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日报
10月11日,永济市董村农场5000余亩玉米种植田成熟,进入收割期。多台收割机将收割的玉米装入运粮车。吕向前摄
9月下旬以来,我省各地秋粮陆续迎来大面积收获。确保秋作物颗粒归仓,农机是关键。在2024年全省秋季农机化新技术培训会上,省农机发展中心对当季作物农机化生产做出相关部署安排,致力于将更多、更好、更优的农机化技术投入“三秋”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冬小麦应播尽播、种足种好。
高效收粮 农机“一马当先”
10月初,稷山县秋收工作全面展开。收获机、运粮车吹响集结号,在田间地头紧张作业。太阳乡白池村的田地里,一排排玉米被卷入收割机肚中,经过摘棒、剥皮,一穗穗色泽金黄的玉米倾泻而出。“现在秋收很省力,靠的是这些大家伙。”玉米种植大户高双岗说,今年种了100亩玉米,完全不发愁收割事宜。
“现在真正做到了颗粒归仓。”高双岗回忆说,以前要在大热天钻进玉米地,玉米叶上的毛刺扎进皮肤,汗水和玉米花粉一起浸在身上,又痒又痛。从人工采摘到机械收割,稷山县的农业机械化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今年,稷山县在秋收工作开始前,积极开展机修检巡工作,对参加工作的农机具认真调试,保证将玉米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眼下,运城435万亩秋粮进入收获关键期,收获进度超70%。
如今,我省玉米收获机不断更新,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收玉米穗到茎穗兼收,有的还能直接籽粒机收。以襄汾县为例,当地农民用上了国产玉米茎穗兼收联合收割机,一收两样,玉米穗和秸秆一起收割,玉米穗送到农户家中,秸秆卖给牛场。这种新型玉米收获机既能为农民节省种粮成本,也可让农机合作社多赚钱。之前收获机每收1亩地,农户要支付100元;现在,如果农户响应国家秸秆离田号召,直接将秸秆交由农机合作社处理,只需掏80元。这样,农机合作社除收取收割费用外,还可将秸秆卖给养牛场赚取外快,1吨120元钱,1车约960元。
金秋时节,晋城市泽州县大豆单产提升项目区传来喜讯。省市两级专家组成大豆实打实收组,对巨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种植的4.42亩复播大豆田进行实打实收,结果显示平均亩产212.4公斤,再创泽州县大豆单产新高。
收获环节是决定大豆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机械收获时更要关注科学操作。10月9日,我省大豆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在泽州县举办。“开展大豆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就是要提高机手规范操作能力,提升大豆收割作业质量。”省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王五明表示,提升大豆机械化生产水平对抓好秋粮收获十分必要。
及时播种 收种“一气呵成”
秋收连秋种。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近期,全省各地抢抓晴好天气,冬小麦播种工作全面展开。
在夏县胡张乡王学家庭农场田地里,深耕机、小麦播种机来回作业,施肥、整地、播种各项工序有条不紊,一气呵成。“今年种植冬小麦约2600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农场负责人谷王学说,每台播种机每天可播种100余亩,2台播种机10天左右可完成播种任务。他表示,目前天气晴好、墒情适宜,是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段。今年,夏县小麦种植面积达31万亩,预计10月底全部播完。
2024年,我省继续制定粮食作物大面积提单产行动方案。提单产,良田是根基,良种是核心,良机是保障。近年来,我省不断提升现代化农机装备水平,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加快高性能小麦播种机升级换代。
放眼三晋田畴,拓展粮食增产新空间,科技正成为关键变量。农业新技术和适用设备逐渐落地生根。“想播的小麦苗齐苗壮,就选了它。”盐湖区解州镇曲村种粮大户董会龙介绍起他的全新智能化设备——全动力换向+无人驾驶辅助器导航的拖拉机。
董会龙将这台播种机与高效的滴管铺设系统有机结合,让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样就能去埂增田,提高产量了。”他解释道,过去种麦要大水漫灌,田埂少不得,一亩地有三分地都没法播种。眼下,有了先进农机助力,他的播种作业底气十足,“这台机器每天能播种150亩到200亩,我700亩的冬小麦大概3天就种完啦。”
近年来,盐湖区大力推广新型智能机具,推进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种植,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据悉,今年该区种植冬小麦29万余亩,预计11月上旬播种完毕。
“三秋”生产既是今年粮食生产的收官战,又是来年夺丰收的第一季。连日来,全省各地不误农时推进秋播,确保冬小麦种足种好。省农机发展中心积极推动各地方冬小麦种植节本增效,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们要通过提高机械化种植、加强科学管理等举措,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田增粮、农民增收。”王五明说。
生产托管 耕种收一体化
10月,正值秋粮收获和冬小麦播种关键时刻。在这本该十分繁忙的时节,垣曲县一些农户却十分悠闲。这是因为当地推行农业“大托管”服务新模式后,许多农民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垣曲县是全省20个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试点县之一,他们公开择优选择16家农机合作社,进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近年来,该县探索建立“农户+村集体+合作社”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模式,集中农户耕地,充分发挥现代化机械设备优势,提供耕、种、防、收“一条龙”服务。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村集体在此模式中实现了“三方共赢”。
在生产经营消费的全产业链条上下功夫,才能推动粮食生产向更高层次跃升。
涧沟村是襄汾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典型,全县曾掀起学习“涧沟模式”的热潮。“我们在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方面进行了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涧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国茂表示,村集体集中连片流转500亩高标准农田套种糯玉米、红薯。为将这一种植项目与村内“藏香猪”特色养殖有机结合,他决定组建涧沟村农机服务中心,促进粮食生产全过程的良性循环和高质高效发展。
近年来,襄汾县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先进农机技术和设备,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着力实现机耕、机种、机播、机收一体化作业。
“我们购置了播种机、小麦联合收割机、打捆机、旋耕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实现了农业生产耕种收全服务。”杨国茂说。现在,涧沟村用玉米秸秆、红薯秧喂养“藏香猪”,用猪粪为耕地增肥,形成了玉米、红薯与“藏香猪”互为依托的绿色循环经济。自2022年起,村集体收入连破百万元大关。
今年,我省将着力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培育区域农机服务中心,逐步建立平战结合、指挥高效的区域农机服务网络。同时,进一步扩展农机服务组织的服务业态,支持相关组织开展农资统购、农机作业、农产品销售、技术示范、农机维修等综合性农事服务,实现“集中经营、产业经营、高效经营”。
山西日报记者郭慧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