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苏丹推出了一套全新的货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100苏丹镑的纸币。这张纸币的背面,印有三座宏伟的大坝,它们不仅是苏丹的骄傲,也是中国在非洲大陆上的杰出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三座大坝不仅改变了尼罗河的命运,保护了这条河流,还对苏丹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是苏丹的“国家名片”,更是中国制造在非洲的闪亮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大坝的背后,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迈向繁荣的梦想,是大国责任的体现,也是合作共赢的最好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洛维大坝的故事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这条古老的河流孕育了辉煌的古埃及文明,也为苏丹带来了丰富的土地和水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苏丹境内,尼罗河展现出了两面性。雨季,河水泛滥,洪水肆虐,摧毁家园,吞噬农田;旱季,河水急剧减少,土地干裂,庄稼枯萎,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极端的气候条件使得苏丹的农业产量难以保证,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苏丹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农业,而农业又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这种脆弱的经济基础使得苏丹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使得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糟糕的是,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缺电”成为制约苏丹发展的致命瓶颈之一。夜晚,整个国家笼罩在黑暗中,只有零星的灯光在夜色中闪烁,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国家的无奈和辛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改变这一命运,苏丹政府将希望寄托在尼罗河上,梦想着能够建造一座大型水利工程,驯服这条河流,让它造福苏丹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有效控制和利用尼罗河水资源成为苏丹摆脱困境、实现发展的关键。修建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成为苏丹政府的“愿望”。他们希望通过这项工程,彻底解决洪涝和干旱的威胁,并利用水力发电,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洛维大坝项目的启动

2003年,苏丹政府正式启动了麦洛维大坝项目的国际招标,希望在尼罗河上建造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超级大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一出,立刻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55家知名工程公司。苏丹的自然环境复杂,地质和水文条件特殊,加上政府的高要求,让许多公司望而却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丹北部的沙漠地区气候恶劣,风沙肆虐,给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尼罗河水量大,水流急,截流困难。苏丹的基础设施不佳,交通不便,连日常出行都是问题,更别说运送大型设备和建筑材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困难使得麦洛维大坝项目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连基建实力强的美国和日本都被劝退了。日本工程团队在实地考察后直言,这项目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美国的专家评估,即使投入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至少需要20年才能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间,麦洛维大坝项目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苏丹政府几乎都要放弃了。就在这时,中国工程团队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团队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反而展现出强大的自信和决心,肯定能把这座大坝建好。这声承诺给在场的苏丹官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团队的自信并非盲目乐观,而是建立在中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世界领先的技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葛洲坝到三峡工程,中国水电人一次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一次,他们把目光投向遥远的非洲大陆,肩负着帮助苏丹人民摆脱贫困和落后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团队最终以6亿欧元的预算中标,折合人民币约46亿。这在当时的竞标中并非最低报价,但中国自身的硬实力吸引了苏丹政府。苏丹政府在中国身上看到了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应对苏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国工程团队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沙漠里,他们种了大片的防风林,设置了防风网,有效减少风沙对工程的影响。针对高温环境,他们研制出一种特殊的混凝土配方,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因温差变化导致的开裂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坝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截断尼罗河。尼罗河全长6650公里,流域面积超过334万平方公里,水量巨大,水流湍急,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模拟,最终确定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截留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先建了个临时的围堰,把河水引到旁边的泄洪通道里,然后再开始浇筑主坝。为了保证导流渠的安全和稳固,中国工程师用了最新的爆破技术和混凝土浇筑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坝建设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之后,正式开工。到了2009年3月,麦洛维大坝正式发电。麦洛维大坝的建成不仅为苏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这座被西方媒体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超级工程,最终被中国仅用了五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丹人民亲切地称中国工程为改变命运的工程,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国的感激之情。每当中国工程团队经过村庄时,村民们都会夹道欢迎,载歌载舞,表达他们最诚挚的谢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麦洛维大坝成功之后,苏丹又投资83亿元人民币,邀请中国建设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该水利枢纽的建成进一步解决了苏丹700万人的用水问题,盘活了大片土地,为苏丹的农业发展和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洛维大坝和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只是中国基建在非洲的缩影。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承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涵盖了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电力、通信等各个领域,为非洲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中国基建在非洲的实践不仅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实力,更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未来,中国还会与更多国家合作,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