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说起对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绝对“榜上有名”。

鸦片战争后,虽然古老的中国被西方列强“撬”开了国门,但是“东亚霸主”的身份犹在。加之洋务运动的革新,似乎大有跻身世界列强的幻象。

但甲午战败后,“皇帝的新衣”被褪去,日本凭借着2亿多的战争赔款,大力发展军工业,一跃成为东亚霸主,跻身世界列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侵略中国

而旧中国则沦为东亚“二流国家”,陷入了数十年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

虽然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腐朽统治、内部斗争导致军力不如日本,但是,清政府败得如此之惨,美国人着实出了“大力气”!

蓄谋已久的日本人: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无力镇压叛乱,被迫向“宗主国”清政府求援。

日本在得知此消息后,“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极力怂恿清政府派兵:

“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们政府必无他意”

其实是为日本出兵朝鲜提供借口。

同年6月初,清政府批准了派兵赴朝的计划,同时按《天津会议专条》的约定,照会日本政府。

在得到清政府出兵照会的次日,日本按预先谋划,出兵朝鲜并照会清政府。

但在中日两国出兵朝鲜时,朝鲜政府已与东学党在6月10日达成和解,史称“全州和议”,起义就此平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鲜东学党起义

6月13日,朝鲜政府致函袁世凯,要求清政府撤回军队。清政府表示愿意撤军并要求日本方面同时撤军。

但此时日本拒绝撤军,并以帮助朝鲜改革内政、实现完成独立为由,不断增兵朝鲜并制造事端。

面对日本的挑衅,清政府无意与日本开战,遂求助于西方列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此次冲突。

同时,朝鲜政府也在6月下旬3次请求美国出面,敦促日本撤军,但时任美国国务卿葛礼山均以“外交中立”的借口予以回绝。

而时任美国驻朝公使和驻日公使更是旗帜鲜明地站队日本,他们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虽然承认日本出兵朝鲜有不可告知之目的,并可能破坏中日之间的和平。但解释日本派兵一来为保护在朝的日本侨民,二来为帮助朝鲜改革内政,实现真正独立,三来日本出兵必须达成目标,否则会激起国内民众的不满情绪。

7月8日,当英国向美国提出一同干涉朝鲜局势,避免中日间爆发战争时,美国国务卿再次以“外交中立”的借口予以回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侵略朝鲜

7月13日,面对清政府的外交斡旋请求,美国国务卿又以相同理由予以回绝。

但颇具讽刺的是,在6月时,日本曾咨询美国政府:“若中日之间爆发冲突,美国是否愿意保护在中国的日本人财产以及人身安全。”

而美国在私下里对日本的请求欣然应允。

美国人拉偏架: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朝军队在黄海海战和平壤战役中节节败退,于是,清政府在同年9月再次向英、美、俄等西方列强请求外交调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甲午战争

而此时,美国为缓解日本在外交上的压力,不遗余力地拉起了“偏架”。

10月6日,英国外交大臣致电美国国务卿,希望美国与英、法、俄一起调停中日战争,作为回报,日本将获得一笔战争赔款以及西方列强将一同确保朝鲜实现真正“独立”。

但是,美国国务卿再次以“外交中立”断然拒绝,但私下里却将这一情况秘密告知了日本驻美大使。

11月,法国再次向美国提出建议,一起调停中日战争,但美国声称:中日矛盾应由中日双方直接谈判。

并指责清政府: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企图求助列强,向日本施加外交压力。

同时,在美国政府的授意下,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前往清廷总理衙门,向清政府提出抗议:“清政府在向美国提出外交调停的请求时,又向其他四国同时提出干涉请求,这种行为是自相矛盾并且不可接受的!”

并且,美国也向日本推心置腹:美国调停纯然出于美国总统对日本国抱有极深厚之友谊,并暗示若美国能成为中日之间的唯一调停国,那么美国将会偏向于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国务卿葛礼山

美国在获得中日之间唯一居间传话人的角色之后,便开始了“单方面调停”,一再敦促清政府全盘答应日本的条件,以便早日实现“和平”。

日本为避免来自英、俄等国家的外交压力,假意同意和谈,但在清政府派出谈判代表后,日本借口清政府的谈判代表不具有全权代表资格,终止了谈判。

因为日本在等,等日本海军全歼北洋舰队后,便能在谈判桌上攫取更大的利益。但是,日本对终止谈判的借口并不安心,担心会给英、俄以借口干涉调停。

但此时美国“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日本一方,美国称:“日本之措施正当,无可非议!”

