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员王一博参加了一档户外综艺,并在节目里尝试了野外攀岩。王一博的影响力,让攀岩运动在播出期间极为难得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不过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短暂追光并不足以支撑小众运动长期发展。飞盘等新兴运动,在短短几年时间从极度繁荣回归沉寂,证明一项运动要可持续地发展,还需要深层次的支撑。

回过头看这档节目,带领王一博野攀的教练周鹏和阿邦,他们都共同参与的一个项目——始祖鸟国际山地课堂,正是为了给中国攀岩更多这样的支撑。今年10月24-27日,这一课程再次落地阳朔。在开幕仪式上,许巍的表演把人们瞬间带入高山和旷野,让现场的户外人回溯初心,也给活动奠定了基调——这是户外人的精神家园。同时始祖鸟还邀请了切合品牌气质的韩寒,分享了自己对攀岩的理解,他的讲述在户外的热血与激情中注入灵魂的探索,将攀岩精神破圈传递至更广泛的人群。可以看出,对比现在流量的做法,始祖鸟更用心在户外深耕和破圈推动攀岩运动上。

作为亲历者懒熊体育也见证了这次山地课堂对中国攀岩的独特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中国攀岩者站上高处

人的成长始终是中国攀岩的根本问题。过去几年,中国参与攀岩的人口数量有了不错的增长,但入门之后,中国岩友也开始追求发展的深度。

早期中国岩友学习攀岩的主要渠道是小圈子内部的互相传授。但到现在,只有这种方式是不够的。中国野攀起步已经超过三十年,新一代攀岩者需要一块更高的垫脚石。要达到这个要求,最有效的方法是和国际打通,用何川的话说就是“睁眼看到更远的地方”。

中国攀岩的先驱们大多受益于此。1990年,美国人Todd Skinner在阳朔月亮山开出了中国野攀的第一条线路后,国外的攀岩者就开始陆续来到阳朔。

2001年,英国顶尖攀岩运动员Steve McClure和John Dunne来到中国,二人刚到阳朔就去月亮山攀岩,吸引了众多围观者,当时已经入门的邱江也在人群中,那是邱江第一次接触国外职业攀登者,这次短暂接触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此行中两人展示了开线技能,邱江第一次亲眼见识了自下而上的开线方式,从此对开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是这次交流成就了后来的中国开线第一人邱江。

但直到今天,也只有少数精英运动员,才能得到这样的交流机会,普通中国岩者只能在门外观望。显然,中国攀岩需要一个制度化、有足够高度的国际交流机制。

始祖鸟国际山地课堂恰好符合这些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年,专业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创立山地课堂,面向全球户外发烧友,每年在世界多地举办大型户外培训课程,分享高山户外知识和实际户外技能。

靳毅至今仍然记得山地课堂给他的震撼。2017年,靳毅获得了赴法国霞慕尼参加当年始祖鸟山地课堂的机会(在霞慕尼举办山地课堂更偏向阿式登山)。在大批跟随商业队的中国登山者还把高海拔登山等同于推上升器徒步的时候,山地课堂让靳毅大开眼界。在这里,他接触了阿式攀登,发现“原来登山还能这么玩”。更让他震撼的是这里的大师浓度,在课程合影的时候一个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外国“老头”提醒靳毅的折叠头盔戴反了,朋友告诉靳毅这个普通的“老头”就是英国登山协会主席。那一期的导师还有世界级登山家Yannick Graziani,后来靳毅和他成为了一起登山的朋友。如果不是因为山地课堂,很难想象靳毅这样的业余爱好者和Yannick会产生交集。

鉴于过去数年,靳毅这样的中国岩友越来越多。2023年,一直致力于帮助中国攀岩系统成长的始祖鸟,把国际山地课堂引入中国。阳朔成为继法国霞慕尼与加拿大斯阔米什之后,始祖鸟国际山地课堂的重要一站。

几乎每个岩友在进步的道路上都遭遇过难点,突破它们需要痛苦的摸索,这种痛苦连中国攀岩的领军人物何川也领教过。2002年前后何川刚开始攀冰时,会用腕带把冰镐挂在手腕上,但何川发现一直戴着腕带让他的动作“很别扭”。这个问题困扰了何川很长时间,直到他通过书籍和互联网,看到了攀冰权威Will Gadd的观点:攀冰不需要腕带。尝试之后,何川描述自己攀冰的时候“彻底解放了”。

他没有想到的是,二十多年后,因为山地课堂,中国岩友在攀岩生涯早期就能面对面地和Will Gadd学习。“他们比我们那时候幸运多了。”何川说。

如今,国际山地课堂把国际化的导师阵容邀请至中国。不管是Will Gadd这样的国际导师还是周鹏、何川这样的西行者,都把全球经验带给了中国岩友。

和大师面对面让中国学员的技术提高立竿见影。去年山地课堂靳毅选择了大岩壁课程,也因此破解了一个难题:如何把多日攀登上百公斤的装备,吊上大岩壁。在此之前,靳毅的解法是用动滑轮组,搭建一个1/3系统或者1/5系统,用距离来换力,但导师Quentin Roberts提供了一个让人意外、但效率极高的方法——用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从拉变向下踩,把装备踩上来。

