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工作生活的20多年里,我见证了这座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精彩蝶变。很荣幸能在河套为深港科创深入合作贡献力量,同时写下自己人生的精彩故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大潮滚滚向前,河套的发展蓝图亮丽壮阔,深港在这里实现双向奔赴,共同谱写双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曾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9年出生,祖籍广东梅州,深圳市政协委员、民革深圳市委员会常委,现任深圳市福田区商务局局长,长期在福田区工作,曾担任福田区河套事务署副署长、福田区政府物业管理中心主任等职务,深度参与到河套合作区早期建设中,积极推动深港在科创等领域的深度交流和密切合作。

小时候对香港有种既熟悉又神秘的感觉,内心十分向往。大学毕业后我报考了深圳的公务员,在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开启人生新篇章。后来我参与到河套合作区早期建设中,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出一份力。

在深圳开启人生新篇章

我在广东梅州出生长大,小时候很喜欢看香港的电视剧和电影,对那里的特色美食、城市美景、人文环境很感兴趣,一直想要去走走看看,对香港有种既熟悉又神秘的感觉,十分向往。1997年7月1日,我在电视上收看香港回归祖国的盛况,当时心情无比激动,激昂雄壮的国歌声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冉冉升起,那一刻我不禁热泪盈眶,对香港有了不一样的特殊感情。

香港回归祖国之后那几年我在上大学,一直关注着和香港有关的各种信息。我了解到,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发展得非常迅速,深港交流合作肯定会越来越密切,年轻人的机会也会更多,我对深圳心动了。

2002年大学毕业时,我带着憧憬第一次来到深圳,最先去的是中英街。因为毗邻香港又有免税政策,中英街的商品无所不有,让我大开眼界,不长的街上每天都要挤进好几万人次的游客。在深圳游玩时逐渐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内心更加坚定要在这里开启人生新篇章。之后我报考了深圳的公务员,工作的地点就在沙头角,离香港最近的地方。

河套合作区早期建设者

在深港交流合作方面,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那段工作经历让我记忆深刻,对我的人生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小河弯弯”到“科创引擎”,处在深港交界处的河套如今备受瞩目,回顾参与河套早期建设的经历我感慨万千。

不少人对“河套”这个名字很感兴趣,追溯历史,会发现其背后有一段深港合作的故事。这要从深圳河说起,深圳河干流流经深圳与香港,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出伶仃洋,中下游为深圳与香港的界河。历史上深圳河两岸经常洪涝成灾,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步伐加快,深圳河一度水患横生且污染严重。

为共同守护这条河流,深港决定携手对深圳河进行治理。1995年5月,深港正式启动深圳河治理工程。大约两年后,深圳河治理一期工程完成,将原来弯曲的河道拉直,然后用泥沙填平,造出一块面积约0.87平方公里的河套地区,称为落马洲河套地区。这里正是河套最初所指的区域,为日后深港携手开展科创合作埋下了伏笔。

在长期合作治河的过程中,深港双方加深了理解也增强了互信。2005年9月,深港就河套地区的开发成立联合小组,研究其可行性。起初,围绕河套开发的争议不断,进展较为缓慢。直到2017年,经过深港多年的探索和磨合,河套地区的开发终于形成创新性的合作方案,两地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要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是个重大突破。

这样一来,最初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成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双方在河套共同打造“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同时香港支持深圳在深圳河北侧毗邻河套的口岸区域和福田保税区共约3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建设“深方科创园区”,形成“一区两园”全新格局,正式奏响深港科技创新紧密合作的协奏曲。很荣幸我加入到河套早期建设中,在这里参与书写一个全新的故事。

我们带着使命感来到河套,铆足了劲儿,要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那时候每天都是努力奔跑的状态,要把“荒芜之地”变成深港合作的沃土。