并且,清政府聘请的和谈法律顾问、美国前国务卿科士达也站在日本一方,不知廉耻地宣称:“我到北京必请清廷派遣万全的使节,以充分的诚实完成媾和。”

正是美国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拉偏架的这种行为,为日本缓解了来自西方列强的压力,并且为日本营造了一个有利的舆论氛围和争取了战争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甲午战争中列强

1895年,日本在全歼北洋舰队后,认为谈判时机已经成熟,遂请美国人向清政府转达了和谈条件:除承认朝鲜独立以及战争赔款外,还必须割让中国领土。

而美国作为唯一调停国,居然昧着良心完全支持日本侵略性质的要求,极力说服清政府全盘接受日本人的不平等条约。

并且,美国一边告诫清政府:让英、俄等国通过外交施压来改变协议内容的想法不切实际。

另一方面联系英、俄等国,让它们行动与美国一致,这样才能更早地实现中日之间的“和平”。

美国人的“算盘”:

同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国内的反对浪潮此起彼伏;国际上,因为中国割让辽东半岛损害了俄、法、德的利益,因此三国联合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放弃对辽东半岛的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政府也趁机拖延换约,想靠着西方列强的压力迫使日本放弃部分权力。

但此时美国人又跳了出来,美国国务卿葛礼山应日本请求,劝说清政府尽快完成换约,否则日本可能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到时候清政府失去的将远不只是辽东半岛。

同时,作为清政府外交顾问的科士达也极力推动换约,他欺骗清政府道:相比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马关条约》已是清政府能争取到的最优条款!

并且,科士达还亲自劝说庆亲王、军机大臣翁同龢等人,声称:

“条约已不是李鸿章的条约,而是皇帝的条约了,因为在签字前每一个字都电达北京,皇帝根据军机处的意见,才授权签字。假若他拒绝批准的话,那在文明世界之前,他将失掉了体面,对于皇帝的不体面,军机大臣是应负责的。”

在美国人“热心调停”下,清政府任命伍廷芳为换约大臣,于5月9日完成了与日本的互换和约的工作。

事后,日本对于美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帮助可谓“感激涕零”。清政府的法律顾问科士达在回国途经日本时,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面向科士达表达了感激之情。

而日本天皇更是专门修书给美国国务卿,希望对美国驻中国和日本的官员进行嘉奖。在被美方拒绝后,日本又将此感谢信转寄给了美国总统克利夫兰,表达日本方面对美国最崇高的问候和敬意。

众所周知,美国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国家,美国在甲午战争中不遗余力地帮助日本,对于美国而言究竟有何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白宫

美国作为一战后崛起的新兴强国,在东亚的影响力自然不如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为了削弱英、法、俄在东亚的影响力,自然要扶植一个自己在东亚的“代言人”。

而在不久前刚完成明治维新,国力大有赶超中国之势的日本自然成为了美国的不二人选。于是美国抛弃欧洲“伙伴”,奉行亲日政策,企图通过日本来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力。

与虎谋皮,反被虎咬:

但是,美国很快就发现:让日本成为美国在东亚的代理人只是美国的一厢情愿,日本的野心越来越大。

甲午战争数年后,日本为了削弱俄国人在东亚的影响,便与同样想对付俄国人,但之前干涉过甲午战争的英、法两国结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俄战争

1905年日俄战争后,疆场上双方战死的士兵还尸骨未寒,日本又与俄国人握手言和,其目的就是将美国人的势力逐出中国东三省。

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美国企图通过日本来打开朝鲜国门的愿望也彻底落空。

至此,美国可谓是与虎谋皮,反被虎咬。美国人错误地以为日本人的野心仅仅是“脱亚入欧”,成为像英国一样的海上强国。

结果,日本人要的却是:“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

攻占台湾、吞并朝鲜、进军满蒙、灭亡中国、最后征服亚洲,最终称霸世界。这才是日本人的最终目标。

而日本的这一目标与美国在东亚奉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偷袭珍珠港

美国,这位曾经的“恩人”,在仅仅数年后就变成了日本的眼中钉、肉中刺。

终于,1941年12月8日清晨,日军偷袭珍珠港,致使美军太平洋舰队差点全军覆没,给美国人生动地再现了“农夫与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