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办公室小伙伴被她妈吓得不轻,还好在“千钧一发”之际挽救了回来。

这件事,我觉得很有必要分享给大家,因为很有可能发现在同款爸妈身上。

小伙伴说她周末回家,妈妈很开心地说在dou音上看中一套房,已经加了售楼处的小哥,聊得特别满意。

想着女儿周末回家,正好给她看一眼,不然早就把定金付了。

小伙伴一听立马神经紧绷,赶紧翻看聊天记录,发现是一套100多平的房子,售价200多万。在对方天花乱坠的描绘下,说是某郊区一块用来养老的风水宝地。妈妈也是被这点直接击中软肋

但小伙伴研究一番后,发现所谓的“养老房”,只是一个噱头。而且以"养老地产"为名义包装的销售项目,其实属于欺诈老人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番苦口婆心劝说下,妈妈终于“回心转意”,删除了售楼处的微信。

这场差点入坑的闹剧,因为及时收手,才保住了老妈大笔的养老金。

但想想也是脊背发凉,还有不少爸妈,正沉浸在手机周播间和短视频里,殊不知向前一步就是“吃人”的陷阱

前两天央视就曝光过一起“直播间卖古董骗局”,有一位老人花了40余万买回了一堆“塑料”古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塑料”古董

小上,也有各路网友吐槽“爸妈刷短视频”,不是忙着网购养生,就是被各种“毁三观”的剧情虐得连哭带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短视频大手笔养生的爸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短视频硬控的爸妈

话说回来,短视频原本为乏味的老年生活,带来很多新鲜的调剂。但如今感觉爸妈刷短视频、消费购物的程度,已经逐步走向失控的地步。

如果我们能尽早看清背后的运作机制,父母上瘾的心理成因,或许能更有针对性地,把爸妈从“沉迷边缘”拉回来,更加理性地上网。

沉溺短视频让我们头大的不只有家里的娃,或许更应该多关心一下的,是这一届“网瘾爸妈”。

01学会网购,却掉进“新型陷阱”

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咱们的爸妈闲暇的时候,最爱干的事是看看电视,去外面溜达溜达,晚上跳跳广场舞啥的,但现在都和年轻人一样,不管到哪儿都要低头刷一会儿手机。

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接近11亿人,其中50岁及以上群体已经占到了34.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民年龄结构

也就是说,我国50岁以上的网民大约有3.66亿。

这些人大都领着养老金,有钱有闲,很容易成为诈骗团伙的首选。

一档叫做的纪录片《前浪》,就记录了一位75岁老人王敏华的“网瘾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8元两瓶的五粮液,到699元一块的浪琴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在直播间买下38个快递。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说真的,当下的直播间,没有买不到,只有想不到。

600元的劳力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80元,拿下4幅齐白石“荷花图”真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离谱的是,9999元,买回所谓的藏品马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无”日用品、山寨名表、字画藏品,各种快递在家里堆积如山,被“疯狂剁手的爸妈”逼疯的网友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称爸爸半年在直播间花50万

主播打着各种“不缺钱,只为交朋友”、“家里四代人做收藏”、“几十倍投资增长”等幌子,缺乏分辨力的老人很容易被诱骗上当。

这还不算,还有层层加码的“新型骗术”。

主播会在直播间里编造离婚剧本,以不愿意分割财产为由,请求粉丝保管宝贝;或变身“慈善家”,解决家庭纠纷,拍卖“坏人”方的藏品,事后开巡展收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荒唐的,还有年轻小伙称自己找回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却遭人追杀,让粉丝买下先保管。并表示,如果叔叔阿姨不给力的话,这些藏品可能会落入奸人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老人秉着“以小博大”的捡漏心理,甚至在善心驱使下,纷纷剁手,就算没钱也要借钱去买,就这样买回来一件件不实用,甚至假冒伪劣的东西。

就像王敏华每次收到快递,都觉得自己抢到了“钱”:“一般的东西我不买,这种好的东西,贵的东西(才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儿回家,面对一堆吃灰的手串、项链,一箱箱来不及打开就过期的食品饮料……不得不退一批,扔一批,但过不了几天,又会新增一批。

面对子女的不理解,王敏华念叨着“你把我的好东西都扔了。”

02省吃俭用,偏为短剧“一掷千金”

光是直播间瞄准了这批巨量的“潜在客户”还不算,就连现在大行其道的短剧也没有放过中老年市场。

最近热榜上的几部短剧,像《闪婚老伴是豪门》,小程序充值金额已超3000万,还有什么《闪婚五十岁》、《五十岁保姆嫁豪门》都让老年人看得欲罢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波又一波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短剧接二连三的开拍,真的准备把咱爸妈牢牢焊死在手机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老年短剧到底讲些啥呢?就拿爆火的《闪婚老伴是豪门》来说:

