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潜力巨大,但中国的养老问题具有四个特点: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照护单薄和服务不足。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攀升,长寿风险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风险不仅关乎每个家庭的福祉,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积极应对老龄化,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中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提出了26条具体政策举措,目的在于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银发经济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主要涉及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中游则是养老服务和产品开发,下游则是金融支持和资产管理。2024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已达7万亿元左右,占国内GDP比重6%。预计到2035年,银发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

尽管潜力巨大,但中国的养老问题具有四个特点: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照护单薄和服务不足。

第一,未富先老。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短,从2000年步入老龄化到2021年进入深度老龄化,仅用了21年的时间。相比之下,美国从1942年进入老龄化,到2014年进入深度老龄化,有长达72年的准备时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中国人均GDP在进入深度老龄化时约为12000美元,远低于美国2014年的55000美元。这表明,中国在经济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时便已面临老龄化的挑战。

第二,未备先老,养老金资产规模不足。中国的养老金资产规模约为1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10%。这一比例远低于OECD(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值,2021年,38个OECD成员国的养老金平均占GDP的规模是105%。此外,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退休后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世界银行建议,养老金替代率应保持在70%~80%,以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而中国2021年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5%,低于国际警戒线55%的水平。

第三,照护单薄,家庭结构呈现小型化趋势。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是2.62人,较2010年的3.1人有明显下降。家庭的小型化趋势导致传统的家庭照顾功能弱化,养老问题逐渐从家庭层面向社会层面转移,这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服务不足,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难以满足养老需求。尽管养老机构提供的床位数总量在增加,但人均床位数从2016年的每千人31.6张下降到了2023年的每千人27.71张。这一变化反映出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因此,对于养老金融的发展主要有三点建议:第一,积极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与服务,鼓励金融机构的创新,开发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金融产品;第二,优化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针对目前试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优化和改善;第三,促进养老产业金融的多元化,利用市场化融资工具和政策性融资工具,共同支撑养老产业的发展,从而解决每个家庭和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

作者 | 芮萌,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鹏瑞金融学教席教授、中欧家族办公室首席架构师课程-课程主任

PS:历经30年砥砺奋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已成为全球化时代中国管理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商学院》杂志将携手全球顶尖智库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传播商业新知,预见未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