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发布

○ 10月20日下午3点,玄武湖畔,南京大学生王屿走出地铁4号线岗子村站,轻车熟路直奔金陵style街区大草坪,一场名为“苏中医·行世界”的文化市集正在举办。杏林技艺和潮流市集的碰撞下,“望闻问切馆”“本潮中药局”等区域各自排起长队。

○ 这可能是南京数月以来最流行的一类集市。公园湖畔、闹市商场,三甲医院、妇幼保健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最显眼的招牌,红参、川贝、黄连、檀香等一众中药材摆满摊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金句,引来一众人打卡拍照。

○ “老年人没几个,全是脆皮年轻人,一个个脖子刮得红彤彤。”有人狐疑地经过,“这可是上学时最不喜欢校服里面穿秋裤的那一批人啊。”

○ 既为跟风尝鲜,也想当真瞧病,红红火火的中医集市背后,藏着一代青年人的朴素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意外的火爆”

○ 操盘商业策划8年了,金茂览秀城市场部负责人梁鹏仍对眼前的景象始料未及。

20个摊位的“拯救脆皮青年”街头养生市集,下午3点在临街广场开摆,中医医师们自此没再离开过座位,络绎不绝的人流一直排到晚上8点收摊。梁鹏和同事不得不提前轮流劝导:“我们要收摊了,大家别排啦,明天还有。”

○ 时隔三个月,热度仍不减。9月15日,中秋节假期来临,台风“贝碧嘉”不断向南京逼近,鼓楼吾悦广场“脆皮青年养生市集”上,商场活动部主管张寅洪从早到晚把自己“钉”在现场,关注这里的一举一动。

○ 这是地处南京老城核心区的一处商业综合体,周边挤满了房龄20年以上的老小区,汽车开到这里要不自觉减速,受老年人欢迎的银行网点、黄金门店遍布街巷。

○ 但在中医市集开摆的两天里,数不清的年轻面孔从四面八方涌来,把只有数百平方米的门前广场围得水泄不通,有人为此专门请假,最远的从雨花、江宁、六合专程赶来。活动打卡点收集到的小红书读者后台数据显示,基本集中在18岁—27岁之间。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张荣春,坐镇把脉。单手一搭,发现五脏六腑里的各种病症,称得上市集的“第一道关”,因此人气最高。这位从业30年的主任医师从未见过如此盛况,6个小时里,他没空起身上厕所,因此没敢喝太多水,晚饭是主办方从商场带来的一个汉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没有什么能骗过老中医”

○ 来中医集市前,王屿没觉得自己身体有多大问题。

○ 她和室友们一样,食欲好、睡眠好、精神足,唯一承认自己是“脆皮青年”的时候是每学期的体测。但当她伸出手腕和舌头后,对面的医师直截了当问她,“是不是经常熬夜,上厕所会冲不干净?”

○ 这和王屿的生活一一对上。高峰时,她和室友同时追两三部综艺,能熬到每晚12点后睡觉,定三四个相隔5分钟的闹钟去赶早课,转而在下午的课堂上犯困。“肝火旺、脾胃虚,长此以往会出毛病的。”她收到了医师的忠告。

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开玩笑,“没有什么毛病能躲过中医的把脉”。张荣春用三根手指为这一届年轻人画了像——脾胃虚、湿气重、大便不成形、睡眠质量不高。“说到底还是不好的生活习惯造成,爱生气、思虑重、压力大,经常熬夜,吃辛辣、寒凉食物。”

○ 短短6个小时的市集,他几乎看遍当下青年万象。有时刚提醒完年轻人少吃辣,对方脱口而出“我们刚吃完火锅过来的”;南京由秋转冬的时节里,摄入寒凉在中医是大忌,但来来往往的年轻人里,拿着冰果茶的不在少数;面对自称时常感到疲劳的女生,他叮嘱其“多运动”,结果反被半开玩笑地犟了一句,“就是因为疲劳才没力气运动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既治病,也治精神内耗”

○ 牵着4岁的女儿逛了一圈,90后“宝妈”王琳在玄武区妇幼保健所的摊位前停住了。一番面诊后,医生确定孩子为过敏性体质。听从建议,她第二天专程买来一瓶中药制成的湿疹药膏。“家里常备地奈德乳膏,这次换个中药试试看。”

