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买菜不必专挑“虫眼菜”

武汉农产品检验合格率达99.98%以上

武汉莲藕品种辐射全国85%种植区

武汉菜薹新品种将上市期延长到半年以上

掌握种子“芯片”打造“中国种都”

武汉是全国种业规模与聚集度

最高的城市之一……

10月24日,在紫薇都市田园稻田边举行的“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农业农村专场传出许多好消息。

武汉市农委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王玉珍现场报告了武汉聚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美好画卷的奋发作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伯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阳现场讲述了武汉在生物育种领域的突破发展。

江城百臻区域公用品牌供应链平台负责人严朝晖、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刘鹏飞、武汉亚非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贺亚菲通过视频连线,向现场观众介绍了武汉在农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打造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所研究员周国林讲述了我市现代都市农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武汉紫薇都市田园创始人袁惠文、武汉市蔡甸区星光片区党委书记左少平、新洲区陈玉村党支部原书记张文喜及现任书记徐胜红分享了在现代都市农业、新农村建设及带领农民致富等方面的生动实践。

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朱仁山教授现场对报告会作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农产品检验合格率99.98%以上市民买菜不必专挑“虫眼菜”

上市期可延长到半年以上的武汉菜薹、可全年种植且口感甜的“汉白玉”小白菜、打破国外同类茄子品种垄断的绿萼片“鄂茄六号”、辐射全国85%以上莲藕种植区的“鄂莲”系列莲藕……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国林拎着一篮子我市自主育成的蔬菜品种走上讲台,讲述了武汉现代都市农业的蓬勃发展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国林一一为大家展示,“武汉产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实现了品种的升级换代”。

周国林告诉现场观众,我市现代都市农业蓬勃发展,肉、鱼、蛋、奶、菜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于前列。

我市农产品品种正由高产向优质发展。全市10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及众多的育种企业,在水稻、油菜、莲藕和红菜薹等特色蔬菜、淡水鱼、畜禽等育种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技术支撑方面,我市农业生产技术正不断向安全、轻简、高效方向发展。同时,“互联网+”智慧农业也逐渐崭露头角,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有城市观察员提出:“蔬菜究竟是有虫眼的好,还是没虫眼的好?”

周国林回答,得益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广泛,今年1—9月,全市共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样品监测33.6万个,综合合格率达到99.98%,未发生一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所以,买‘有虫眼’‘不好看’的蔬菜基本没有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让武汉优质有特色的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呢?

武汉农村电商公司依托武汉农业集团、市供销社国有平台,打造“江城百臻”农产品供应链,树立起武汉农产品IP新标杆。

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婧通过视频连线介绍,为将更多地标、有机、绿色、老字号、非遗等武汉优质农特产品呈现给市民,公司建立起“云仓+供应链”物流体系,对接上游本地农产品生产企业300余家、农产品1000多个。公司还通过线上+线下、内容营销+数字营销,“花式打造”“江城百臻”IP,实现农业电商与农业品牌相互赋能,助力大武汉乡村振兴。今年以来,“江城百臻”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达2.4亿元。

报告会上,对于农业未来发展,王玉珍提出,武汉将锚定“全国重要生态食品城和休闲旅居地”目标,把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成有特色、有规模、有能级的大产业。

打造“武汉•中国种都”让种子“芯片”自主可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中也不例外。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

“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蔬菜新品种——亚非西兰苔、亚非皱叶菜,已成为汉产蔬菜的‘新名片’,在全国拥有定价权。”武汉亚非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贺亚菲通过视频连线自豪地向现场观众介绍,目前该公司有13个西兰花、西兰苔品种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31个西兰花、西兰苔品种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初审通过。在新品种选育与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亚非种业总体处于全国引领地位。

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武汉农业科技创新的先锋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助理刘鹏飞在视频连线中介绍,该公司累计获批国家新兽药证书15项,在研新兽药项目25项,公司主打产品兽药“泰万菌素”原料产能位居世界第一。

