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风渐起,早晚温差加大,你是否已经感受到寒意?对于家有宝贝的家长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换季的时刻,更是一场关于孩子健康的“保卫战”。每当气温渐冷,孩子们稚嫩的身体总是更容易受到侵袭,感冒、咳嗽、流鼻涕……让家长们忧心。那么,在这个寒意渐浓季节,我们该如何为孩子让他们远离感冒的困扰呢?今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林宁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寒气入体,引发孩子健康问题
中医看来,寒气是一种阴邪之气,它悄无声息地侵入人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那么,什么是寒气入体呢?简单来说,就是外界的寒冷空气通过人体的某些部位,如毛孔、穴位等,进入体内,导致体内阳气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咳嗽、感冒等。
那孩子为什么特别易受寒气侵袭呢?原因有三:一是孩子阳气初生,体质相对较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二是孩子活泼好动,出汗后若不及时擦干,毛孔张开,寒气更易入侵;三是孩子对温度的感知不如成人敏感,往往等到感觉冷时,寒气已经悄悄侵入体内。
近期正值季节交替,气温多变之际,孩子们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引发感冒不适,这时候可以用一些传统的中药来温和调理,帮助孩子调整身体状态,提升抵抗力。比如三公仔小柴胡颗粒,源自《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疏肝和胃的功效。在孩子因为季节变换引起的体内环境失衡,出现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等症状时,发挥积极的调理作用。小柴胡颗粒在缓解这些不适症状的同时,帮助孩子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促进康复。
守护关键部位,避免寒气侵袭
当然,寒气的侵袭轻者引发感冒、咳嗽,重者还可能引发肺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因此,家长们必须高度重视,提前做好防寒措施。家长要特别关注孩子以下几个易受寒气侵袭的部位,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
1、后脑勺:后脑勺是风池、风府等穴位所在之处,这些穴位易受风寒侵袭。一旦受寒,孩子就会出现头痛、感冒等。
因此,外出风大时,家长应给孩子戴上帽子,或者用围巾裹住后脑勺,避免这两个穴位直接暴露在风中。平时可以轻轻按摩风池穴(把手伸到头发发际里头,沿着大筋,即胸锁乳突肌向上推,推到大概与耳垂相平的位置,两边都有一个凹陷,这里就是风池穴)、风府穴(用手摸后脑勺正中最下方、发际线往上一点点的地方,能摸到一个凹陷的小坑,这里就是风府穴),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2. 鼻腔:鼻腔是寒气进入肺部的通道,是呼吸道与外界相通的部分,也是寒气入侵的“重灾区”。对于有鼻炎的孩子来说,寒冷的天气更是雪上加霜。一旦寒气侵入鼻腔,孩子就容易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鼻炎、肺炎等疾病。
因此,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挖鼻孔等。同时,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对鼻腔的刺激。若孩子出现鼻塞等症状,可用热毛巾敷鼻,或轻轻按摩鼻翼两侧,以缓解症状。
3. 肩颈部:肩颈部是大椎穴所在之处,是三阳经脉和督脉的交汇点,阳气聚集的重要部位。一旦此处受寒,就会导致阳气受损,从而引发感冒。
所以,在天气转凉时,家长一定要记得给孩子穿上高领衣服或者围巾,把大椎穴牢牢地包裹起来,确保肩颈部得到充分保暖。
4. 背部:背部是人体保持体温的关键部位。一旦背部受寒,孩子就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畏寒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感冒、发烧等疾病。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衣物时,一定要注意厚薄适中,以背部温暖且不出汗为宜。如果发现孩子背部冷冰冰的,就要及时添加衣物;如果背部出汗了,应及时擦干或更换衣物。
5. 腹部:腹部是神阙穴(肚脐)所在之处,是通神的大门。它上通心神,下交肾精,是身体的重要穴位。一旦腹部受寒,孩子就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因此,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家长都要注意给孩子保护好肚脐。睡觉时,一定要确保肚脐不被露出;在洗澡或换尿布时,也要迅速擦干肚脐周围的水分。
6. 脚部:“寒从脚下起”,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双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它们不仅支撑着整个身体的重量,还负责将血液输送回心脏。而脚底的涌泉穴则是肾经的起始穴,一旦受寒就会导致肾气不足,从而影响全身的健康。
因此,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穿上保暖的袜子和鞋子,确保脚部得到充分保暖。避免他们光脚在冰凉的地上走或在水里玩,以免寒气从脚部侵入体内。此外,可以每天用温水泡脚,并轻轻按摩涌泉穴,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抵抗力。
除了做好上述部位的保暖措施外,家长还可以其他通过中医养生小贴士来增强孩子的体质。比如: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等;定期为孩子进行推拿按摩如捏脊、揉腹等;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等。这些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他们更加健康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