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青 | Peng Qing

乐中寻美,以美育人,这位教师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美育体验......

彭青,男,中共党员,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声乐)硕士,获文学硕士学位,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讲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美学学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会员。研究领域:艺术美育、民间音乐、音乐美学、民族声乐、戏剧评论等。承担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项目10余项,发表北大核心等期刊学术论文40余篇。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声乐学术论文评选一等奖、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中国梦歌曲的审美赏析》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荣获“光荣绽放”——中国声乐大奖赛青年声乐比赛民族组银奖、全国民间文艺展演“优秀演唱奖”、“优秀节目奖”等多个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青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声乐学术论文评选一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青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主持《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江苏高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T-c/2020/0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20

★主持《基于党的思想道德建设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创作的发展与推广研究——以“中国梦”系列歌曲为例》【项目编号:2019JSJYDJ02103】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2019

★主持《江南音乐风格创作歌曲演唱艺术探究》【项目编号:2017SJB1974】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17

★主持《无锡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WXSK19-C-15】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招标精品课题.2019

★主持《文旅融合视野下江苏大运河无锡段非遗类民间音乐演艺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KX-20-A09 】无锡市科协软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020

★主持《无锡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应用研究——以“王莘”红色音乐文化品牌为例》【项目编号:WXSK21-C-86 】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招标精品课题.2021

★主持《基于全民终身学习视域下无锡市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与教育课程一体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WXSK21-JY-C04 】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招标课题.20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青参加首届新时代学校美育高峰论坛暨长三角高校美育一体化发展研讨会留影

主要发表论文

★论文《论音乐剧 <国之当歌> 艺术特色与时代价值 》 (独立) (《中国戏剧》北大核心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 2023年第5期 第 51页- 53页)

★论文《 论城市社区音乐文化教育的创新实践发展 》(独立)(《音乐天地》陕西音乐家协会主办 2023年第3期 第 13页- 19页)

★论文《中国梦主题歌曲的审美特征与时代内涵 》(独立)(《音乐天地》陕西音乐家协会主办 2023年第8期 第4页- 8页)

★论文《美育视域下民族歌剧在高校的审美价值阐发与推广研究》(独立)(《歌唱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 2023年第1期 第37页-41页 )

★论文《地域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实践探究》(独立)(《音乐天地》陕西音乐家协会主办 2022年第11期 第 4 页- 8页)

★论文《王莘红色音乐文化品牌的开发应用研究》(独立)(《歌海》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2年第2期 第132页-137页)

★论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独立)(《剧影月报》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2年第1期 第96页-98页 )

★论文《试论民族歌剧 <刘三姐> 的创作特色》(独立)(《中国戏剧》北大核心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 2021年第10期 第85页-87页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文《课程思政视野下中国梦歌曲进入高校推广的实践构想》 (独立)(《歌唱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 2021年第9期 第43页-49页 )

★论文《全球首演新类型视觉音乐大秀歌舞剧 <太湖秀> 演艺产品建设探究——无锡市软科学重点课题个案研究 》(独立)(《歌海》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1年第2期 第71页-81页)

★论文《 新时代文艺思想视野下中国梦主题歌曲创作实践回眸》(独立)(《歌海》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1年第4期 第51页-54页)

★论文《文旅融合视野下演艺产品的创新发展——以江苏无锡为例》(独立)(《剧影月报》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1年第1期 第78页-80页 )

★论文《歌剧 <二泉> “阿炳”角色表演塑造的美学思考》(第一作者)(《剧影月报》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1年第4期 第31页-33页)

★论文《 文化自信 传承创作——央视栏目 <经典咏流传> “古诗词歌曲”的审美 》(第一作者)(《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 2020年12月第6期 第66页-68页)

★论文《关于中国歌剧当代性的几点阐释》(独立)(《歌海》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0年第1期 第54页-57页 )

★论文《 谈流行歌曲的审美认识 》(第一作者)(《当代音乐》吉林省音乐家协会主办 2019年第4期 第150页-152页)

★论文《感其心、动其情、演其活、唱其韵——谈歌剧 <二泉> 中阿炳的形象塑造》(独立)(《歌唱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 2019年12期 第30页-33页)

主要获奖荣誉

★2023年11月,作品《中国梦歌曲的审美赏析》荣获2023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组委会、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研究会主办 )

★2023年12月,作品《设计创作与音乐诠释的交融美——美育课程 <音乐与中国文化>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探究》荣获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主办)

★2023年6月,论文《当代锡剧传承与发展的思考》荣获“戏剧中国”2022年度作品征集推选活动“文论类入围作品”奖。(中国戏剧文学学会 “戏剧中国”作品推选活动组委会主办 )