要在河套干出一番事业

在河套合作区之前,香港一直注重其南部的开发,相对来说香港北部发展较为滞后。仅一河之隔的深圳市福田区是深圳中心城区、经济大区,对比香港北部来说更有能力推进河套合作区的开发。于是福田区抱着先干起来的想法,从各单位抽调约80人成立专班,组建深圳市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发展指挥部。

当时指挥部分成5个小组,包括负责日常事务的综合组、专注研究政策的政策法规组、负责提升环境的园区服务组、研究河套合作区未来发展的规划建设组,以及我所在的科创资源组——主要负责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推动深港科技资源深入对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科(前排左六)深度参与到河套合作区早期建设中。资料图

我们的指挥部是一个临时机构,刚开始没有固定办公室,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后来征用了福田区大湾区建设发展促进中心的一个羽毛球场,将它分隔成一个个工位,作为我们临时的办公室。虽然条件有限,但我们干劲十足,每个人都带着一种使命感和创业的心态,要在河套干出一番事业。记忆中那时候没有上下班的概念,每天都是努力奔跑的状态。

我觉得“河套”是一个很美丽又富有诗意的名字。在我国北方,河套平原由黄河及其岔流冲积而成,成为广袤富饶的塞上粮仓。在南海之滨,河套合作区从曾经的荒芜之地,变身为深港合作的沃土,我们就是这块沃土早期的“开拓者”。

深港深化科技创新合作

我们刚到河套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指挥部究竟是做什么的。于是,我们积极向大家介绍河套的工作,主动和香港方面建立联系。通过深圳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的联系,福田区的领导带着我们,一一走访香港各大高校,向他们大力推介河套。

在对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香港高校很多科研项目不缺经费和科研人员,但是缺乏空间、市场和应用场景等资源。河套正好有充足的科创空间,可以联动深圳乃至大湾区,而且科创成果转化后可以走向全国市场,这让香港高校的教授们有意愿到河套来对接科研项目,他们也成为河套最初重要的科研力量。

香港科研实力十分雄厚,深圳产业完备度较高,双方如果能优势互补、携手发展将形成强大合力。由于两地的工作理念和科技创新机制不同,我们需要和香港方面在各个环节进行磨合。举个例子,在工作交流上,香港的教授普遍喜欢使用邮件进行沟通,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较差。接触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发现用微信交流更加方便高效,也用上了微信。

在河套,科技创新就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约数”。为了更好地推动合作,我们敢为人先,加快探索构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巨大潜能。2021年,河套深圳园区已建立起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项目经理制、政企联动制、同行评议制等科研管理创新机制,为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发挥示范作用。

打造深港优质科创生态

在河套合作区,深港合作的一大标志性成果,是深港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落地运营。这是内地首个由港方运营、适用国际管理规则的科研空间,也是香港科技园公司在内地设立的首个科创园区。从仓储物流楼宇蝶变为具有港式风格的科创基地,我们早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所在地之前是仓储物流园区,从建筑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绿化再到科创元素体现、生活配套、氛围打造,我们都要按照顶级科创园区的标准重新进行规划。很快,一个集孵化、中试、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国际化综合体在此诞生。目前超过50家香港科技企业机构、创业团队入驻园区,在这里安心发展。

据我观察,深港科创合作的精髓在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得到了充分体现。园区既有香港高水平大学、国际一流人才队伍资源,还能联动深圳空间充足、成本相对较低、经济腹地广阔、转化能力国际领先等优势条件,一个深港优质科创生态圈在这里形成。

河套的优质营商环境获得各方称赞,越来越多高端人才和深港创业青年向这里聚集,让我们看到河套的无限发展前景。

河套优质营商环境火出圈

我们十分重视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当时有件事让河套火出圈。2020年5月的一天,我们接到一个陌生来电,有位远在海南的女企业家想要在河套落地一家半导体公司,落地去抖时钟芯片相关的项目。在电话里简单沟通后,我诚邀对方来河套见面详谈并实地考察。

