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刘咏 李建德 记者 郑玮)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意义非凡,乃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近年来,神木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创新,开拓出七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成效卓著。截至2024年10月,全市326个行政村全部达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10万元的目标,其中年收益100万元以上的有60个,50-100万元的有34个,经济强村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产业引领路径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尔林兔镇凭借其丰富的土地资源,成为产业引领的典范。特色农业蓬勃兴起,红葱、西瓜等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 “金宝贝”。西葫芦素村拥有5000余亩肥沃的土地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村集体积极引导村民整合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大力推广优质玉米种植,通过引进高产优质品种,使玉米亩产量从过去的 800斤提升到了如今的1200斤。同时,与农业企业合作,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每年可销售玉米达300万斤,确保农产品能以较好价格售出,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
当地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品牌、销售,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合作社严格把控质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对品牌有深刻认知。同时,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既解决销售难题,又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在种植过程中,注重科技投入,引进优良品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此外,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电商销售,让农产品远销全国。
资源开发路径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中鸡镇创业村紧邻红碱淖,产业以种养殖和旅游为主,农业种养殖大户12户,旅游、饮食服务专业户15户。人居环境的改善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庭院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种养殖业,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中鸡镇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走出资源开发特色之路。与企业合作开展煤炭运输等业务,实现互利共赢。同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对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打造集休闲、观光、科普为一体的景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还为村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先进修复技术,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打造特色景点。此外,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利用矿区周边土地种植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合作共赢路径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锦界镇沙母河村采取“村组实施、群众自筹、集体经营”的模式,积极面向本村群众筹资酬劳,鼓励村民入股村集体企业,实现了 “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民”。主要生产经营亚克木塑墙板材料。2017年7月投产运营至今销售额达800余万元,净利润220余万元。2018年,沙母河村与神东锦界煤矿达成合作协议,全部回收煤矿矸石进行二次利用,累计投入资金2480 万元兴办了矸石机制砖厂。
锦界镇多个村庄联合,与工业园区企业合作,开启新模式。村庄为企业提供劳务、后勤保障等服务,企业为村庄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共同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合作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经验,注入新活力,实现产业链延伸拓展。多个村庄联合形成发展合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此外,积极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与其他地区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引进更多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科技赋能路径 传统农业搭上现代科技快车
大保当镇在灌溉方面,部分村庄引进了智能灌溉系统,这一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灌溉效率,同时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它通过先进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作物需水情况等信息,并据此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时间。就像今年夏天,当地遭遇了较为干旱的气候,但得益于智能灌溉系统的精准调控,农作物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生长态势,产量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无人机植保技术也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效果。以往,人工喷洒农药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存在喷洒不均匀的问题。而现在,无人机可以按照预设的航线和参数进行精准作业,快速覆盖大面积农田。种植了大片的玉米刘家湾村民老张说,以前防治病虫害需要好几天时间,现在使用无人机植保,几个小时就完成了,而且防治效果显著,玉米的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
除此之外,精准施肥、智能化养殖等技术也纷纷落地。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肥力状况,精确提供所需的养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同时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智能化养殖则通过智能设备对养殖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保障了畜禽的健康生长。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当地还积极搭建电商平台,让农民能够直接销售农产品。农民们通过网络,将自家新鲜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村民们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自家种植的蔬菜、山药,不仅销量大增,还收获了不少外地客户的好评,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
人才支撑路径 广纳贤才助力乡村建设
王家后洼村兴建了占地100亩的神府红军革命纪念馆,将全市零散烈士墓碑集中迁移至此,包括雕塑浮雕、书画展厅、纪念碑、烈士墓和将军墓6个部分,是神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人武部国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的游客达2万人次。折家峁村白岊组的神木市赛洲养种有限公司林麝养殖基地,目前林麝存栏 300余只,成年200余只,幼崽100余只。麝香1克能卖到1000 元左右。林麝幼崽每对市场价能卖到65000元左右。石角塔村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期,引进陕煤龙华集团,成立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企联建盘活1000多亩土地,建设了49座大棚,村民就地打工,月收入5000多元。
近年来,沙峁镇积极邀请农业专家、旅游规划师等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7名农业专家常年深入田间传授技术和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先后邀请3名旅游规划师结合资源制定规划,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开展培训活动培养本土人才 100多人,鼓励10余名年轻人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在人才支撑下,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党建引领路径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万镇李家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自2019年成立以来,牢牢抓住产业振兴“牛鼻子”,建成高标准农田1300亩,并在全镇率先实施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高粱、谷子等农作物,农产品由神木市秦谊酒业有限公司、陕西省益昌现代生态农牧有限公司等企业统一收购。形成了“农产品-制酒原料-养牛饲料-粪便回田”多村产业循环链条。
万镇镇“党建联盟”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打破了地域、行业等限制,实现了党组织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合作,丰富了党建工作内涵,拓展了党建工作领域。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通过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民生改善等多方面的协同推进,为万镇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共同服务群众,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升了党在基层的形象和威望。“党建联盟”模式促进了镇域内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文化旅游路径 挖掘乡村文化底蕴发展旅游产业
贺家川镇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黄河自然景观,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和黄河风情小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修复遗址、建设纪念馆,开展主题活动丰富旅游体验。黄河风情小镇利用自然景观打造景点,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
如今的神木乡村充满了发展的活力与希望,七大路径如同七色彩虹架起发展的桥梁,引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神木将继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相信在共同努力下,神木市的村集体经济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成为陕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绽放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