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翻一翻历史上中国发行最大的杂志,包括现在短视频中流量最大的是个IP,看看有没有靠新闻起家的?如果你要在民间建立起来庞大的民意基础,首先要从新闻陷阱里跳出来。我们需要会讲故事的人,这个能力值的观点,我从去年一直到今年,始终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周,辛巴在直播间说京东跟他玩小动作,然后公开威胁京东和刘强东,我拍了三期视频,评论区让我大开眼界。

我一下子认识到,自己的认知落后了,我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一个为社会直接提供62万就业岗位的企业和企业家,在评论区,竟然没有一个网红在短视频世界中的支持率高。

这几年企业家群体的口碑一路走低,尤其互联网企业家,公众对这个群体有一定误解,但是今年随着司马南的人设崩塌,我觉得事情可能在好转,但是测试后的数据狠狠打了我一巴掌,我太乐观了,问题依旧在那里。

评论区的主要几个观点,我摘选一下:

1、京东背后是美国资本,代表美国利益;辛巴所有的钱都在中国,也没有外国资本。所以,辛巴是好人。

2、辛巴捐了很多钱,但是刘强东做了什么?京东做了什么?

3、刘强东扣快递员的钱,但是辛巴甚至给员工家里人看病报销。

4、辛巴帮消费者把价格打下去了,售后比京东更好。

上述几个问题,给我生动地上了一课,什么叫信息茧房,以及其中的恶性循环。

第一步,不看新闻的人如此之多。

地球人和三体人相比,就是信息处理的不连通性,你是你,我是我,每个个体的算力模式完全不一样,其实,整个社会中,日常不看新闻的人数远远超过看新闻的人。

我最近随机在身边圈外朋友中,做了一个小调查,年纪从20岁到40岁不等,男女各一半,从来不看新闻的人,占比竟然超过85%,让我惊掉下巴。

不看新闻,这才是大部分人生活的常态。

今天,短视频才是大多数人,日常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微博热搜成了他们对大新闻少数的获取渠道,但是覆盖率也不超过50%。

第二步,就是产生了信息损耗。

辛巴在快手有一亿粉丝,辛巴每天可以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告诉他们,自己干了些什么,非常精准的信息传播,这就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早在2022年捐款就达到149亿元的刘强东,竟然比不过累计捐款4个亿的辛巴,这就是信息触达率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京东一家,腾讯、阿里、字节、美团、拼多多甚至当红辣子鸡小米,做得都不好,雷军和王兴也是在2022年捐款就超过100亿元,有人知道吗?更多的网民还是在谴责王兴和美团怎么对外卖骑手不好。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的传播手段,不够多元化,中间有脱节。

公关的传播内容到了媒体那里,媒体能覆盖到多少人,这一块就不管了,打个比方很多企业喜欢投放社群,其实有个事情特别有意思,圈子里的社群90%的人都是重叠的,用在公关传播也是一样,重叠率和破圈度有多大?

京东目前的传播体系,无法让149亿元触达到从来不看新闻的这一部分人,而辛巴可以利用自己1亿短视频活跃用户,在评论区放大自己的社会公益形象。

第三步,爱说话和不爱说话。

今天的短视频评论区呈现出一种什么状态?一部分人非常爱说话评论,而且言辞激烈,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沉默闭嘴状态,认可辛巴的人很明显比认可京东的人更愿意说话。

我们现在所有互联网大厂的传播体系,依旧是精英化的,针对媒体,针对高认知人群的,因为我们的操盘手都是社会精英,我这种社会边角料都开始不认识社会的大多数了,何况远离一线的精英呢?

如何与爱在评论区说话的这部分人沟通,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否则一个有利于互联网行业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就无法形成。

所谓社会展现出来的共识,很多时候往往并不是共识,真正的共识从来都不会脱光衣服,让我们看见裸体。

我们今天要得不一定是沉默的大多数的支持,而是要说话的那群人,无论多少,要他们的支持。

第四步,何为接地气?

