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王清海:头晕头痛、胸闷心悸、失眠有这些症状,怎么办?
王清海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主任中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二级教授 广东省名中医,现定期在广州宏韵中医馆坐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中医的视角审视高血压,其症型多样,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以及不容忽视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痰多易生百病,当痰湿与淤血交织,其后果可想而知。痰浊因其黏腻特性,易阻碍气血运行,长此以往,脏腑经络易生淤血,进而引发高血压。这就像水管内淤泥阻塞,为保持水流,需增大压力;人体血管压力增大,血压亦随之升高。
曾有一位患者王先生,高血压病史长达四五年,近半年来血压波动加剧,头晕症状日益严重,原治疗方法效果欠佳,遂求助于中医。刻诊时,患者体型偏胖,偏好油腻饮食,头晕头痛加剧,四肢沉重无力,伴有胸闷心悸、睡眠不佳等症状。血压测量结果为高压160,低压95。舌诊见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基于患者情况,开具方剂:法半夏、橘红、生白术、茯苓、丹参、天麻、水蛭粉(冲服)、郁金、地龙、川芎、远志、石菖蒲。患者服用一周后,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增加,睡眠改善,血压有所下降。方剂稍作调整,继续服用约一个月,头晕头痛、胸闷心悸、失眠等症状基本消失,血压趋于稳定。前后坚持治疗约三个月,期间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方剂,如加入钩藤、夏枯草以增强平肝潜阳之力,最终诸症平息,血压平稳。
随访显示,症状未复发,患者日常生活不再受高血压困扰。此患者病机明确,为痰淤互阻。患者体型偏胖,喜油腻,易形成痰湿。痰湿久积,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气血不畅,产生瘀滞,痰瘀互结,进而引发高血压。患者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以及舌脉之象,均印证了这一点。治疗方面,以活血祛瘀、化痰通络为主。方剂中,法半夏、橘红燥湿化痰,消除体内痰湿淤堵;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川芎兼具行气之效,促进气血运行;天麻通络祛风、平抑肝阳;水蛭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郁金行气解郁;石菖蒲、远志开窍安神。全方兼顾化痰祛瘀、活血通络与平肝潜阳,配合得当,使痰瘀得化,气血流畅,眩晕自消。
希望通过本文,能让大家对高血压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启发新的治疗思路。但请注意,每个人体质不同,实际运用时务必经过专业医生辨证,切勿盲目套用,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中医王清海教授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血管狭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各种心肌病,胸闷胸痛、心悸失眠、气喘咳嗽、眩晕头痛、水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