○ 最近两年,王琳开始买中药香囊、枕头,办公室里常备黄芪、山楂、茯苓等养生茶,“治未病”的养生理念渗透进生活方式。

事实上,这些年传统中医已经在进入年轻人的视野。江苏药研所中医院藏在马家街的小巷子里,副院长潘凌峰发现,减肥成为许多易胖体质年轻人的选择项目。在她的医院里,一个月里减掉20斤的案例比比皆是。

○ “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也在向年轻人靠拢。以往大家靠长期服用西药控制,其实在中医里,通过饮食调理、中药服用、针灸拔罐等多种理疗方式并举,可以取得很不错的效果。”潘凌峰说。

○ 与王琳一样,赵贺此番来逛市集,同样是想寻求专业建议。

○ 她把大学毕业形容成一个分水岭。工作三年来,以前只在脱口秀里听到的当代年轻人的烦恼,陆续找上门来。

○ 赵贺在一家设计公司任职。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年纪轻轻的她很快被放在项目团队的主力位置。“成长确实快,各种事情推着你走,但压力也是真的大。”

○ 清洗淋浴间地漏的频率悄然上升,她的头发堵塞了那里。每当脸上爆痘,她有点失去理智,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任何护肤品的推广,她都会多看几眼。有时晚上睡不着,她掏出手机刷美食视频,与大学时翻找零食不同,她开始控制自己不点外卖。

○ 公司数十人的大开间里,开始传出艾草的味道。她和同事减少了点奶茶的次数,选择的糖度一减再减。

○ 在她看来,中医市集的走红,恰恰印证了这一届年轻人的“脆皮”并非只是段子。“有人是身体真出了毛病,有人是单纯觉得精神状态不好,需要一些出口去宣泄情绪,养生、躺平这一类元素自然而然就成了那个出口。”

○ 因此,在社交平台上,有人形容逛中医市集是“去除班味、拯救精神内耗”,把这里当成是“续命的地方”和“打工人专属充电站”。赵贺认为,自己和同龄人所面临的职场和生活压力,是相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良医好药,相辅相成”

○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许斌,决定抓住眼前的这次机会。

第一次被邀请参加中医市集前,科室里上了年纪的老中医一度下意识问,“什么是脆皮青年?”如今,他们真切感受到“脆皮青年”们的热情和号召力。许斌观察到,已经有年轻人出现在中医科室,“像是回头客”。以往,养生茶饮、薏仁汤等只在中医门诊随诊附售。如今,他正考虑在院内投放茶包售卖点,进一步满足年轻人需求。

○ 潘凌峰也发现,像她们这样的中医馆,正在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2023年,全国中医类诊所增加近1.2万家,与2022年增加3000家相比数量翻了4倍。

○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数次扩容“药食同源”目录名单,如今已有超百种物质入选。借助中医市集的热潮,潘凌峰希望能把药食同源的中医理念传播更广,用时两个月,她和同事设计推出了祛湿、养颜、安神等5款中药茶饮以及一款足浴药包,针对年轻人亚健康状况的5款药膳包也正研制,均出自药食同源目录。

从“咖啡奶茶配枸杞”的朋克养生到“中药草药酸梅汤”的中式养生,如今,中草药茶饮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9月29日,栖霞山的“国潮养生局”药香阵阵,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中医养生茶饮、食品、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健康又美味的“国潮养生品”,深受市民青睐。

○ 10月18日晚,一场中医夜市在马群招商花园城商场中厅“出摊营业”,名医问诊、适宜技术、中药茶饮、经络检测和中医美容等摊位纷纷“开门迎客”,吸引了一大批市民前来咨询体验。

○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中药茶饮,中药面膜、香囊以及各类中药文创产品反响也都很不错。

○ 人们常说“良医好药,相辅相成”,这意味着一服中药的药效好坏,药工的手艺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中药炮制技术正面临失传的风险,建设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刻不容缓。

○ 今年年初,南京公布了第一批“南京市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名单,其中南京市中医院夏勤、雷茂华、李文,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陈磊垚,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曾白林,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赵林钢六个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名列其中。

○ “新中式养生”的背后,正是传统中医药积极创新求变的生动探索,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中医,让中医药焕发出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