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在给予了大部分人充分的物质生活条件后,也无疑的压迫了许多人的自然属性。很多人在面对生活的操劳和繁忙的工作时,总有那么一刻,想要抛下城市中的一切,转身向山里走去。
不过隐居并非那么容易的,除了要离开现代化电气生活,更是要面对山间清贫的环境。而就是有这样一位大师,隐居终南山三十余载,他现在的生活状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大师的过去——平凡的年轻人
隐居三十年的侯大师,其本名本人不愿公开,而三十年的岁月,也使得当今的世人已经不记得侯大师本名姓甚名谁,而他的家人也尊重他的意愿,从未向任何媒体公开过。
不过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在侯大师还生活在这片俗世城市之中的时候,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卷王”。出生在陕西一户普通工人家庭的侯大师,自幼便被家人灌输了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思想。
而侯大师在学习方面也从来没有辜负家庭的期望,在70年代那个人人以提前参与劳动为荣的环境中,侯大师却选择了在学校努力学习,不仅学习成绩十分优秀,更是利用课余时间,做到了饱读诗书。
到了高中,周围的同学纷纷选在了高中结束后就参与工作,而侯大师却依旧选在了攻读学业,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成为了80年代稀有的大学生。
在那个知识分子比黄金还稀缺的年代,考大学比现在要困难的多,而大学学历的含金量也远非今天可以比拟的,对于那个时候的人来说,考上大学,意味着拿到了他拿到了许多人趋之若鹜的铁饭碗。
大学时期的侯,和无数普通的年轻人一样,上课,下课,参与课余活动,与同龄人一起嬉笑玩乐,享受自己的青春。整个大学就这样在波澜不惊中度过了。
而大学毕业后,侯选在了当时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一样的道路:北漂到北京,而凭借着当时罕见的大学文凭,侯理所当然的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国企的岗位,进入了编制之中。
当时恰逢事业大潮,下岗工人无数,侯能有一份编制内稳定的国企收入,实属不容易。而在进入工作后,侯大师却产生了一个疑虑,这真的是他想要的生活吗?
喧嚣都市带来的迷茫
在刚刚进入工作那会,他充分展现了自己“卷”的能力,大学文凭不仅带给了他更好的就业机会,进入工作后,侯大师更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工作成绩远超同时入职的其他大学生。
这也使得单位非常赏识这位年轻的新人,侯大师在工作上非常顺利,一度上升到了非常不错的职位之上。
如果不出意外,编制内的人会这样继续干下去,拿着不错的薪水,慢慢地升职加薪,一生波澜不惊地走向退休,和这座城市里其他的芸芸众生一样,度过平平无奇的一生。
而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在许多人眼中是可遇不可求的珍贵日常,而侯大师却在这样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中,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空虚感。诚然,自己每天因为工作过得非常充实,但是这些工作有意义吗?
在编制内也有着自己的人情世故,要想顺利工作,一些必要的社交应酬是逃不掉的,在每日没有意义的社交中,这份空虚和剥离感,使得他的心情日益焦虑。
在一次上班途中,走出公交站的时候,侯大师面前有一位老人在上楼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了,周围人的却只顾着赶自己的上班路,对摔倒的老人视而不见,甚至老人自己都没当回事,赶忙站起身给后面忙碌的行人让出了道路。
大家都很忙碌,但是也正是这份忙碌,让大家都麻木不堪。甚至连侯大师本人,也是在开始了这天的工作后,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样做,真的对吗?
这个问题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在结束了这一天的工作后,侯在自己的公寓床上辗转难眠,他不断地询问自己,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而这也让他不禁回想起了学生时代读过的道家典籍,无为而治,宁静致远这八个字逐渐浮现在了他心头。在一瞬间,逃离北京这座城市的想法,充斥在了他的心头脑海。
逃离北京,走向深山
有了想法后,侯大师立刻将想法化为了行动,于是他马上就和单位提出了辞职,决定立马动身离开北京。这一举动无疑震惊了侯大师周围所有的人。
毕竟那可是下岗大潮中的时代,辞去国企编制,这一决定就算放到现在也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包括他的领导在内,几乎所有人都劝他不要辞去工作,放弃隐居这个荒唐的念头。
但是此时侯大师去意已决,又岂是旁人能劝说得动的呢?最后在无视旁人的劝阻下,侯大师辞去了国企的编制,离开了北京这座喧嚣的城市。
起初,侯大师只是选择了在远离城市的山村生活,但是这样的还远远不够,宁静的农村对于侯大师来说依旧是太过喧嚣了,这让侯大师再次陷入了思考,到底哪里才是他的归宿呢?