“这个原理很简单,但如果没有山地课堂,这层窗户纸还真捅不破。”靳毅说。

山地课堂就是由一次又一次这样的顿悟时刻组成的。

当然,山地课堂本身也在进化中。2024年的国际山地课堂进行了多个方面的升级。

首先是导师阵容的进一步国际化。今年的山地课堂基本保留了去年的国际导师阵容,其中启发了何川的Will Gadd,开线专家Paul McSorley,还有教授大岩壁课程的Quentin Roberts,去年他刚刚获得了登山界“奥斯卡”金冰镐奖。今年课程还加入了新的导师,这些新导师也是国际级的,比如加拿大国家高级奖项获奖者Alannah Yip,就是峡谷Pulse(5.14a级)路线的第一位女性首攀者,还曾获得七个国家高级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课程方面,已有课程得到升级,以开线课为例,今年的课程时间从去年的两天扩充成三天,内容涉及开线的意义、理论、工具和理念,内容扎实。另外今年的山地课堂课程门类增加到19门,有相对初级的野外抱石、深水抱石,有大岩壁攀登这样的中级课程,有红点课等仅限高手的课程,还有“干攀”和“女子攀岩心理”等新课程。可以说,在山地课堂不同水平的学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课程。

“对于把攀岩当成长期事业的人,山地课堂可以让你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今年报了开线课的靳毅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公共空间的山地课堂

交流共创,也是山地课堂的传统,当下它对中国攀岩尤其重要。

以前中国攀岩是“熟人社会”,各地小圈子成员彼此都认识,但由于参与人数增长,中国攀岩越来越接近“陌生人社会”。“在北京白河,现在去岩场已经不认识很多人了。”何川就曾表示。

当攀岩圈层越来越大,社群需要形成更广泛的共识。这一背景下,山地课堂作为中国攀岩公共空间的价值正在凸显。

去年,山地课堂组织了全国攀岩社群峰会,始祖鸟今年8月发布的中国首份《中国野外攀岩发展观察报告》就是那次峰会最重要的成果之一。那次峰会,代表们还提到缺少线路尤其是难线限制了中国攀岩的上限。为此几个月后始祖鸟发起了世界级岩场计划。

在何川等国际级开线专家的努力下,凤山县社更穿洞正在向成为“世界级”的目标迈进,何川认为社更穿洞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完全有成为世界级岩场的潜力。“在社更穿洞底下看上面的人,就是这样一个小点。”在今年山地课堂的分享环节,何川指着天上的萤火虫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在教学意义上还是社群意义上,国际山地课堂对中国攀岩的意义都是巨大的。国际专业媒体Climbing的一篇报道称:“始祖鸟国际山地课堂把中国野攀带上了新高度。”

国际上的肯定证明,来到中国,山地课堂并没有橘生淮南,而是完整保留了它的品格和高度。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举办的山地课堂能吸引一批远道而来的国际学员,“攀岩犯错的风险很高。山地课堂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教会了我新的领攀技能。能向最好的攀岩者和教练学习,让我对攀岩充满信心。”加拿大学员Guy Fattal评价。

这证明了中国的土壤,完全能承接一个世界级攀岩盛会。从这个角度看,山地课堂的成功落地,何尝不是一个关于中国攀岩前景的预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品牌要追求情感距离最短

始祖鸟引入国际山地课堂,也是一堂对行业有所启发的品牌课。

当下电商和移动社交媒体等营销基础设施极度发达,这带来了品牌建设思路的普遍转向。现在的营销环境不鼓励长期的品牌建设,相反做品牌常常被简化成做流量,操控线上营销工具的后台参数。而引流量是为了迅速转化,所以品牌在行为上追求数字上极致的投入产出比和即时转化,不带来即时转化的动作一律被视为浪费。在这种“白牌化”品牌经营思路下,消费者被简化为一个个营销“质点”,传播则成为了行为主义式的刺激-反馈链条。虽然这种营销思路确实帮助一些品牌实现了增长,但显然消费者无法对这样的品牌产生情感。在品牌建设上,滥用工具理性,长期看对品牌是一种伤害。

事实上,在传播渠道分散的当下,头部品牌过度追求即时的“效”,并不明智。品牌不应该只追求转化距离最短,而是更应该追求情感距离最短。

消费者的情感才是品牌最重要的资产。

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书中所说:伟大的公司,应该有超越利润的追求。因此当一个品牌显示出利润之上的追求时,更容易赢得人心。

这也是始祖鸟作为专业户外品牌如今深知并正践行的准则,一方面不断迭代,用产品性能说话,另一方面不断从行业的高度定义自己。在中国,这样的行业高度指向的正是本土攀岩运动的进步,这些年始祖鸟一直围绕“人、场地和系统”三个维度帮助中国攀岩系统成长,包括引入国际山地课堂,也只是始祖鸟巨大投入的冰山一角。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年始祖鸟做了很多短期ROI极低的事情,但营收仍然漂亮。而这种更高的维度上的品效合一,就是对始祖鸟价值观定力的最好奖赏。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