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姜半甘参汤

厚朴除满量最重,姜半辛开结饮送,

甘参健脾仅少许,三补七消此方颂。

01

条文省略的前提条件

第66条:发汗后,腹胀 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厚朴半斤(去皮),生姜半斤,半夏半斤,甘草二两,人参一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条条文比较简单,也没什么争议。腹胀在临床中,可以有寒、热、虚、实各种情况,而本条“发汗后,腹胀满者”用了厚姜半甘参汤。通过以方测证来分析,本条应该属于脾虚气滞者。“发汗后,腹胀满者”,是不是所有的人发汗都会导致脾虚而腹胀呢?显然不是。所以这条条文通过药物的组成分析,即所谓的以方测证之后,必须给这条条文前面加上前提条件,如果不加前提条件,这种症状可能在临床中不会出现。什么前提条件呢?患者素体脾虚,经过发汗,出现腹胀满者。平时没有脾虚的病人,发汗后不容易导致进一步脾虚,而出现气滞腹胀。

发汗后的情况有很多种,在条文当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把病人的体质条件、先天体质条件都省略了。

昨天讲: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用苓桂枣甘汤。今天发汗后腹胀满,前天讲;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所以学条文,一定要把条文的前提条件先决条件推导出来,张仲景虽然没说,所以一定要学会以方测证,去推导条文的前提条件,否则学来学去就懵了。

第 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用桂枝新加汤。这种情况的前提是身体虚弱的人,或者产后,或者大病后或者癌症病人手术后、放化疗后。省略了虚人这个前提。

第 63 条,是素体有阳亢、有热,发汗后出现了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用的是麻杏石甘汤,它是有肺热。

第 64 条,它是素体有阳虚的人,发汗过多伤及心阳,出现了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的桂枝甘草汤证。

第 65 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证。是发汗后伤及心阳,心火不能制肾水、上不制下的欲作奔豚的苓桂枣甘汤证。

今天讲的是发汗后,腹胀满的。其前提是本身这个病人就有脾虚,发汗后,脾就进一步虚,而出现气滞腹胀,用厚姜半甘参汤治疗。

一个患者本身就脾虚,不当发汗而发汗,或者发汗太过,导致脾气进一步受损,而脾主运化,主大腹部,汗后脾更虚,脾的运化功能就出现障碍,可能会生痰湿,或使气机雍滞,脾虚气机塞滞就可以见到腹部胀满。脾为生痰之源,素体脾虚的人本身就多痰湿,用不当的汗法治疗之后,脾气进一步受损,痰湿就进一步导致气机塞滞,而出现腹部胀满应该健脾祛湿,宽中消满,用厚姜半甘参汤来治疗。

我在歌诀写厚朴除满量最重,这个方子中厚朴是君药,用量最大。姜半,姜指生姜,半指半夏,姜半辛开解饮。厚朴苦温,下气除湿,宽中除满。本条是虚实夹杂证,但以腹胀满为主诉,所以用厚朴作为君药来宽中除满,用量最大。生姜辛温散饮和胃,半夏辛温降逆、开结、涤痰、祛湿化饮,生姜和半夏相配,辛开去饮结。结是结在一起的,开结,祛饮、祛痰饮,所以是姜半辛开解饮结。甘草和人参用了极小的量,健脾。因为本身脾虚,再加上误用了汗法或过用了汗法,进一步伤脾,但脾虚不是主要矛盾,或者说脾虚是本,但是现在以治标为主,治本也要兼顾的,甘和参是半个理中汤,用半个理中汤来健脾,量不在多,所以后世医家把这个方子称为三补七消。三补七消是消重而补轻,这些药配合起来补而不滞,消而不伤,为消补兼施之祖方。后世医家消补兼施或者说攻补兼施的方子,大多有本条厚姜半甘参汤的影子,或者模仿了它。

比如后世医家所创的实脾饮,治疗脾阳虚、寒湿腹胀、水肿之类,实脾饮就有厚姜半甘参汤的影子。另外,后世医家所创的中满分消丸,也有厚姜半甘参汤的影子。后世医家广泛地使用实脾饮治疗阳虚的水肿、肝硬化、肝癌腹水或者肾炎腹水、水肿,用中满分消丸治疗湿热引起的腹胀、肝硬化腹水、肝癌腹水等。特别是中满分消丸,虽然是治疗湿热膨胀的,但是连君药都模仿了厚姜半甘参汤,中满分消丸的君药是厚朴,剂量运用到 30 克之多。实脾饮的君药虽然不是厚朴,但是用了大腹皮,其他行气的药和厚朴共同起作用,来治疗腹胀满,所以说厚姜半甘参汤创了消补兼施,或者说攻补兼施之先河,为消补兼施的祖方。

