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山多地少,全县总面积2231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人,居住着壮、汉、瑶、苗、彝等民族,壮族占总人口90%以上。全县平均海拔800米,全年平均气温18℃,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平方厘米有2.8万个以上,是养生避暑胜地,我国的野生兰花之乡。

10月21日,采风团来到坡荷乡中山村,车刚停稳,就听到一阵阵嘹亮的歌声,原来是接龙桥桥头站着一群迎宾的当地妇女,她们身着壮族黑色传统服饰唱着欢快的山歌,端着梨花酿和茶水,现场一派喜庆的氛围。“这些优美的旋律像山野里的清风,又像山谷里的鸟鸣,自然清新、入人心怀。”采风团成员刘佳妍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村民在中山村接龙桥上唱歌

采风团深入尼的呀田园景区,纷纷拿起设备拍摄中山村古朴的村寨、多彩的歌舞、瑰丽的风景。景区所处的中山村,是那坡壮族民歌的发源地之一,其特有的“同歌”文化是中山村的传统民俗,已传承了一千多年,现已发展成为当地特有的民族节庆“同歌节”。那坡壮族民歌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尼的呀田园景区获评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风团在中山村采访调研

据介绍,“尼的呀”是壮语里“好的呀”的意思,在当地流传的民歌中是常用的衬词,至今仍保存着古朴完整、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谣,被誉为“广西民族音乐富矿”。景区以秀美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同歌文化为核心,集中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打造一个集康养、休闲、娱乐、餐饮、民俗文化与农事体验并存的农文旅综合性景区,目前拥有文化展示馆、中山乡味街、南天洞、兰花谷、接龙桥、荷花池、同歌湖、山鸟天坑等景点景观。

当晚,采风团与当地群众一起体验长桌宴、山歌舞蹈和篝火晚会等,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线。当地民风淳朴,群众热情好客,给记者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的长桌宴热闹喜庆,仪式感满满。长桌宴的美食都是村民就地取材,用心制作的,味道非常好。饭后还有篝火晚会,一群人手拉手围成一圈,跟随音乐律动,我们感到非常开心。”一位来自广东的知名旅游达人体验完活动后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的呀田园景区篝火晚会现场

22日,采风团深入那坡县边疆民族博物馆、感驮岩、特色民族村寨调研采风。在博物馆“那坡风流街”宣传展区,富有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吸引不少记者围观,有采风团成员好奇地问:“为什么叫风流街呢?”讲解员微笑着回答,风流街相当于现在的相亲节。大家听了点了点头。为了让记者们更加深入了解这个节庆,讲解员认真讲起了一个风流街的“相亲”细节:农历三月二十八那天,女孩手里会有一个煮熟的红鸡蛋,男孩手里也会有一个红鸡蛋,如果这个女孩看上这个男孩,觉得跟这个男孩很投缘,男孩和女孩的红鸡蛋会碰到一起。如果女孩觉得不投缘,会把红鸡蛋藏起来。“相亲要双方认可,两情相悦,是不是呢?”现场响起欢乐的笑声。

走进那坡县黑衣壮古寨旅游度假区,采风团近距离感受壮族迎宾歌、传统手工打糍粑、蜡染技艺等,“寨子里热热闹闹,像提前过春节一样。”采风团中有人发出了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坡县黑衣壮古寨旅游度假区迎宾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风团在那坡县黑衣壮古寨旅游度假区采访调研

只见寨子的过道上,摆满了当地群众自己手工制成的壮锦围巾。记者了解到,每条围巾的制作时间为八天,售价80元,一套当地民族群众的手工衣服,除去饰品,价格为1200元。近年来,随着那坡县文化旅游建设的深入推进,当地群众通过发展民宿、餐饮店,销售土特产、传统服饰和工艺品等,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吃起了“旅游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风团在选购当地村民手工制作的壮锦围巾

寨子里,带领村民跳庆丰八字舞、民族团结舞等舞蹈节目的62岁村民杨桂金开心地对着记者们的镜头说,她们这个团队有20人左右,平时各自在家里种地干活,景区有活动就会过来参加,给家里增加一些收入。她自己还开起了民宿,共七间房,和老伴一起打理,“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我们盖了新房子,路也修好了,环境越来越美!”杨桂金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据悉,随着靖那高速建成通车,那坡至平孟口岸高速公路推进建设中,那坡县成为滇、桂边境通向东盟、出海口的大通道。目前,投资5000万元的那坡黑衣壮风情园开工建设,预计投资1.2亿元的那坡县擎天树德隆生态休闲园项目建详规已完成,那坡县边境民族风情旅游风生水起,将成为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的热土。

来源:那坡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