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孩子动不动就莫名其妙地闹脾气,这让不少幼儿家长备感头疼。孩子方才还沉浸在无忧无虑的欢笑之中,转瞬之间,或是泪水涟涟,或是怒气冲冲。面对突如其来的情绪风暴,让家长感到手足无措。那么,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有效引导孩子学会辨识、调节并恰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呢?

近日,记者采访了荣获“山东省家庭教育优秀志愿者”“潍坊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玉,听她聊一聊如何帮助学龄前儿童管理情绪。

孩子为什么总爱哭闹

孩子哭闹,一般代表了他们的什么情绪?为什么会哭闹呢?李玉解释,据科学研究表明,0岁至6岁是情绪脑发育的关键期。在儿童早期,大脑发育非常迅速,7岁时大脑重量基本接近成人水平。大脑分为大脑皮层、边缘系统、脑干等部分,当孩子遇到挫折或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会激活,引发情绪反应。也有科学家发现,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儿童大脑发育不成熟,从而导致情绪调节能力较弱。

李玉说,不是所有的哭泣都是不好的行为。比如:哭泣在幼儿早期是一种体育锻炼形式,一种身体功能的使用和练习,这种哭泣会让孩子十分满足,甚至非常快乐。再一种就是痛苦的哭泣,这种自然方式可以让家长知道孩子遇到了麻烦,需要大人的帮助。

遇到幼儿发脾气时,家长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碎碎念,也不能对孩子的哭闹行为置若罔闻。通过有效途径来控制幼儿的情绪,才能收获更加健康的亲子关系。

了解幼儿脑发育的科学规律

李玉说,孩子的大脑发育是不均衡的,他的情绪脑要比理智脑发育快得多。当成年人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会用自己的理智来调节情绪,也会通过理智来抑制自己的一些冲动行为。但孩子却不一样,幼儿的情绪脑发育一般都比较快,从小就有喜怒哀乐,各种情绪都有,但理智脑却要等到20岁以后才能完全成熟。所以,当孩子情绪上来时,他的理智脑管不住情绪,无法跟自己的情绪脑讲道理,也就没法抑制自己一阵阵的冲动,容易发脾气。

所以,当幼儿在发脾气时,家长先不要生气,因为那不是他们“不懂事”的行为,而是幼儿的大脑还没发育到可以用理智来控制情绪的阶段,这时候如果去怪他们“不讲道理”,就好似在跟幼儿说“为什么不能一出生就会自己穿衣、吃饭、走路一样”。

如何妥善处理幼儿的情绪发作

国内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在《完整的成长》中也曾表明其观点,“家长要准许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允许孩子哭,不评判好坏。”允许,就意味着给孩子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可以自然的过渡,允许孩子哭,意味着让孩子把情绪流淌出去,这是生命最早期情绪流动的自然礼物。

李玉表示,可以通过几个步骤来调节幼儿的情绪。首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给情绪命名。命名就如同告诉幼儿“这是眼睛”“这是鼻子”“这是嘴巴”“这是书”,帮助幼儿说出他内心正在发生的情绪,“生气啦”“感到愤怒”“感到委屈”“今天很高兴”等,这就是情景配对、情绪命名。时间久了以后,孩子就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情绪,而不是通过哭泣,引起家长的注意。

其次,要允许幼儿有情绪。通常幼儿会借一件小事引发积压已久的大情绪的释放,成年人也是如此,很多时候也会有情绪的释放。所以,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要允许他们释放。比如,家长面对闹情绪的幼儿,只要不破坏物品、不涉及孩子的安全,就可以安静地在一旁看着孩子宣泄情绪,只陪伴不干预,等孩子情绪宣泄后再去抱抱,让其感觉到有家长的关爱和守护。然后,再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如让其拍打枕头、画画、拍球等,让情绪得到进一步平缓。

最后,家长要学会表达爱,适当共情,让孩子有安全感,从而转移情绪。家长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开放式问题询问孩子的感受,比如“你看起来很生气,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和孩子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并引导孩子大方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小朋友们都不和你玩,你感觉到孤单和不开心,是吗?”引导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也可以和孩子玩一下扮演游戏,或做他们喜欢的事情等。

用爱陪伴孩子,渐渐地就可以理解他们的情绪。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情绪”,从而帮助他们学会纾解、缓冲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成为能够情绪自控的优秀宝宝。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赛/文

责任编辑: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