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具现代感的寺庙
飞檐翘角、黄墙青瓦、中轴对称,这是 大多数人印象里的寺庙。
但最近,上海的一座寺庙以其独特的灰黑色调和流畅的线条吸引了众多目光,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寺庙建筑的既定印象。
在社交媒体上,它被称为“上海最具现代感的寺庙”、“安藤忠雄式风格”,也有人笑称是不是安缦酒店又开设了新店。
这座小而美的寺庙,便是位于浦东唐镇的国庆寺。
在一个下午,我也去那里参观了一趟,发现这里不仅建筑外观充满现代气息,就连精神理念也是现代化的,让年轻人也可以轻松参与。
寺庙罕见地配备了停车场、图书馆、咖啡馆,甚至还有儿童活动区,“世俗化”的设施让人耳目一新。
闲暇之余,来这里吃顿免费的素斋,或者与热心义工交流,能够让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
僧侣们亦欢迎每一位来访者,无论是为了拍照打卡、建筑研究,还是仅仅为了参观,来者皆是客。
Part 01
清水混凝土墙
有了现代松弛感
走进国庆寺的每一分钟,都在打破对于传统寺庙的认知。
因为距离地铁站较远,下车后还要再坐一段公交,不到10分钟,便能看到一座低调的青灰色建筑,和周围居民区浑然一体。
这正应和了建筑师的理念,让宗教融于社区,而不是高高在上。
传统寺庙建筑讲究“中轴对称”,人从山门走进,再依次进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
而这里虽然设有山门,但并未正式开放,游客们都是从位于偏侧的大门进入,门口设有“免费请香处”。
建筑体并不遵循传统对称格局。
除了正殿外还设立了一侧三层小楼,作为僧人们生活起居的地方。
一楼有对外开放的饭厅,饭堂明亮几净,就餐时间在11:45到12:30之间。
斋饭有豆角、绿豆芽、白萝卜、草头等多种选择,不限量,不需要付钱,价格“随喜”。
吃饭时可能会听到师傅们诵经,如果趴着吃饭,还会被提醒要把碗端起来吃。
©书童艺术佳
前院看起来就像一座小花园,碧绿的池水与红色鲤鱼相映成趣,池塘周围的石头上零星分布着几座石像,有小沙弥在此打坐。
穿过前庭进入的第一座大殿是天王殿。
没有黄砖绿瓦,没有脊兽装饰,没有彩绘壁画,甚至没有大殿名称。
整座建筑用木模板、混凝土墙筑成,屋顶用钛锌板搭建出错落有致的暗色屋顶,显得格外空旷寂寥。
大殿两旁也没有专门设立的钟楼与鼓楼,而是与其他殿宇合为一处。
正对天王殿的,便是大雄宝殿,中间的庭院也是打卡者最多的地方,有人戏称这里有“安缦味儿”。
两边是波浪式连廊屋檐,切割出一块四方的天空,中间是一座四大皆空镂空雕塑,每个人都能从中照见自己的影子。
如果站在两殿正对处,能看到穿过雕塑的心形图案,既是国庆寺的标志,也代表着来访者自己的本心。
©Nico瓦特了
大雄宝殿也是全寺最高的殿,里面没有太多灯光,自然光线透过屋檐的镂空孔洞照进屋内。
两侧摆放着成摞的大米,交付100元便可“结缘”领取。
这边的义工和工作人员也很亲切,有问必答,提到接下来他们还有一系列活动,欢迎各方人士参与。
庙宇外好几处树上都挂了风铃,每当微风轻拂,这些风铃便随风摇曳,发出一串串清脆悦耳的铃声。
自然的旋律与庙内僧侣们低沉而庄严的诵经声交织在一起,有种和谐而神圣的氛围。
和传统寺庙不一样的是,国庆寺的设置有很多涉及“讲经”与“传播”的部分。
负一层有禅修室,这里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参加寺庙所举行的法会、茶会等。
还有公共图书馆,取代了传统的藏经阁,目前图书还没有上架,预计到下个月寺庙正式开放时会更加完善。
Part 02
主持参与设计
是寺庙也是绿地公园
实际上,国庆寺的历史可追溯至1580年。
它最初是为纪 念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而建的“俞公祠”,后经过多次扩建,才逐渐发展成为今日的“国庆禅寺”。