★2023年8月,论文《谈专业声乐课中传统民歌的教学——以高邮民歌为例》荣获2023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万叶杯”论文(教案)征集评选活动声乐组二等奖。(国民音乐教育大会组委会、《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主办)

★2021年7月,论文《感其心、动其情、演其活、唱其韵——谈歌剧 <二泉> 中阿炳的形象塑造》荣获第四届高校声乐学术论文评选教师组一等奖。(中国声乐家协会主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12月,荣获西班牙瓦伦西亚“金之星”国际音乐比赛总决赛荣誉奖。(西班牙瓦伦西亚“金之星”国际音乐比赛组委会、西班牙瓦伦西亚旅游局等主办)

★2019年9月,作品《后山的妹子》荣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民间文艺展演“优秀演唱”、“优秀节目”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戏曲艺术委员会主办)

★2018年11月,论文《 从“茉莉花”主题音乐中探析歌唱艺术美学——以 <难忘茉莉花> 为例 》荣获2018江苏省音乐与舞蹈学(声乐)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优秀论文奖。(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扬州大学主办)

★2018年2月,荣获“光荣绽放”—中国声乐大奖赛青年声乐比赛民族组银奖。(中国声乐家协会、广东省声乐艺术研究会主办)

乐中寻美,以美育人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为高校传统文化的创新教育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教师彭青立足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应用研究,在音乐中寻美,以美育人,在高校美育教育教学及科研领域做出了辛勤的探索,迎来了教学科研的“金秋”,收获了自己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青参加中国文联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培训留影

为了美育精神的传播

美育是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华音乐文化的审美力,以此激发艺术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彭青老师主讲的《音乐与中国文化》,是以面向艺术学院设计学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融通识性、文化性、音乐性于一体的具有学科交叉性的艺术美育课程,该课程于2021年评为无锡太湖学院课程思政一般立项示范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青参加第四届北京大学歌剧论坛

《音乐与中国文化》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积极挖掘传统音乐文化的美学艺术特点和人文精神,将传统经典音乐作品结合实例进行审美教育教学。为了上好这门美育课程,彭青老师做了大量案头工作。考虑到艺术学院大学生有不同的专业方向,为了全面拓展同学们的艺术视野和音乐素养,彭青老师首先从课程框架入手,构建了八大知识板块,分别为传统器乐、传统民歌、传统戏曲、革命红色音乐、传统诗词歌曲、少数民族歌舞、爱国主义音乐、中国梦音乐文化。为了展现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点,彭青老师以“经典性”音乐文化作品作为核心教学素材,深入挖掘《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作品中器乐之美蕴含的“天人合一”审美意境;《茉莉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等为代表的中华民歌之美中所体现“民俗风情”的气韵;《不忘初心》《灯火里的中国》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梦歌曲中所展现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等等,通过不同音乐人文知识的审美体验、审美情感的启发,让大学生在全面、系统的传统音乐文化审美教学中,感受到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所具有的独特艺术之美,通过教学提炼、阐发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美学精神,让大学生在“润物无声”的审美体验中感知到中华传统音乐美学精神讲究“形神兼备”、“气韵通达”等传统美学思想,有效提升美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新时代大学生的审美人文素养水平。

为了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与沟通氛围,彭青老师以“赏、听、说”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互动关系,在审美聆听之后,让学生主动发言谈论自己对音乐文化的审美体验,加深对音乐作品人文思想的审美理解,这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为美育课堂教学增添了良好气氛,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兴趣和热情。比如乐曲《二泉映月》教学中,学生通过意境深远的旋律感受到主人公“阿炳”一生命运的跌宕起伏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歌曲《十送红军》音乐文化教学中,通过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历史背景的阐发,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和老百姓的鱼水深情,由此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春晓》古诗词歌曲教学中,通过对传统诗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创作理解,来感受“春晓”诗词音乐的审美意境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青参加中国民歌表演艺术中青年人才高级研修班文艺采风实践活动

彭青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新高校美育艺术教育的课堂新体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23年,彭青老师积极参与江苏省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赛前准备过程中,他认真思考,选取“中国梦歌曲音乐文化”为教学目标,以作品《中国梦歌曲的审美赏析》为教学板块内容。彭青老师认为,以中国梦音乐文化为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新时代更加“接地气”的音乐主旋律,通过不同唱法风格的歌曲赏析,可以与学生在审美情感上形成共鸣体验。于是,彭青老师先后以歌曲《共筑中国梦》《看山看水看中国》《灯火里的中国》三首歌曲为教学素材,以新时代的新发展为背景,挖掘提炼中国梦主题歌曲的思想主题、艺术特色、表演风格等,以新时代的音乐主旋律唱响爱国主义情感之歌,让学生体验到中国梦主题歌曲的豪迈、大气、隽永之美。