“58岁的女主石小秀,

被野蛮儿媳和亲家处处刁难,

被黄昏恋霸一次次舍命营救,

苦苦寻觅儿时走失的宝贝女儿竟然就在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个玛丽苏剧情,各种反转、密集爽点,分分钟把老年人的注意力“硬控住”,然后忍不住就掏钱充值。

短剧看似单集价格不高,但累计起来,不是一笔小数目。有一位网友就忍不住向警方求助,母亲一开始刷短剧,以为9.9元可以看完全集,结果9.9元折合成币,只能看9集,又充值10多次9.9元,直到把剧追完。

还有网友跟帖,说家中老人为看短剧,平时每个月要充值6000多元,累计充值已高达2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年轻人困惑,平时买个菜都要砍价半天的爸妈,短剧充值为什么毫不手软?

这背后离不开一系列深谙人性的套路:前几集抛出冲突,尽显反派人物的恶毒,把主角虐得生不如死。在霸总准备营救之际,突然开始收费。

爸妈迫不及待渴望看到主角翻身,就很难管住自己的钱包。

一些小程序会设置“多充值多赠送”、“购买年费会员免费看剧”等促销活动,本着最省钱的原则,爸妈很容易心动。

界面还会默认勾选“自动续费”选项,等爸妈回过神来,早就消费上了一大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年轻人,东拼西凑也能捡漏看完全剧,但爸妈大都不懂这些技巧。老年人的钱,明显比年轻人的更好赚。

03谁也不信了,短视频说啥都对

还有一个消费巨坑,就是保健品。

以前向中老年人兜售三无保健品,还得靠线下人肉推广,爸妈还能侥幸逃过。而短视频的出现,真的可以说是避无可避,无孔不入了。

我身边就有朋友叫苦不迭,说妈妈特别迷信短视频里的偏方,和各种包治百病的良药,“一味药彻底治好失眠”、“一个动作活到99岁”,

医生的话都不管用了,短视频的博主才是“华佗在世”,而且还要转发给她看,“平均每天能收到十多个妈妈转来的视频,我妈忧心忡忡地让我一定要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至于很多网友吐槽,刷短视频成了爸妈的生活主线,口头禅变成了“抖音上说”,“他们说”。家务也不做了,遛弯也不去了,有时候凌晨一两天还躺在床上刷视频。

随之而来的各种健康问题越来越明显:眼睛疼、脖子酸、记忆力减退……但爸妈呢,贴着膏药,吃着饭,也要再刷上一会。

更可怕的是,如果让沉迷短视频的老年人带娃,把声音外放到最大,孩子被动地接受一些伪科学,可能都还是小事。

之前居然在网上看到,爷爷忙着刷短视频,没听见孩子叫唤,最终导致孩子溺水这种骇人的事件。想想都好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当短视频的内容偏好设计,构建起个性化的信息世界,沉浸式占领老年人的感官和身心时,恐怕只会让他们越刷越上头。

04如何拯救“网瘾爸妈”?

以前老年人的“破产三件套”:街头传单、电信诈骗、传销组织,现在变成了:短剧、短视频、直播间。

套路和表演还是那么假,怎么换个传播渠道爸妈依然还是会上当呢?

在《前浪》的网瘾老妈王敏华身上,或许能找到一些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敏华翻看手机相册,说老伴在世时,经常带她去农家乐玩。但失去老伴后,她没有朋友走动,女儿、儿子都有自己的家庭,她变成了真正的空巢老人。

也就在这三个月后,她迷上了直播购物。

家里的监控画面里:

偌大的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和电视、手机为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门送货的快递员,是难得和她有互动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人看手机,刷着刷着就睡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女来一次,也是匆匆打扫一番后就走了。

看着她孤身一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突然有点泪目,真的,家里太冷清了。

寂寞、孤独成了她生活的主色调,但她只要刷直播间,收到快递就会满面笑容,整个人神清气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视频和直播间的互动,带来她生活中享受不到的慰藉和快乐。手机成了她身边最长久的陪伴。

相比于儿女每次回家,对她乱买东西的各种指责和抱怨,让她感觉:“你把我讲得一文不值。”

而通过购物,抢到好货,她找回了久违的存在感,和对生活的掌控感。

或许,相比于完全禁止老年人玩短视频,他们需要的是子女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关闭“个性化推荐”可以是第一步,让爸妈从信息茧房中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如果你在外地,不妨经常给爸妈打打电话,聊聊近况。回家的时候,陪他们出去周边走走,了解爸妈心里真正的需求。哪怕意见不一致,也多给一些包容。

如果爸妈喜欢刷剧的,提前在手机里下载几部他们爱看的家庭剧。

也可以陪着爸妈一起刷直播间,说说如何辨别直播间的真伪。

当爸妈从子女那得到更多关注和交流时,安放在短视频里的寄托,自然也会变少。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网瘾爸妈”,又给你带来了哪些困扰,来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