最终在不断地漂泊之下,侯大师来到了他人生的应许之地,位于陕西省的终南山。自古以来,终南山就是无数文人墨客隐居的归处,王维更是在此写下了《终南别业》这也流传百世的诗句,或许侯大师也是被此吸引,才选择了此处隐居。
尽管无数文化人通过浪漫的手段去描写隐居生活,但是现代人来到了没有被文明所侵染的山林,各种各样的问题便随之出现了,首先便是该如何解决居住的问题。
好在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侯大师多久,终南山多洞窟,很快,侯大师便找到了一处合适的洞窟,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栖息之地。
居所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便是搞定水和食物了,尽管终南山上遍布溪流,但是贸然饮用生水,很有可能会导致自己死于非命,索性侯大师只是隐居,并不是自绝于文明,他还是携带了打火机,可以取火煮水。
食物问题反而成为了最为难以解决的,虽然走上了隐居之路,但是在此之前,侯终究是个都市白领,对于山间何种果实能吃,何种不能吃,他心中并不了解。
在几次吃坏肚子后,他终于对附近哪些野果植物可以食用,哪些不行,有了个大概的判断。在解决了住所、食物、饮水问题后,至此,侯大师的隐居生活终于开始了,如此一往,便是三十年过去了。
逃不掉的尘世关系
隐居生活无比单调,这三十年间,侯大师深居简出,每天在冥想中度过,偶尔也会去山脚下的村庄,通过山间特产换取一些生活必需品。为了自给自足,他甚至在山洞附近开拓了一片农田,种植了不少白菜,来维以供自己取食。
开水煮白菜,对于当今大部分现代人来说,这是偶尔减肥或者生病时调剂自己饮食的选择,虽然算不上难吃,但是绝对是单调无比。
而对于侯大师来说,这日复一日,就是通过开水煮白菜所度过的。尽管山间生活单调无比,但是却给侯大师带来了难以企及的平静。
不过纷纷扰扰的世间,谁又能彻底断绝尘世关系呢?对于这位深居终南山的隐士,山下的村民始终好奇无比,终于在某一天把侯大师的故事告诉了媒体。
这一下就引爆了当时的新闻市场,各大平台记者络绎不绝地来到二零终南山,纷纷报道了这位现代隐士的生活,侯大师的事迹甚至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起模仿之风,许多人也开始亮出了自己的隐居打算。
而最为意外的还属侯大师的父母,在儿子选择隐居并且了无音讯三十年,当地警方早已把侯大师列为了失踪人口,而侯大师的父母,也对于自己的儿子是否还存活于世也不抱希望。
但是看见新闻上那个比自己还苍老的大师时,他们还是一眼认出了,那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二老立刻起身前往了终南山,来到了侯大师的隐居之处。
阔别三十年的亲人重新会面,三人都泣不成声,看着近乎比自己还苍老的儿子,夫妻二日更是泪流满面。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放弃隐居,回到现代社会。不过多年来的隐居生活早已让侯大师无法重回现代的喧嚣,哪怕父母所求,他还是选在了继续隐居。
当然,虽然侯大师希望能够继续隐居,但是毕竟他还是一个有着户籍所属的现代人,要服从现代社会的法律,如果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侯大师多半会被当地派出所遣送回属地。
不过或许是多年来的隐居生活,让政府看出来侯大师的决心,为此并没有将其遣送回故乡,而是为他隐居的地方接通了电力,而侯大师也对家人承诺,会定期联系父母,以报平安。
三十年的完全隐居,终究避免不了城市的纷扰,但是三十年的清贫岁月都已度过,重新捡回来了几段社会关系,又怎么会扰乱侯大师平静的心呢?
结语
自侯大师的新闻被爆出后,越来越多的模仿者竞相出现,然而这些人大部分都只是图的一时名利,并非真的隐居。
像侯大师那样有大毅力和大决心,三十年如一日的隐居者,终究只是少数,是都市工作结束后,人们口中的一件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