在艺术学院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充分的课堂备课和教学磨课的多次修改定稿,2023年6月,彭青教师以作品《中国梦歌曲的审美赏析》在校级微课选拔中获奖,之后课程经过再次修改与打磨,8月推荐报送省级比赛,荣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青参加中国文联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

美育教研与科研的融通

美育教学与科研,在彭青老师看来是互为融通的,美育是情感审美教育,其内涵是以激发美、阐发美来提升大学生对音乐文化之美的情感体验,由此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审美意识、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质,通过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价值观来达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202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鼓励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教育特质的艺术实践活动形式。2023年以来,彭青老师负责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江苏大运河无锡段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序开展,该项目通过对大运河无锡段传统非遗音乐文化的提炼与实践阐发,引导大学生对传统非遗音乐文化进行艺术创作,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情感理解中,升华大学生设计创作的美学表达。该项目团队成员以内心丰富的艺术审美体验对非遗音乐文化进行二度设计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无锡特色的美育创作文化成果,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对非遗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梦歌曲的审美赏析》智慧课堂教学录制现场

中国梦歌曲优美动听,传唱度高,作为新时代主旋律文化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彭青老师主持了江苏省党建课题《基于党的思想道德建设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创作的发展与推广研究——以“中国梦”系列歌曲为例》,在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梦主题”影响力上做出积极的学术探索。为了做好这个课题研究,彭青老师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从艺术学、传播学、表演学等角度针对中国梦主题歌曲的发展现状、创作特点、艺术表演、传播应用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积极归纳整理一批作品资源进入高校美育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让学术研究和美育教学实现有机的内在统一。课题研究历时2年,彭青教师先后发表《课程思政视野下中国梦歌曲进入高校推广的实践构想》《 中国梦主题系列歌曲的创作、传播与推广研究 》《文化自信 传承创作——央视栏目 <经典咏流传> “古诗词歌曲”的审美 》等数篇研究成果,并于2021年荣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成果二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12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专题发言线上专家学者合影

彭青老师非常关注传统文化的应用研究问题。无锡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城市,自然资源、人文底蕴赋予了这座美丽城市更多的发展空间,城市文化创新发展如何能够在享誉“太湖明珠 江南盛地”的无锡焕发新的光彩,成为彭青积极思考和探究的课题。近年来,他以无锡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挖掘、提炼无锡“吴歌”、“锡剧”、“二胡”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进行研究,将无锡地域音乐资源融入到城市文旅发展中,推动文旅演艺产品成为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彭青老师主持的无锡市课题《无锡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文旅融合视野下江苏大运河无锡段非遗类民间音乐演艺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等成果,为传统文化资源赋能城市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建议和路径。

传统音乐文化的美育践行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艺术素养和拓展视野,彭青老师积极参与美育学术、研修等社会实践活动。2020年10月,彭青入选中国民歌表演艺术中青年人才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活动在重庆进行一个星期的学术培训和调研考察,研修活动授课师资均为国内民歌及传统音乐文化理论的专家,通过培训学习,大大地提升了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思考和理解,也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积极帮助。经过几年的学术研究和思考,彭青老师在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上具备了一定的学术见解。2022年11月,彭青老师受邀参加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的第12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并作“音乐美育”专题发言;2023年3月,彭青老师受邀参加苏州大学主办的首届新时代学校美育高峰论坛暨长三角高校美育一体化发展研讨会,他做了“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的发言,会议论坛中,彭青结合自己在江苏大运河传统非遗音乐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应用研究成果,与来自国内高校的公共艺术美育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思想的碰撞、不同观点的交流,带来了新的美育思考和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青受邀参加无锡市“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惠民文艺演出活动

近年来,彭青老师先后受邀参与无锡市社会文化惠民项目“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等演出活动,通过社会美育活动的参与,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来感受新时代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动态。

彭青老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而积极发挥艺术美育的传播力,在大学校园讲好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文化,是一个教师的责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立德树人,彭青老师的追求一直在路上!

刘承华(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导)

彭青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观念,在全国音乐美学学术会议上我注意到他在传统民歌文化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经验,尤其是结合艺术学、传播学等多学科交叉来对江苏非遗民歌进行传承应用研究,可以看出彭青在传统音乐文化领域中做出了很多努力和探索,这来源于他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中找到了研究的平衡点,在丰富的实践、调研基础上能够不断深入进行学术理论的探究,希望他在今后的学术研究道路上有更多的收获!