我这辈子,截至目前,还不会赚C端的钱,所以这件事情,我没什么发言权,因为我也不会,虽然我最近一直在努力,但是还没有结论。

但是,中国有在这个层面做得好的公司,菊厂做得很好,他们在民间的基本盘非常扎实,我以前因为做活动,认识一个酒吧的调酒师,在一个菊厂手机朋友圈广告下,因为我阴阳了几句,就直接留言骂了我是傻x,不爱国,然后就把我删了。

这种情况,在很多评论区都有体现,现在比亚迪也在复刻这一套打法,但是差距还很大,毕竟王老板的口才跟任老爷子相比,差太多,两家公司在技术突破上,目前也有很大差距。最重要的是,华为摆出了做大哥的样子,友商也都服气,但是比亚迪还没有做好准备当大哥,小弟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

第五步,大家真的应该团结了。

今天的互联网大厂,我觉得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先解决掉整个社会对行业的错误认知,然后再考虑内部竞争的事情。

十年前,互联网的企业家们是社会的创业英雄,十年之后,就变成了他们不是实体经济。如何扭转这种趋势,让认知回正,这是整个行业传播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否则未来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差。

斗来斗去,今天社会里,已经没有一家良心互联网大厂了,也没有一个良心互联网企业家了,团灭。

最后,用我浅薄的一点认知,来看这个问题的解题思路。

就两个部分,内容和渠道。

内容,民间喜欢什么?《故事会》、《意林》、《读者》、《知音》、《军事世界》。

我们去翻一翻历史上中国发行最大的杂志,包括现在短视频中流量最大的是个IP,看看有没有靠新闻起家的?如果你要在民间建立起来庞大的民意基础,首先要从新闻陷阱里跳出来。

更多的人需要的是打发时间和让自己爽,那么一个很爽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载体,既可以让自己打发时间,又获取到了自己未来在人群中有吹牛的资本。

另外,其实民间的认知更容易向个人IP妥协,这也是网红经济可以大行其道的原因,自从雷军成为超级大IP之后,小米整个舆论情况大幅度好转。

乔布斯和马斯克最明白粉丝的作用,他清楚的知道,一个企业需要忠实的粉丝来形成文化和保护机制。

陷于以往的传播经验,是目前以新闻媒体人为基本盘的公关和自媒体人,接不住C端流量传播这个大旗的核心原因,大家只会展示事实,并不擅长讲故事。

渠道,跟着平台走。

在如今这个时代,没有不倒的网红,只有持续加柴的平台,当我们陷入不知道该把钱给到哪个网红的痛苦时,更应该搞清楚下一步平台流量的走向。

我们如何理解平台?认知平台?

这就是考验我们所有企业传播传统大智慧的时候了,毕竟只有三档可以选,左中右。

目前看来,短视频切片和千字爽文,都是性价比最好的模式,雅永远都是小众,俗才是这个世界运行的基础。

过去的十几年,真正意识到俗的力量的公司,为数不多。

其实,据我所知,很多公司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是不愿意做这件事,因为怕被反噬;但是目前来看,流量下沉是定局,下沉下去的流量,质量想要提上来,需要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什么也不做,这一定是错误的。

我以前特别看不上辛巴,但是最近我改变了这个观点,如果放在我们这个行业,他真的是一等一的高手,他一个人的流量运作能力,甚至超过了很多三四百人的传播团队,他的方法论是什么?

虽然手段和内容不适合大厂运用,但是流量分布配比却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世界的流量,到底会走向何方?越来越蠢?还是越来越聪明?

我长久以来认为会稳步向好,但是最近似乎改变了这个认知,这是一个曲线图,我们的精神世界,几千年以来,是一个极为缓慢的曲线增长模式,非常非常缓慢,而且中间会波动向下,会出现倒退,我们至今还在用几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西方也在用几千年前的古希腊哲学,我们至今没有克服战争、仇恨、欺骗等等精神错误,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处理中心,设备不换,算法不换,系统自我迭代的速度,大概就是目前这个样子,远远慢于物理世界的迭代,最终物理世界还需不需要我们这些碳基计算体?这才是,真正的阶段性致命问题。

扯远了,眼前,还是想办法,让人民重新喜欢上大厂和企业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