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市昌邑区桦皮厂镇漂洋村,吉林一亩田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800栋灵芝大棚一眼望不到边。
“目前,这是东北地区单体种植面积最大的柞木灵芝种植基地。”10月初,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亩田农业的负责人曹中丽语气平静而坚定。
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从5栋到800栋灵芝大棚,曹中丽写下了一个个“破壁”脱困的故事。现在,一亩田农业正在继续发挥“破壁”精神,用科技创新,立品牌优势,不断致力于延伸产业链,勇立市场潮头,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八年不用一滴农药”的技术“破壁”
每天观察灵芝的生长情况,是曹中丽的必做功课。曹中丽说:“基地每栋大棚看着不起眼,但都是最适合灵芝生长要求的。这样的技术创新在一亩田农业还有很多。”
8年前,曹中丽从北京返乡创业。创业之初,曹中丽接连遭遇两次失败,“都是败在技术上”。现在,昌邑灵芝科技小院就在一亩田农业,有3名研究生长期驻守。一亩田农业也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的种植技术人员,有灵芝生产技术人员17人,其中制菌技术骨干5人、灵芝种植技术骨干12人,充分保障了生产端的安全性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几千年来,在民间,灵芝向来被称为能治百病的“仙草”。名贵药材之珍稀首先就在于其对生长环境的挑剔,灵芝也不例外。而吉林市有长白山独特的冷凉气候与土壤,非常适合灵芝生长。
一亩田农业从最初灵芝人工种植技术的突破到孢子粉采集技术难题的解决;从低温孢子粉破壁技术的突破再到灵芝产业全链条的建立,标志着一亩田灵芝的真正崛起。“八年不用一滴农药”,这其中,科技的力量贯穿了始终。
目前,一亩田农业在保留长白山传统椴木灵芝生态栽培模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品种选育和产品迭代,既保证了灵芝及孢子粉的质量,又提高了产量,增加了菌农的经济收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真正“保护了人们内心的一亩良田”。曹中丽表示,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产品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一定得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这是他在灵芝业发展实践中得出来的经验。以后,他仍将和其他科技工作者不断钻研新技术,突破更多的技术难题,比如病虫害防治。
“整镇推进”的模式“破壁”
在过去,桦皮厂镇灵芝大多是农户分散种植,孢子粉也是作坊式生产,质量品质难以保证,当然,销路也受到影响。
2021年,一亩田农业与桦皮厂镇以“整镇推进”方式进行产业合作,合作期间每年产生固定收益6.5万元,有针对性地助力建档立卡脱贫户、监测对象等群体稳增收,带动脱贫户36户;同时,采取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村民从事灵芝种植项目,2024年与桦皮厂镇漂洋村合作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合作期间每年为村集体提供固定收益4万元。
几年来,一亩田农业通过村集体流转村民土地,一方面让农民增加了土地收入,另一方面让村集体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创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农民就近就业。2021年,一亩田农业被评为市级返乡创业就业示范单位,共带动108人次农民就业,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
曹中丽说:“灵芝对环境、气候的要求非常高,没有专业的指导是很难种植的。目前,一亩田的灵芝产业基地实现了标准化。对想种植灵芝的农户,我们都会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手把手指导。”
今年,一亩田农业被我市就业部门确定为帮扶车间,将继续向脱贫户、监测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帮助特殊群体拓展增收途径,增加劳动技能,助力困难家庭收入更上一层楼。
延伸产业链条的产业“破壁”
灵芝行业要想得到发展,离不开精深加工。因为从灵芝的子实体或孢子粉到孢子粉破壁胶囊,其附加值能提高五六倍甚至二十倍。开发成胶囊,也利于消费者服用。
在一亩田农业,一栋已经建好的灵芝深加工车间将在不久后投入使用。曹中丽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上,主要以卖灵芝原粉为主,原粉大约是每公斤60多元,破壁后大约可以达到每公斤200多元。“具备深加工能力后,销售额将会再次实现突破。”
在大健康行业蓬勃发展的当前,以灵芝为代表的中药材及中药产品潜力巨大,不管从实实在在的功效看,抑或是几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民俗看,灵芝在中药产业内的地位无疑非常独特。曹中丽表示,在一亩田农业“致力于打造一条科研、原料、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灵芝全产业链”的长远规划中,深加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将来除了要有胶囊、片剂、颗粒外,还要开发灵芝酒和灵芝饮料,满足消费者对“仙草”灵芝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