万可(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21级学生)

彭青老师在指导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过程中,工作认真、严谨、负责,在团队合作中很善于和学生进行沟通,能够针对项目选题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指导,比如彭老师能够立足地方音乐文化的鲜明特色进行美学提炼和艺术指导,让我们在设计理念中融入更多的音乐美学特点,体现了音乐性和文化性 。在项目研究中,彭老师给予团队大学生成员们以专业性的帮助,并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激励着项目成员完成创新创业训练的课题研究。

吴定晗(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2022级学生)

彭老师的教学课程丰富多彩,深入浅出,选取不同音乐类型的代表作品来解读音乐内涵,以此提升我们的音乐审美力,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在彭老师的课堂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探讨流行音乐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比如周杰伦《青花瓷》歌词中的意境淡雅美妙,勾勒出一幅婉转清丽的江南美景,在歌曲审美体验中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蕴表达。

邵玉婷(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22级学生)

彭老师善于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奏紧凑、控场能力好,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注意到班级同学的整体情况,课堂氛围略有些紧张却提高了教学效率。彭老师教学认真,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效应”,让大学生在音乐理论和作品聆听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增长了我们的艺术见识,丰富了我们的艺术素养!

肖佳驹(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2021级学生)

彭老师讲授的《音乐与中国文化》给予数字媒体专业的同学全新的艺术体验。彭老师课前提前到达教室做好准备工作,有较强的时间观念,给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课中不断贯穿专业的音乐知识并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给同学们带来全新的视听盛宴;彭老师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可以让我们愉快地交流、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青在录课现场留影

Q1:彭老师,看得出您对大学的美育教育教学工作非常热爱,而且作出了很多探索。

彭青:是的,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很想通过我的努力,为美育教育教学付出我的心血。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近年来,全国高校美育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路径,审美教育对于不同学科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做好美育工作的基础是课堂教学,当然也包括实践活动,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深化高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包括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等等,不断探究和创新高校美育课堂教学的新风貌、新格局。

Q2:您目前主讲的课程《音乐与中国文化》很有特色,您是怎样把握教学目标、运用教学素材的?有什么教学体会?

彭青:《音乐与中国文化》是艺术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公共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是通识性、音乐性、文化性融合一体,具有审美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我非常感谢艺术学院领导还有同事对这门课程教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艺术学院的大学生都是设计方向专业,从一开始我便思考对于一门面向全院的公共艺术基础课程,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全面、系统地对设计方向的大学生进行讲授,吸引大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为此,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音乐与中国文化》最大的特色是体现在“音乐”与“文化”的关联上,它需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同时将代表中国旋律、中国气韵的音乐作品融入历史、文化背景之中进行教学,形成“以文化人 以美育人”的教学效果,所以撰写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素材的把握就非常重要。记得一开始我撰写教学大纲的时候,案头工作准备了很长的时间,最后我将课程以中国传统音乐、革命音乐、现代音乐等基本框架进行架构,体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音乐文化,课程宏观的方向明确了,微观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把握。正所谓“教无定法”,最后,经过几轮教学实践下来,《音乐与中国文化》不断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改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在课堂上基本都能紧跟我的思路进行探究性、思考性的学习,当然这门课程目前仍然是需要不断打磨、改进,希望这门课程能够助推新时代大学生审美文化素养的提升,启发大学生在设计创作中融入更多的音乐美学特色,彰显中华传统艺术的美学风范也就是这门课程教育教学的目的所在。

Q3:近年来,您在中国梦音乐文化方面做了一些课题研究,能谈谈您的一些科研体会吗?

彭青:关于中国梦音乐文化的研究是我做得比较理想的课题,这是我结合自身的专业研究方向做出的一点学术探索。中国梦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梦主题系列歌曲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来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国梦歌曲是先进文艺成果,如何传播中国梦音乐文化,应该成为美育研究的学术课题,为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对中国梦音乐文化进行提炼,探究其在高校美育课程、校园文化的融合及社区文化的推广应用与传播,正所谓“艺术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在这个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我有所收获,也感悟良多。我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也感谢那些辛勤的创作者,因为他们的劳动,我才有了课题研究的机会。

WUXI TAIHU UNIVERSITY

专栏策划:覃子洋

采写:湖轩 卢玥亦 张开程

题图设计:尹乐轩

排版:尹乐轩

校对:尹乐轩

责编: 孙安

审核:许松

666666,无锡太湖学院视频号解锁新成就

无锡太湖学院举行2025届毕业生就业校园招聘会

爸妈,我在太湖挺好的!

我校召开第二届二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