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科学,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领域。古老,因为它主要是由天文学和地质学这两个古老的学科孕育而成;崭新,则是因为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类才开启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行星科学的根扎在天文学与地质学的土壤里,以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为养料,在深空探测技术的照耀下茁壮成长,它的新枝新芽正不断拓展着人类对自身和宇宙的认识。
作者与同事在野外发现疑似铁陨石的物体(图源李春辉)
进入行星科学领域
从地质学出发
我进入行星科学的路径既充满了偶然性,也暗合了行星科学的上述特征。
大学期间,我所学的是地质工程。地质学是一个探索大自然的学科,我跟着老师去过不少地方,巍峨的秦岭、广袤的戈壁、平坦肥沃的平原……野外不仅增长了我在地质学上的见识,还让我尝到了很多特色的美味佳肴。
带着这样的体验,我开始了自己在青藏高原的探索。我和同伴在近5000米海拔的山顶上煮雪取水,躺在四壁漏风的牛棚里仰望浩瀚、清澈的星空;也开始进行实验,用真实的数据来解释地球的现象。
发现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的阜康橄榄陨铁,一种石铁陨石(图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迎接新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更喜欢注重理论学习和思辨性培养的理科,而非对实操要求更高的工科,于是便开始有意识地自学相关课程。但是在开展博士课题之前,我所研究的依然只涉及某一局部地质现象。
我的博士课题则涉及了地球的生长过程,需要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与陨石或其他天体进行对比,来研究地球形成和演化的过程。因此,我开始正式用行星科学的思路来研究地球。
作者正在实验室中将岩石物质熔成岩浆,进行贵金属元素的预富集(图源 李春辉)
打造一个稳固的底盘
现在,行星科学已经成了一门本科专业。那么,它都上些什么课呢?
以我自身的体验,行星科学包括一部分地球科学的课程,因为地球是我们目前研究得最透彻的行星。但是,许多地球科学课题都要依靠实地考察和样品分析来进行研究,仅靠地球科学的手段是无法研究其他行星的,因此,我们还需要十分扎实的数理化基础,让这些课程为我们提供更根本的视角。
不仅如此,想要成为一名行星科学家,你还需要:
学会思考,合理地保持怀疑精神。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一种逻辑:针对某一科学假说,设计旨在证明其错误的验证方案,再根据实际结果,修正或推翻该假说。
这种逻辑的原则来自科学哲学中的证伪主义,因为科学假说通常是在适应已知事实的基础上被构建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尝试证明它的错误。若它很容易被证伪,就需要被修正或放弃;若它经受住了多次证伪的考验,它的可信度就会增加。这种逻辑不仅具有探索性和进步性,也有助于我们保持谦逊的态度,意识到所有理论都是暂时的,依然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有好奇心。保持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好奇心,从好奇的种子里诞生的小树苗会长得更好。
拥有从业余到专业的意识。对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等学科深入、系统地学习,努力让自己从一个业余爱好者变成一个专业的科研人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亲眼看过、亲手摸过后,许多书本中的内容会变得更亲切。
锻炼身体。做好研究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健康。载人航天飞速发展,难道大家不想在未来登上火星或土卫二吗?
作者在超净实验室进行元素和同位素的分离提纯(图源 李春辉)
氢和氦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元素周期表中,许多元素都是恒星内部燃烧过程的产物。我们的身体里绝大多数是水,组成水的氢来自宇宙大爆炸,氧来自恒星内部的核反应。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不仅是我们,也是宇宙和星辰。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所处环境,或许就能更好地体会学习行星科学的魅力。
撰文| 李春辉
责任编辑 | 牛一名 张丽涵
运营编辑 | 张丽涵
质量审核 | 业蕾
❖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少年行星科学家养成记》 ❖
现订购2024年
定价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