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战争年代屡建奇功,被称为“常胜将军”。1952年,粟裕当上了副总参谋长,2年后转正。1955年,粟裕被评为了“开国十大将之首”。
原以为粟裕在为官之路上能继续“蒸蒸日上”,没曾想,1958年的反教条主义,让他一下子跌落谷底。
粟裕病逝前,曾嘱咐妻子楚青,等他死后,把他的骨灰撒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话说,早在1949年7月,三野机关从上海移防到南京。粟裕奉军委命令,兼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
1958年粟裕被撤销了总长后,调到军事科学院给叶帅当副手。如此看来,粟裕和南京有着特殊的感情。
粟裕去世之后,夫人楚青抱着他的骨灰盒乘坐火车来了南京。当时,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王必成将军得知消息后,亲自派车去迎接楚青。
然而,王必成将军“高调”的欢迎仪式,引起了当时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向守志的不满。
向守志认为王必成的做法属于“过度表现”,王必成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楚青大姐千里迢迢地来到南京,怎么忍心看着她抱着粟首长的骨灰无人接待?
王必成是个直脾气的人,尽管向守志说了很多,但他还是想不通。最后,向守志说了关键一点,才让王必成的态度缓和下来!
话说回来,不管怎么说,主要的一点就是粟裕当时还未获得平反。粟裕当年出任总长时,与主持国防部工作的彭老总关系很僵。
在战争年代,粟裕坚持己见往往能获得军事上的胜利。而到了政治味道厚重的总参,粟裕依旧如此。这样就为他后来挨批、撤职埋下了伏笔。
当年,陈赓还提醒过粟裕说,自古以来,两种人是最危险的,一个是功劳太大,一个是不迎合上司,而粟裕这两条均占了。
同粟裕一起挨批的,还有叶帅等人。1958年9月,黄克诚接替粟裕当上了总长,粟裕则被调去给叶帅当副手了。
“文革”开始后,粟裕先后主持国防工业,交通、港口工作。那时,周总理身边的各个部长都害怕江青,不敢同总理汇报工作,唯独粟裕毫不顾忌,每个月都会向总理汇报工作。
所以,“文革”时期的影像资料中,很多镜头都能看到粟裕坐在总理的身边。
1978年,邓小平明确表示“要了结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这桩公案”。粟裕得知此消息后,马上去找了叶帅。
叶帅在粟裕的申诉报告上,批示同意。但不知何种缘故,此事被搁置了下来。
直到1983年,胡书记又进一步批示,中央、军委直接受理粟裕一案。但平反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调查,这样就导致粟裕去世后,他的问题还没有最终定论。
当楚青抱着丈夫的骨灰来到南京后,南京军区副司令根据当时的政策,拒绝了楚青在此撒骨灰的要求。
在南京军区会议室中,王必成坚决表示,要按着楚青大姐的想法来,毕竟那是粟裕首长生前的遗愿。
一周后,楚青要离开南京了。她走时,王必成前去相送。楚青见到王必成后,心里很感动,不觉得落下了眼泪。
许久,楚青很感激地对王必成说:“谢谢你今天来送我。”王必成望着楚青大姐孤独的背景,心里很不痛快。
回去之后,王必成碰上了向守志。他越想越气愤,干脆就质问起了向守志,那架势像是要干仗似的。
最后,向守志说出了他担心的点。他并不是怕自己惹火上身,而是怕整个南京军区受影响。如果搞得特别高调的话,楚青大姐可能也会受牵连。
王必成听后,觉得向守志说得不无道理。此时,他心中的火气也消下去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