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千官柳琵琶行,唐安夜宴州客频

——唐兴华章

日暮时分,皂江渡口商旅络绎,货物堆积,舟楫往来,光影错落,尽显人间熙攘。夜半时分,月色如练,江畔设宴,宾客满座,欢饮达旦。忽闻远处丝竹之声,循声望去,数十佳人手执琵琶,轻拨《霓裳羽衣》曲,纤指灵动,其音清越悠扬,温婉细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商亿计

游者万曹

江源这一盛景出现在唐贞观之治后,作为蜀州辖县,这时期已成为蜀中重要的商贸中心,人口密集,市井喧嚣。隋以后,蜀州被广泛称为奥区名邦,直至宋代。奥区名邦的特征,形象地概括为:九折之行商亿计,三江之游者万曹。唐初,蜀州成为重要的边市之一,以致武隆县“九折之行商亿计”。显庆初(656),唐隆县“并地籍膏腴,郁荆岭而耸物”《唐代墓志汇编·续编·马达墓志铭》。灵官之右,是曰奥区,远接荆舒,近通邛笮”《全唐文》卷201《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唐代墓志汇编·续编·韦志广墓志铭》记长寿、天册万岁时(692一695),武隆县为“西蜀名区”《全唐文再补》卷1作韦愔,字志廉。

据载,江源设县始于公元619年,武德二年,分晋原县东南部在今江源街道置唐隆县,辖今崇州东南部及大邑董场和安仁部分地区。武德三年(620)分唐隆一部分给邛州置安仁县。公元686年,武则天垂拱二年,分益州设立蜀州,治所在今崇阳,管辖晋原、青城、唐隆、新津4县。长寿二年(693)改唐隆为武隆,先天元年(712)因隆字犯唐玄宗讳而更为唐安。天宝元年(742)改蜀州为唐安郡。至德二年(757)改唐安县为唐兴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高适从彭州刺史调任蜀州刺史。第二年杜甫从成都赶来看望高适,住在唐兴客馆。感念于县令王潜重修唐兴客馆,于是写下了《唐兴客馆记》,生动记述并热情赞颂这位县令急公好义,不增加百姓负担的德政。时逢安史之乱,中原大地烽火连天,然此蜀地犹得一方安宁,百姓生活仍显安泰,社会秩序井然。唐兴县中,有一处宏丽之客馆,每年皆迎四方之贵客。客馆飞檐凌空,青瓦覆顶,其内雕梁画栋,壁画与雕刻皆精细入微,令人叹为观止。庭院之中,松柏挺立,花木繁茂,营造出一派静谧祥和之气韵。尽管修建客馆需要耗费不少财力,然县令王潜未尝因此而奢靡挥霍。馆内所需之物,多由其私财补给,乃至调味品与马匹亦出自其家。其用心,非为博取个人之荣华,实为使客馆之运作顺畅无阻,使远道而来之宾客得以享受舒适之住宿。

“中兴之四年,王潜为唐兴宰。修厥政事,始自鳏寡荣独,而和其封内。非侮循循,不畏险肤,而行而一。”“色中之政,庶几善完矣。”(《杜工部集》卷19《唐兴客馆记》)

“是时,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资治通鉴》卷198),朝贡使团队伍相当庞大。因岷江猛涨,或错过宿头,或竟自逗留观光的,不在少数。唐兴县客馆接待“天子之使、州长之使、四方之使”(《杜工部集》卷19《唐兴客馆记》)记录了当时的盛况。

王潜在任期间,除修复客馆外,也致力于发展教育,创办县学,栽培英才。同时,亦重视水利建设,督率民众开凿渠道,引水灌溉,改善农田灌溉之条件,使得唐兴县得到治理与繁荣。杜甫历尽安史之乱,遍览民间疾苦,然于蜀中觅得如此一方安宁之地,且见王潜治下之唐兴县重建客馆获誉。王潜虽居七品,杜甫亦感佩其德政,特赋文以颂之。

三千官柳

四十琵琶

蜀州的繁盛不仅缘于商业的兴盛,更在于贤能之士的勤政与恤民。他们不仅关注经济的繁荣,更致力于教育、文化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每一举措都能深入人心,泽被百姓。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治理之道,使得蜀州即使在动荡的年代,也能保有一份安宁与繁荣。

如此迎来送往,在州城南关折柳相赠,插柳纪念,逐渐形成“三千官柳开官道”(民国《崇庆县志.附江原文征.和朱遐唐江原道中》)的壮观景象。

康熙《崇庆州志》记载:“市桥官柳,治南五里。”乾隆州志记载:“市桥柳,在南门外,叶垂如马尾,为州八景之一”。大诗人杜甫客居成都时写下的《西郊》诗中有“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的诗句,陆游《剑南集》称“唐安有三千官柳,四十琵琶”,留下了“归心日夜逆江流,官柳三千忆蜀州”的著名诗句。清代人曾绘《蜀州八景之市桥官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蜀州八景之市桥观柳图

时至今日,崇州依然保持着这份独特的魅力。无论是漫步于古街巷弄,感受那些古老建筑散发出的历史韵味,还是驻足于江边欣赏那如诗如画的夜色,都能让人深切地体会到那份穿越千年的宁静与繁荣。这种和谐之美,不仅是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完美交融,更是地方治理智慧的体现。它展示了政府与百姓共同创造的美好图景,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每一块石板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每一株树木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它们不仅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也寄托着未来的憧憬!

探寻江源历史

汲取文化力量

部分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文稿:蒋沁志

编辑:杨涵锐

初审:廖清建

复审:罗英

终审:况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