腹胀满临床上有寒热虚实的不同,它出现的情况也不同。本条是虚实夹杂,治疗是消补兼施,那么有没有完全实证的腹胀满和完全虚证的腹胀满呢?当然有。

完全是实证的腹胀满要用攻下法;完全是虚证的腹胀满要用补虚法。实证的腹胀满用攻下法多见于阳明腑实证,是燥屎内结证,腹满的特征是腹满持续不减,按之不濡,多半还伴有大便燥结、腹痛、苔厚、脉实等症状,用承气辈来泄热通腑。虚证多见于太阴寒湿证,其腹胀满的特征为胸满时减,喜温喜按,按之濡软,多半有下利、口淡不渴、舌淡、苔白等情况用四逆辈来温中散寒。

本条所讲的腹胀满,其他症状并不突出,仅仅腹胀满比较明显,而且是腹满时减,减而不显,稍适复作,喜温而不喜按,病机上以脾虚湿蕴为本湿阻气滞为标,虚实夹杂,所以要攻补兼施,或者说消补兼施。因为以脾虚为本,治本用了三分力度;以气滞为标,治疗气滞用了七分力度,所以厚姜半甘参汤合成三补七消之法,开攻补兼施,或者说消补兼施之先河。

实证属阳明的腹胀满用承气辈;虚证属太阴,用的是四逆辈;虚实夹杂用厚姜半甘参汤,那么临床中虚实夹杂都用厚姜半甘生汤吗?当然不是。厚姜半甘参汤是三补七消,临床中的腹胀满,根据程度的不同,要活学活用,厚姜半甘参汤应随时根据病情、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整。

后世医家有一个方子叫异功散,由四君子汤加陈皮组成的。异功散也可以治疗胃胀、腹胀,但是它却以四君子汤为主,也就是以补为主,以消为辅,不是三补七消了,应该是七补三消了。

异功散是四君子汤加陈皮,而厚姜半甘参汤里面有人参和甘草,可以认为它是半个理中丸,也可以认为它是半个四君子汤。四君子由人参、白术、获苓、甘草组成,所以它脱离不了补虚的功效。这里是人参、甘草补虚,用半个理中丸来补。异功散用了四君子汤加了陈皮,仔细想想,异功散是不是以补为主,以消为辅?它的比例和厚姜半甘参汤是不是完全相反了?

对比一下厚姜半甘参汤和异功散,再联系临床实际,就可以活学活用。在临床中,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来判断究竟用三补七消,还是七补三消,还是五补五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即是回到张仲景的 12 字真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果把它浓缩成 4个字就是辨证论治。

02

如何理解“腹满”

有的人可能问,张老师所讲的有没有依据,关于腹满?当然有。

《金匮要略》在《腹满寒疵宿食病脉证病治第十》里面有原文: 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这是四逆辈。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当下之是承气辈。

腹满实证的承气辈,我会在阳明篇讲;腹满虚证的太阴病,我会在太阴篇讲。今天的重点内容仍然是三补七消、攻补兼施之祖方的厚姜半甘参汤。

有的人可能要问,刚才讲的,无论是承气辈的实性腹满,还是四逆辈的太阴虚寒性腹满,以及本条条文的厚姜半甘参汤虚实夹杂性的腹满,全部都是里证的腹满,有没有兼表证的呢?

兼表证的腹满,太阳阳明腹满会出现,比如厚朴七物汤证,它就是腹满兼有表证。它是由桂枝汤和厚朴三物汤合在一起,去掉了芍药加减而成。腹满兼表证的,仍然是重用厚朴,说明了张仲景用药的思路,腹部胀满,特别喜欢用厚朴。

如果没有表证,腹满而痛,可以用厚朴三物汤。如果腹满而痛的少阳阳明证呢?其症状是胁肋部引痛胸胁部,腹满而痛,这种情况要用大柴胡汤。除了腹满痛以外,它还有胸胁部、胁肋部引痛,引过来的痛,或者按照现在的说法是放射到腹部的满痛,要用大柴胡汤。比如胆结石发作,也是少阳阳明的大柴胡汤证。

腹满的产生有很多原因,比如饮食内停、痰湿中阻、湿热阻胃、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等。饮食内停的腹满,后世医家创了保和丸、积实导滞丸积实消痞丸等。对于痰湿中阻,可以用二陈平胃散。湿热阻胃,可以用连朴饮和泻心汤。脾胃虚弱的腹满,以虚证为主的,可以用异功散,也可以用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丸。胃阴不足引起的腹满,可以用益胃汤,这都是后世的一些发展。