武汉伯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阳在报告会现场讲述了自己在农作物基因编辑领域的成功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阳从武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成功跨专业考上武大生科院硕博连读,在读博期间解决了籼稻遗传转化的全球性难题。毕业后直接成立了伯远生物,公司连续13年保持50%以上的增速。2024年,在武汉农创中心的帮助下,伯远生物入驻“武汉·中国种都”,投入5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建成100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洁净实验室,预计今年可完成农作物30000多个基因编辑。在技术深度、广度、规模和效率等方面,伯远生物在国内已处于领先水平。

王玉珍局长现场报告:武汉号称“中国种都”,是全国种业规模与聚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目前我市农创中心产值规模与企业聚集度位居全国前列,集聚院士专家团队13个,培育孵化企业867家,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2个、联合技术攻关平台10个、企业研发机构82家,建有科研成果推广辐射基地15个、农业创新联盟6个。

将无山无水荒坡岗地建成4A级景区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如何让村民不用过了年就外出打工,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

新洲区陈玉村原党支部书记张文喜深情地回忆了4年前,自己当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时的情景,并分享了陈玉村近年来将乡村振兴蓝图变为现实的奋斗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5月24日,张文喜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当总书记来到湖北代表团时,张文喜汇报:村里有一个早熟桃基地和一个苗木产业基地,村里的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张文喜和继任书记徐胜红的努力下,陈玉村先后引进浙博有限公司在林地种植花卉苗木,周边4个村每天在园区务工达120余人,实现了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打卡。村里还形成集育秧、种植、服务、收购、仓储、加工、销售等多元化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粮食综合型企业,年生产加工大米四千多万斤。

本场报告会举行地、紫薇都市田园创始人袁惠文在现场向观众讲述了他返乡创业,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的故事。

2006年,袁惠文带着多年创业的积蓄回乡,他想让乡亲们都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他带着村民通过创新植物编织,将村里无山无水没有任何旅游资源的荒坡岗地,打造成为国内首家融入植物编织文化和艺术的4A级景区“紫薇都市田园”,实现了从苗木种植到农文旅融合的转变。2023年,销售额达1100余万元,拉动消费70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聚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区,是我市农村工作的方向。我们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王玉珍说。

从负债2000多万元到总产值40亿元能人回乡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近年来,武汉市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王玉珍介绍,武汉市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想方设法提高农民收入,2024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8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增速比城镇居民快2.2个百分点。

蔡甸区星光村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典型。蔡甸区星光片区党委书记左少平通过视频连线分享了星光村的创新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以前,蔡甸区星光村是一个村集体负外债2000多万元、只有老人小孩留守的贫困村。在蔡甸区鼓励能人回乡创业建设新农村的号召下,此时已在外创业成功的左少平毅然回村担任村支书,带领全村1000多名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左少平个人筹资近亿元,通过集约土地,建设起星光社区、星光工业园和星光农业科技园,引进企业32家,带动周边4个村联动发展。

十多年后的今天,星光村村民康艳桥在自家别墅里与现场连线。她告诉现场观众,现在的星光村不仅水、电、气、医疗、教育村里全包,孩子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村里会奖励5000到20000元的奖学金;年满50岁以上村民每月能领到2000多块钱的生活补贴。这两年,村里还给我们村民配股,每年年终分红。“现在的日子真的越过越有盼头,越过越红火了!”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变化,星光村快速地走在经济强村、全国文明村的道路上。2023年全村工农商总产值达40个亿,村经营性收入4100万元,人均收入达6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市的乡村治理、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成就斐然,对此我深有体会。”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朱仁山作现场点评,星光村共同富裕的故事让他非常感动。他对陈玉村和紫薇都市田园带头人在新农村治理的作为非常认同,对正在打造的“武汉•中国种都”充分肯定,对武汉几家种业科技企业抱以厚望。

今年的报告会是2022年“武汉这十年”、2023年“英雄城市新征程”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的延续和深化,由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举办,旨在展现武汉强化使命担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作为和澎湃动能,凝聚勇毅前行的强大合力。

本场主题报告会将于10月29日(周二)晚8时30分,在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WHTV-1)播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