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侯玉奇 本报记者 赵宇清
秋收时节,沃野流金。七台河的锦绣田畴一派丰收景象:开足马力的农机在金色的田野中穿梭遨游,运粮的车辆一次又一次满载收获驶出田野。
秋收开始后,七台河市勃利县、茄子河区、新兴区和北兴农场对全市垦地合作示范区开展了理论测产(标准水),玉米示范地块平均亩产1506斤,对比邻近地块增产243斤;大豆示范地块平均亩产327斤,对比邻近地块增产86斤,这些数据充分印证了垦地合作在七台河取得的卓越成效。
勃利县恒山玉米专业合作社正在收割。
技术改写亩均产量
“垦地合作地块这玉米长得真好,棒大籽粒饱满,增产已成定局!”勃利县恒山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单庆东兴奋地说。
10月初,勃利县恒山玉米专业合作社就开始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玉米。单庆东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垦地合作面积达4.3万亩,之所以能提前十天收割,是得益于采用了农垦推广的大垄密植、“三五”早播、“五段”营养管理法等种植技术,而且合作社还特意选择了成熟早、脱水快的品种,这一切成功帮助合社作在销售上占得了先机。
今年夏天,勃利县遭遇持续低温降雨,部分农田受淹。但恒山玉米合作社运用通过垦地合作学到的融合技术,将玉米受灾程度降到了最低。单庆东说:“内涝时使用钩机及时疏通沟渠,再采用农垦的技术及时喷施抗生素,适时适当喷洒叶面肥、杀虫剂、增长剂等进行人工干预防病防虫害,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不利天气和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七台河市勃利县永恒乡恒山村与复兴屯玉米的理论测产数据显示,垦地合作托管地块玉米亩产测产数据为1628.8斤,较相邻农户地块高出133.4斤。
七台河市农投集团玉米迎来丰收。
科技改变种田方式
在广袤的田野上,垦地合作正在带来一场种田方式的变革。从精准播种到机械化收割,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正在慢慢变得轻松起来。
“现在这农活是越干越轻巧了,原来一堆人干的活儿,现在两个人就能完成,且效率是原来10倍。”七台河市农投农业集团种植公司第七分公司种植户杨占龙坐在收割机上感叹道。
杨占龙说,收割机能将玉米“尽收囊中”,还能将秸秆抛撒还田,秋翻地的时候不仅增加了地力,还解决了处理秸秆的麻烦。
七台河市农投集团垦地合作玉米千亩示范区春耕时就是用大型播种机完成的,播种、施肥、覆土等操作一气呵成。
电控气吹式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气吹系统会将种子直接吹射入种沟,可实现高效、精准播种和变量施肥。工作人员不仅可以根据实时作业信息检测播种、施肥作业的精准度,还可以将信息上传至黑龙江农机管理调度指挥中心平台。
“安装智能播种监测仪后,播种机在作业时能及时监测到作业轨迹、作业面积等信息,这对保障播种的保苗株数、减少肥料施用量、有效提升肥效具有重要作用。”七台河市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农机科科长杜金双介绍说。
合作拓宽发展路径
年初以来,七台河市各区县强力推进垦地合作,构建了“N+农垦”的多元化合作模式,汇聚政府、企业、合作社、银行、农民等多方力量,形成了发展合力。目前,七台河市垦地合作面积达84.57万亩,覆盖了90%以上的农业乡镇。七台河市建立了25个垦地合作示范区,推广农垦地区“四精两管”栽培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实施高质量中耕铲趟、科学控肥、一喷多促等技术,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为了保住粮食增收的成果,七台河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七台河市秋季机收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成立了全市农机生产应急工作小组,组建了18个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并公布了农机生产应急值班电话,全面做好灾害天气应急抢收准备。
为了解决垦地合作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七台河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七台河市金融服务中心、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七台河监管分局召开了金融支持垦地合作对接座谈会,建设银行、哈尔滨银行、农商行、龙江银行都出台了支持垦地合作项目的金融产品,在贷款利率、额度和期限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七台河市农业农村局整合现有农业扶持政策,把国家、我省对合作社、种地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如大垄密植、绿色优质高效、一喷多促、农业托管服务等试验示范补贴向使用农垦先进生产技术的地块倾斜,为粮食单产提升和垦地融合发展护航。
记者从七台河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明年垦地合作面积将达到120万亩以上,到时将有更多农民分享到垦地合作带来的增收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