随后,我们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迅速搜集资料了解情况,经过认真研判认为项目可行性较高,也比较符合河套的定位。于是我们马上针对该项目思考落地方案,研究企业的需求和落地可能遇到的问题、河套在哪些方面可以为企业赋能等。做好充分准备后,对方如约而至。

见面之后,我们先带她参观展厅了解河套的历史、目前的政策以及未来的定位等。然后详细介绍了项目未来可以落地的空间和相关配套情况,最后进行座谈讨论细节。我们充分考虑到项目在废料排放等方面的高要求和硬条件,精准匹配企业的需求,还为企业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市政协委员曾科接受媒体采访。 资料图

当我们拿出整套落地方案时,对方非常惊讶,对园区十分动心,多次感谢我们的贴心服务。对我们而言,每个有意向落地河套的项目都要这样认真对待。这位女企业家叫袁慧鹰,她还是海口市政协委员,在随后举行的海口两会上她进行大会发言,盛赞深圳的“五星级”政府服务,还特意提到河套的工作人员热情、真诚、周到,对产业政策的理解专业、透彻、到位。后来十几家各级媒体联系我们了解背后的故事,就这样,河套的优质营商环境火出圈。

来深圳创业的首选之地

随着河套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高端人才和深港创业青年向这里聚集。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陈廷勇,是留学海外多年的华人,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成立后,他是第一批响应回国的科学家。河套虽然面积不大,但各方面优势对于全球科研人员都有很大吸引力。

我认识一位香港青年叫陈升,十年前他就开始在深圳创业,参与过6个深港创业基地的建设,服务超过300名来大湾区创业的香港年轻人。2020年,陈升来到河套创立香港青年创业空间,为香港青年在深创业提供孵化服务。他经常说,这里过了河就是香港,生活在河套很有归属感,是来深圳创业的首选之地。

据我了解到最新的数据,河套深圳园区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累计超过160个、科技企业440多家,汇聚6个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8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香港5所世界知名高校重点科研项目13个。河套吸引了16名海内外院士专家和1.5万余名科技人才,他们累计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1700件,发展动能非常强劲。

深港居民互相“串门”,隔三差五跨城消费已经成为常态,这是促进深港交流不断深化的重要力量。深港正携手把我们心目中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未来值得期待。

迈向“世界级科研枢纽”

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我离开了河套,但我始终关注着这里的发展。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明确了河套迈向“世界级科研枢纽”的重大使命,河套成为大湾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实验平台。

一年来,深港携手推动河套合作区创新资源加速聚集,高端科创资源从“零星散布”到“集聚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未来深港在核心技术攻关、科研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园区联动等方面,将持续深入协同合作。

作为河套合作区早期建设者,看到这里的快速发展,我心里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虽然过程很辛苦,但这段经历在我职业生涯中写下了非常值得回味的一笔。

深港携手奔向美好未来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家普遍有个感受,香港市民越来越热衷到深圳消费、游玩,每到周末在福田各大商圈和公园等地,都能见到不少香港人的身影。从我们调研的结果来看,福田区几个重点商圈消费群体中,香港人的比例普遍超过20%。从年轻人到老年人,各个年龄段的香港人都能在福田找到喜欢的休闲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科在福田区2024“欢乐一夏 HIGH FUN福田”活动中致辞。 资料图

香港入境事务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香港市民“北上”深圳数量达4466万人次,平均每人约6次。深港居民互相“串门”,隔三差五跨城消费已经成为常态,有助于增进深港居民之间的了解和互信,是促进深港交流不断深化的重要力量。为了顺应这种趋势,我们也积极联动商圈举办更多促消费活动,同时不断优化大家的消费体验。

时间过得很快,在深圳工作生活的20多年里,我见证了深圳逐渐变成一个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过程。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历史潮流下,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深圳应该继续发挥好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以更高标准推进深港合作,双方携手奋勇前进,一起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口述时间

2024年7月17日

口述地点

深圳市福田区委大楼

本期采写

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实习生 何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