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位于山西省境东北,东与河北省以太行山脊为界。境内的五台山,山峦重叠,地形复杂,东,由东、西、中、南、北、五台组成,号称“华北屋脊”。位居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早在新石器时代,五台便有人类聚落。

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色,使得这里人杰地灵,从古至今,名人辈出,如开国元帅徐向前、山西王阎锡山等优秀人物,都出自于这里。今天他们要讲述的陕西省老省长白清才同志,也是从五台大地上走出来的一位杰出领导人物。那么,在他辉煌的人生历程中,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2年11月,白清才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一个极为普通的农村家庭。他出生之时,中华大地上狼烟四起,内忧外困,民不聊生。他的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战乱中度过的,自然亲眼目睹了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困苦不堪的悲惨处境,从小便立下了报效祖国的宏伟大志。

在那个战乱不断,时局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老百姓都在战火、饥寒交迫中挣扎着,苦苦度日,所以对于穷人家的孩子而言,能够活下来,都是一种幸运。尽管环境如此恶劣,但白清才开明的父母极其富有远见,哪怕饿死、冻死,也要送儿子前往学校读书,因为他们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因此,白清才从小进入学校读书,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成为了那个时代少有的知识分子,更为重要的是,他开阔了视野,接受了先进思想的熏陶,世界观发生了巨大转变,使其与那些一起在农村中长大的孩子,有了本质上的区别。正是因为父母的精心培养,让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为他以后光辉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础。

在战火中长大的白清才,有幸在新中国建立的前四个月参加了革命工作,此时的他已是长成17岁的英俊小伙子了,他头脑灵活,文化素养又高,很快便得到了重用,被安排到中国人民银行山西分行工作,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他便踏上了职业革命者的道路。

由于他踏实肯干,又善于学习,吃得起苦,每次都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很快便得到了提拔,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开启了他辉煌的从政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自从参加工作后,一直以来都是从事金融经济工作,他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屡创佳绩,从一名银行小职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升到了山西省财政贸易委员会秘书。

经过基层这些年的摸爬滚打,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心智也逐渐成熟起来,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在这个岗位上,他工作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创下了不少的佳绩。

十年动乱时期,他也受到了巨大冲击,被免除了一切工作,身心都遭到了摧残。困境面前,他没有倒下去,而是勇敢地往前行,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和磨难,终于迎来了“拨开乌云见天日的那一天”。

1970年,他重新被组织启用,进入山西省委工作,在多个部门担任要职,担任过省计委主任、省委工作组组长、省财贸部副部长、财委副主任等职,至此,他正式开启了高层领导的仕途生涯,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

1981年起,他迎来了人生仕途的辉煌时期,被任命为山西省晋东南地委书记。此时,他正值壮年有为时期,他文化素养和思想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为晋东南百姓办了很多的事实和好事。

他刚上任之时,恰巧遇上了全省开展清查善终,即清查扩大化错误的工作。这是一项比较棘手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他充分展现了自己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反冤假错案,以及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便将晋东南地区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突出的从政能力,很快便被上级领导发现了,2年后,将其调入山西省委工作,出任省委常委和副省长职务,负责全省的财经等工作,时年51岁,官至副部级。

人们常言道:“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此话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他在各项工作上更加的得心应手,他主抓经济建设,强调银行要多吸收存款,快周转、讲效益,保重点,竭尽全力为工农商等行业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始终将工作重心放在改善山西人民的生活水平上,为党办事,为民服务是他行动的宗旨。为此,他深入基层,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与人民群众亲切交流,从实际出发,为山西省的各项发展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

1990年,他再一次扛起重任,来到自然环境恶劣的大西北,出任陕西省委副书记和省长。陕西是红色老区,堪称中国革命的摇篮,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而光荣。

为了让陕西这片红色热土尽快摆脱贫穷、走向富裕,让勤劳勇敢的陕西人民过上好日子,他使尽浑身解数,采取各种措施,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奋斗不止!

他主政陕西之时,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了祖国的神州大地,自然也吹拂到了陕西的每一个角落,他充分抓住时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拓出陕西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从内、外两种渠道实现陕西经济腾飞。

对外,他亲自带队到沿海开放城市取经,学习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外资,与兄弟发达省份开展技术、人才交流,与资金合作,极力借助外部优势来发展陕西经济。

对内,他狠抓大中型企业的同时,也着重抓城镇集体经济,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加大力度对支柱产业的投资,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战略目标,围绕支柱产业,发挥科技优势,推动陕西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在转换企业机制和体制改革方面,他坚持走“破三铁”之路。为了确保机制转换的成功,他亲自下基层指导韩城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获得成功后,又以此为典范,在全省范围内加以推广。他还多次亲赴商洛、安康、汉中等地区指导工作,他的足迹踏遍了陕西省的各个企业、厂矿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大提高了全省范围内工商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陕西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大力发展工商企业的同时,他也十分重视陕西省农业的发展。作为一名农民的子弟,发展好农业,努力让农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一直是他奋斗的目标,从他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成为了他的己任。

为此,他深入农村田间地头,与农民打成一片,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因地制宜制定出多条适合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如他充分发挥红色革命老区的优势,大力开发红色旅游产业,并以此打造出了一条红色产业链。他努力挖掘陕西省农业发展的潜力,搞活商品流通渠道,很快就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还大力开展陕西省的教育事业改革,他再三强调,没有教育,发展不了经济,发展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他十分尊重知识,注重人才培养,爱惜人才,真正做到人尽其用。

如当年红极一时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身犯重病住进医院无钱医治,他得知后,拨专款救治他,并亲自到医院看望路遥,并表示:“花多少钱都行,出一个省长比较容易,但出一个作家很不容易。”简短的几句话,足以见证了他对人才的爱惜之情,令人敬佩!

晚年,白清才被调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担任副主任、党组书记等职,还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继续为国之大计,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余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11月6日,白清才同志病逝于山西,走完了他85载的光辉人生历程。“白老已逝,其风骨犹存!”他的足迹和容颜笑貌,永远留在了山西、陕西大地上,他永远活在两省人民的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