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兴区观音寺街道福海佳园社区创新打造的“共享小屋”与“邻里议事亭”,成了老街坊重聚的新空间,也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注入新动力。
位于福海佳园社区一区2号楼一层的共享小屋,面积30多平方米。“共享物品区”摆放着熨烫机、家用梯子、婴儿车、小推车等提供给居民免费使用的物品。“置换物品区”是居民们送来的电饭锅、电热开水瓶、智能感应垃圾桶等家中闲置物。“共情交流区”,设置了“你好,邻居!”交流小黑板和留言本,记录邻里之间的暖心事。
“共享小屋”的创意,缘起对基层治理模式的探索。
福海佳园住的都是原海户新村回迁居民,2021年底,2287户居民搬入新家。“现在小区租户占了1250户,频繁的出租导致许多物品闲置,不少房东直接把物品堆放在楼道,但有些闲置物品恰巧是其他居民需要的。”福海佳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月圆说,今年6月,社区将2号楼的一处闲置空间打造成“共享小屋”。
福海佳园社区居委会委员高润告诉记者,100多位居民还在这儿以物易物,“共享小屋”促进了社区内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增强了邻里之间的联系,甚至一些矛盾也在此得到化解。
高润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小区楼内有一位老人,总投诉楼上的孩子太吵,为此,楼上住户在家中铺满了爬行垫,桌脚也装上了静音垫,偶尔还是有投诉。后来在“共享小屋”内的图书角,两家的孩子在一起阅读,家长间互相认识了,隔阂也慢慢消除。“共享小屋”让“生人”逐渐变“熟人”、“陌邻”变“睦邻”。
在室外,大兴老街坊们也有了更多的交流互动空间。秋日午后,在福海佳园小区广场上的“邻里议事亭”,三五老人围坐在一起晒太阳、拉家常。这是今年5月社区为居民特别搭建的议事说事平台。
“街坊邻居们虽然回迁上了楼,但在这个广场,从前的街坊邻居又能重聚在一块,讨论社区的大事小情,没事的时候还能唠唠家常。”王月圆说。
社区鼓励居民主动走进“邻里议事亭”,围绕社区管理引导居民建言献策,形成居民事务大家评、社区管理大家议、社区决策大家定的氛围。2024年以来,福海佳园社区通过“邻里议事亭”,累计收集办理各类居民诉求1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