由于各方战乱,这里几经损毁,原有建筑房屋结构破坏严重,已经无法重新使用。
直到2013年9月,上海市佛教协会搬进了这里。
僧人和部分居士共同拉起围墙,修建了一部分临时建筑以供使用,计划边开放边修复重建。
主持演因有自己的想法,他想修建一座不那么复古与传统,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寺庙,
演因法师16岁出家,曾经在上海玉佛寺修行佛学5年,并跟随玉佛寺大和尚工作10年。
而玉佛寺也是国内和世俗充分沟通的寺庙之一,有自己的文创产品,还为猫咪搭建了“大橘禅院”。
或许由此受到启发,演因找到了深圳墨泰建筑设计与咨询有限公司的一位80后建筑师。
这位建筑师本身也热爱佛教,他的妻子是服装设计师,设计的佛像系列服装还曾登上巴黎时装周,都算是与佛有缘之人。
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都觉得今天的寺庙几乎成为了一个“烧香磕头”的地方,而原本“讲经说法”和“禅修”的核心功能在下降。
而城市需要的,是一座既能回归宗教本质,同时又对周围环境更加友好的寺庙。
中庭实景(未竣工时期)
通过与政府协商,他们将寺庙与绿地联通,两者一起规划设计,形成一体化的空间。
肃穆严谨的山门门前,变成了一片绿地公园,对面的幼儿园放学后,家长还会带着孩子到这里玩一会再走。
寺庙建筑用杉木模板的清水混凝土、竹钢、钛锌板等材料建造,空间松弛自然,平和朴素,呈现出“幽、隐、静、藏”的状态。
但正如释迦摩尼证道前会遇到重重考验,寺庙修建中也遇到不少困难。
修到一半时部分材料供应商撤场,原本的竹钢的格栅被部分换成了铝合金;不少好心居士关心寺庙建设,捐赠各种物件,但有时一不小心就有与建筑不协调的东西被摆放。
作为主体材料的清水混凝土,虽然建筑师提供了详细的工法和要求,但施工单位一开始觉得很难掌握,按自己的方法边做边摸索,结果留下瑕疵,如今在部分墙面上还能看到痕迹。
大雄宝殿室内回望实景(未竣工时期)
结果没想到,随着施工进行反而越来越熟练,最后在寺院围墙实现了最理想的效果。
演因法师每天住在工地,一有进程就拍照发朋友圈。他为这些混凝土墙起名为“融素”,代表着自然、朴素之美。
Part 03
争论日式还是唐式
未免太过肤浅
国庆期间,很多人慕名前来国庆寺参观。
游客多了,也引发不少争议。
有人认为这座寺庙冷清、寂静的色调,看起来和日式禅院相似,是对抗倭名将俞公的不敬;有人认为这样的寺庙违背传统制式,偏离了佛教的本质。
但其实,这座寺庙没有任何“枯山水”“惊鹿”之类的日式园林风格,反而更像是唐代建筑的变体。
而且日本文化本就源于中国,没有必要为此受到局限。
另一方面,如何与现代结合,已经成为年轻一代佛教徒新的关注点。
温州的瑞安普明禅寺、承德的金山岭上院、南京的大报恩寺,都是个中翘楚。
普明禅寺呈三角形形状,所以设计师设置了开放式山门,原本沿轴线水平排布的大雄宝殿、藏经阁和讲堂,合成了双层筒体结构,外层是千佛龛墙。
金山岭上院采用碳纤维结构,实现了超轻曲屋面,看起来像是一座现代化的艺术馆,自然隐没于山间。
南京大报恩寺为了保护原址无法大兴土木,干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法,用电子屏幕、光纤装置、琉璃灯等材料来弘扬佛法。
表面来看,这些寺庙更改的是传统木构建筑的形制,实际上代表着对于向现代化生活的积极融入。
当建筑步入现代,传统也需要更新与重塑,这些寺庙以朴素自然的外表,强调了更接近现代人需求的精神修行。
这种转变,也反映了年轻一代精神需求的演变。
他们寻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充实。
而现代化寺庙便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满足了年轻人对于精神空间的新期待。
你去过国庆寺吗?
留言和我们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