身晋绥军,否则蒋介石也不会那么轻易放他回山西,而且阎锡山也不会信任并重用他。
辛亥革命爆发之初,阎锡山便立即掌控了山西所有的新军部队,成为一省军阀,是为晋军,外界又称阎军。民国十五年(1926年),晋军商震师进占绥远,由此晋绥军正式形成。
在抗战时期,蒋介石趁抗战需要,不断地对地方军阀进行收缩、改编,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实力,比如四川军阀基本打没了,抗战胜利后全成了有名无实的傀儡。晋绥军虽然没有川军那么惨,但也被蒋介石分划成阎锡山、傅作义两个部分,而楚云飞是阎锡山的直系部队。
抗战时期,晋绥军面对日军败多胜少,拼死拼活地好歹守住了晋西地区,等到抗战一胜利,之前山西沦陷地区全被中央军直接控制,更要命的是晋绥军中的很多军官也遭到中央军的拉拢,《亮剑》中的楚云飞就是在这段时期转投中央军的,而且还升任了清一色美械的第89师少将师长。
参考历史上的黄埔五期毕业生邱行湘,他是在1946年才升到了第94军5师师长,可见楚云飞哪怕之前没在中央军,他的进阶之路也依然顺顺当当。
不过楚云飞运气要比邱行湘好得多,后者在1948年的洛阳战役中被俘,而他则是在淮海战役中负伤,被蒋介石派专机给接走了,后来更是没有因战败被问责,而且还升了中将军长。
楚云飞的这次晋升,也可以反映出来1949年初的蒋介石手下已没有多少大将可用,他最信重的黄埔毕业生们,除了战死、被俘的,够资格又有能力的已经没有多少人了,否则他也不会任用屡战屡败的汤恩伯来守长江天险,结果被二野和三野仅用了三天就渡江而过,占领了南京。
楚云飞跟着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依然是一路加官进爵,成了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混得简直比老东家阎锡山都要好,后者在台湾到了晚年天天馒头稀饭、青菜豆腐。
可以这么说,从抗战开始,直到退守台湾的二三十年间,就是黄埔军校学生崛起,各省军阀逐渐凋零的一个过程,《亮剑》里楚云飞的一生,就完美地体现了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