西医认为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消化性功能素乱、慢性消化性溃疡,以及肝胆、胃肠、胰腺肿手术后,或者肿瘤没有手术,而久病之后出现腹部胀满,证属虚实夹杂都可以用厚姜半甘参汤来加减治疗。如果有腹水,可以合五苓散、真武之类方剂治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个方子相当简单,我用的情况特别多。大家知道,我最近几年治疗过的放化疗、肿瘤、癌症病人非常多,因此厚姜半甘参汤在临床当中的运用,特别在肿瘤病人身上的运用,很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写歌诀的时候,第一句写厚朴,第二句写姜半,第三句写甘参是原因的,把方子剖析清楚,就非常容易去学习它。重用厚朴其实是除胀的,而生姜和半夏在一起,它本身就是小半夏汤,即可以止呕,又可以化痰,还可以用生姜来通阳之后来通胃肠道的寒痰,半夏化痰湿,生姜温阳。也可以认为生姜和半夏是半个二陈汤。二陈汤是后世医家所创。把甘草人参理解成半个理中汤或者是半个四君子汤。半个二陈汤是化痰的,半个四君汤是健脾的。在大剂量厚朴的主导下,用了半个二陈汤,半个理中汤,或者说半个四君子汤,它的作用是健脾化痰三份,厚朴消满除胀七份,三补七消。

如果在临床中碰到一些类似厚姜半甘参汤的病人,但是脾虚更严重,就可以把甘草和人参加量,或者是把理中丸或者四君子汤药物补齐。如果发现在临床中出现厚姜半甘参汤证的病人痰湿比较重,可以加重生姜和半夏的用量,或者说把二陈汤的成分补齐。

如果在临床中发现病人胀满比较重,除了用厚朴来除胀满外,还可以加槟榔、木香、积实、陈皮、大腹皮等等。可以把与厚朴同类的药多加一些,剂量也多加一些。

如果痰湿过多,可以把生姜半夏加量,或者是把二陈汤补齐。如果是脾虚更重,那人把理中丸补齐,或者把四君子汤补齐,或者把甘草人参加量。它就三个方面,一个行气除满除胀,一个来化痰,一个来补,临床遇到病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药的剂量可以随时变化。

厚姜半甘参汤我用得太多了,曾经治过肝硬化腹水、肝癌腹水、胰腺癌腹水、宫颈癌腹水,不同的病人厚姜半甘参汤的比例分配不同。

03

病案1

我曾经治过一例胰腺癌转肝癌的男性患者,肚子大的像个球一样,我给他用了厚姜半甘参汤,还用了茵陈五苓散。他还有胸腔积液,又合亭劳大枣泻肺汤。结果吃了几副药,效果不理想,他的肚子还是胀。他就跟我说:“张医生,我的肚子好胀,很不舒服。”他这个胀,其实是因为有腹水,腹水排了胀就会缓解。单排腹水,用茵陈五苓散,是没有问题的,可以通过利小便的方法,但是腹水一般用茵陈五苓散,如果不加健脾除胀祛湿的药,五苓散没有用。因为五苓散治疗膀胱气化失司的小便不利。癌性腹水绝对不是五苓散能搞定的,一定要配合应用。健脾除满的药物必须加上,否则五苓散对于复杂的癌性腹水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杯水车薪。

这个病人,我就通过打一套组合拳给他治,但是效果不理想。于是我就把方子仔细一看,厚朴只用了 15 克,药量不够,他是男性患者,身体也算强壮,按照三补七消法,消还不够,补倒是够了,因为里面用包含了人参、甘草、白术、茯苓。于是我在这个方子基础上仅仅改了一味药,就是厚朴,将用量加到了30 克,其余不变,没想到奇效就这么产生了。

他吃了三副以后,明显感觉到肚子没那么胀了。之前吃了几副药,感觉腹胀毫无减轻,但是这一次很容易腹胀就缓解了。我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只加了一味药的剂量,就能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得把厚朴的用量加到30克。

