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驾车在云南怒江峡谷内的一条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两只似牛又似羊的动物在公路上行走,于是放慢行驶速度,以便近距离观察。也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感觉到身后有异样,这两只动物似乎受到了惊吓,想加速离开,没想到脚就像穿了“高跟鞋”一样,走路的姿态和模样非常呆萌。这位网友把相关视频发到网上后,立即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这种动物俗称“六不像”
网友在云南怒江峡谷内发现的动物,俗称“六不像”,实际上是云南独有的物种——贡山羚牛(也称高黎贡羚牛),属于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贡山羚牛是一种体型庞大的食草动物,成年的雄性体重可达300千克,体长1.72-2.2米,肩高1.1-1.3米,雌性略小一些。
贡山羚牛的毛色通常呈现深褐或黄褐色,拥有一层浓密的皮毛,这层皮毛不仅帮助它们抵御严寒,还具有防水特性,确保它们在雨水多发的高山环境中始终保持干爽。
贡山羚牛从整体轮廓上看,非常像牛,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多种动物的某些特征,比如:其角的形状和一些羊类相似,呈弯曲状;头部稍长,有点类似马的头部轮廓;四肢细长,站姿和体形线条有点像驴;腿部较长而纤细,加上行动敏捷,类似鹿的轻巧;背部高耸,体型厚实,有点像骆驼的轮廓。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称之为“六不像”的原因。
贡山羚牛主要栖息在云南怒江流域和缅甸北部的部分区域,选择居住在高山深谷之间,远离人群的喧嚣,过着隐秘的生活。
“六不像”的生活习性
从栖息环境看,贡山羚牛是一种高山动物,通常生活在海拔3000至4000米的高山区域,具有季节性垂直迁徙的习性。在这些高山环境中,羚牛能够找到丰富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栖息地,以躲避天敌和人类的干扰。
从活动规律看,贡山羚牛白天隐匿于竹林、灌丛中休息,黄昏和夜间出来觅食,这种活动规律有助于它们避开白天的阳光直射和天敌的捕食。同时,羚牛集群性强,常十多只一起活动,多至二三十只,甚至多达百只以上的大群。冬季时,由于食物稀缺和天气寒冷,羚牛会出现数量更多的集群,以共同抵御严寒和寻找食物。
从食性看,贡山羚牛是草食性动物,主要以草、树叶、嫩芽、果实等为食。在高山环境中,它们能够找到丰富的食物来源,如高山草甸、灌木丛等。羚牛的消化系统非常适应这种草食性饮食,它们能够高效地消化和吸收植物纤维,从而获取足够的能量和营养。
从警惕性看,贡山羚牛在觅食和休息时,常由一头健壮的公牛担任“警戒”,警惕性很高,主要怕人类的袭击。当它们感觉到身后有异样或受到惊吓时,会立即加速离开,但由于其特殊的蹄部结构,走路的姿态和模样可能显得呆萌。
从社群行为看,贡山羚牛羚牛的社群通常由雌兽、幼兽和未成年兽组成。雄兽则喜欢独居,故有“独牛”之称,也有2至3头同栖的,称为“对牛”。在繁殖季节,雄兽会加入雌兽的社群,进行交配活动。它们具有较强的领地意识,通常都会在自己的领地内活动,并与其他社群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其他社群侵入其领地时,羚牛会表现出攻击性,以维护自己的领地和社群的安全。
“六不像”为何会出现在公路上?
笔者认为,“六不像”之所以会出现在公路上,既有其本身的因素,也有来自外界的干扰因素。
其本身因素主要是“六不像”具有季节性的迁徙习性,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它们会为了寻找更好的食物来源和繁殖地而进行迁徙。在迁徙过程中,羚牛可能会穿越人类活动的区域,包括公路。这种迁徙行为是羚牛为了生存和繁衍而做出的自然选择。
而来自外界的干扰因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包括:
栖息地受威胁: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张,羚牛的栖息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土地开发、道路建设等人类活动导致羚牛的栖息地破碎化,减少了它们的生存空间。为了寻找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羚牛不得不穿越公路等人类活动的区域。
人类活动的干扰:人类活动,如车辆通行、噪音等,对羚牛产生了干扰。在受到干扰时,羚牛可能会选择逃离当前区域,而公路往往成为了它们逃离的路线之一。此外,如果存在不法分子的非法捕猎活动,也可能迫使羚牛逃离原有的栖息地,进入人类活动的区域。
公路建设:公路如果修建在羚牛的自然栖息地区域,往往会其自然栖息地通道。由于羚牛体型高大,通过桥涵下的通行通道穿越公路可以减少体能消耗。同时,桥涵下饮水方便,桥洞侧壁上还有大量无机盐,可以充分满足它们舔舐盐分的嗜好。因此,公路上的通行通道成为了羚牛穿越公路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