04

病案2

我曾经治过一个宫颈癌腹水晚期的患者,宫颈癌早期一般没有腹水,晚期就会产生腹水了。她肚子也很大,很胀。但此时厚朴用量大了反倒不行,为什么?第一,病人是女性。第二,宫颈癌晚期,这位患者甚至都不能起床。这个时候要补虚为主,行气除胀为辅。厚朴用 10 克左右,但是要加大腹皮、木香、槟榔和其他的行气药,应该用七补三消,或者说六补四消,五补五消等都可以,在临床当中如果碰到这样的病人,用药比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健脾除满之后,再以五苓散,或者真武汤之类,水湿就更容易排出一些。西医除了在她肚子上打个洞,然后放水以外,没其他好办法。如果她真的要用药,西医一般采用味塞米和螺内脂。味塞米和螺内酷,有的人一吃就虚脱了,因为强行利尿会导致缺钾,于是就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赶紧服用氯化钾。因此西药用味塞米和螺内酷再加氯化钾,有一些人可以利尿,但只是治标,而且这个药不能久服,久服之后,人越来越虚。

所以临床当中治腹水、腹胀满,如果说灵活运用到厚姜半甘参汤,体会到了厚姜半甘参汤的组方原理,可以大大降低癌症病人腹水的痛苦。

我经常跟那些腹水的癌症病人强调了又强调,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放腹水,胀满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非常痛苦的时候,适当放一点点,因为放出去的不是腹水,是你的营养,放腹水会把蛋白质全排走了。可以用中药慢慢利水除满。不然的话,每天放那么多腹水,放不了几天,放到最后整个人变成皮包骨,还活得下去吗?中医无论是三补七消还是七补三消,都是采用一边补一边消的方法,这就是毛爷爷所说的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爷爷的战略思想: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打不赢我们跑到后方去壮大自己。壮大自己,其实是补虚的过程。厚朴是攻,就是打得赢就打。看病也一样,病邪太猖狂,不能与之对抗,于是我们就赶紧补身体,强大自己,有朝一日伺机再来攻伐它。

一看到检查报告单显示是癌症,西医立马采用手术、放化疗的方式,干的都是一些鱼死网破的事情,伤敌一千自顺八百,没有辨证论治思想,没有说打不赢就跑,保存自己实力,打得赢就打的思想,以刚碰刚,放化疗、手术一做,最后人财两空。好多病人最后都是在痛苦中度过最后的余生,就是因为这种搞法太机械了。

西医看到肿瘤之后,拼命地治肿瘤,眼里只有肿瘤而没有病人,而中医眼里只有病人而没有肿瘤,这是两者的区别。对于有些不能够攻的肿瘤,就要补,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人在了,才有机会攻击肿瘤人都不在了,你把肿瘤攻击了,人只能苟延残喘的活着,那有什么意义呢?

昨天有一个听《伤寒论》的粉丝朋友跟我说,他说我的《伤寒论》讲得非常好,以后影响一定会很大。我想只要能够传播中医、普及中医,让老百姓都能运用《伤寒论》去对抗病邪,或者说有中医思维,慢慢地普及下去,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和功绩。

有粉丝跟我说: 张老师你讲《伤寒论》讲得这么好,好像好多人都没有你讲得透彻,而且你临床经验丰富,研究生毕业,行医在民间,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病种,对《伤寒论》的体会很深刻,不像很多人,讲《伤寒论》只是照本宣科,有些病他治都没治过。当然,有一些专家在医院里待过,只是没有接触到那么多病种,所以只能照本宣科,也不能怪他。而我本人行医在民间,各种各样的病都得接触,都得治,所以就显得全面一些,当然也不能抹杀那些在医院的专家教授。他们只是病种单一,一些讲课可能不像我这样,有时候说说诗词歌赋,有时候评价一下其他历史名家的观点,我比较闲云野鹤,没有任何束缚,所以就很洒脱地在讲课。

有的粉丝,说我开一个诊所屈才了,为什么会只开一个诊所,不去做更大的事?其实我在想,我正在做大事啊,我今天讲课就在做大事。为什么呢?因为对老百姓的普及中医,让老百姓都知道我们中医是可以治病救命的,我们中医是有先进思维的,这就是一种普及,这就是做大事。

什么是做大事?做大事就是在平凡中方见伟大,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如果大家支持我推广中医,还烦请大家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一下我讲的文章,如果我看到了,我一定会给你点个赞,为什么?为你轻轻拨弄一下手指点赞,其实是对我工作的支持,是对中医事业发展的持。

有个听课的粉丝说,某某地位很高,张老师,你应该地位更高一些。我笑了笑,说:清朝的名医叶天士,他不是自己开诊所吗?明朝的名医李时珍不是自己开诊所吗?都是开诊所的,没有大事小事之分,都是为人类健康服务。

这个粉丝他跟我说,我这辈子是不是打算就这么过,当时我笑而不答。现在我来回答这位粉丝朋友,用苏东坡的一首词来回复我心中所想。些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们真诚邀请大家积极参与,多评论、多转发。让我们一起共建一个充满互动和分享的中医学习平台,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福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