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重庆属巴国,简称“巴”;四川属蜀国,简称“蜀”,史称“巴蜀”。巴和蜀实际是先秦时期在四川盆地原始部落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两个奴隶制王国。巴、蜀两地历来文化相近,地理相邻、历史渊源深厚。
谈到巴蜀,不得不说巴文化发祥地开州。开州有史以来都是“巴”地范围。早在东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灭巴国置巴郡朐忍县,开州就已是朐忍县的属地了。
按照秦汉“郡县”制设置,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亭”制,自此开始,“我国形成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局面,无论王朝如何更替,国家治理的基本框架得以延续下来”(学习出版社2020年《中国制度·面对面》)。史记朐忍县的管辖地有4种说法:一说朐忍县辖今8地(《四川通史》说朐忍县辖今云阳县、万县、开江县、忠县、梁平县、开县大部分、石柱县部分、垫江县部分);一说辖今6地(《四川历代政区治地今释》说朐忍县辖今万县、云阳、开县、梁平、开江、利川部分);一说辖今4地(《华阳国志》说朐忍县辖今云阳、开县、万县部分、湖北利川县);一说辖今5地(程地宇《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考释说朐忍县辖今云阳县、万县、开县全境、梁平县、湖北利川市部分)。依秦制,朐忍县下应设有8乡或6乡里、5乡或4乡里,无论辖8地、辖6地、辖5地,还是辖4地,开州都是朐忍县之乡里(史称宗法制地)。
秦制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也就是说古代的皇权统治最低一级是县,县以下的乡里只是一个方位概念,不是真正的皇权治理地,都是依靠“礼义廉耻”等道德教育来调整规范(《管子·牧民》),乡长、亭长、里长(一说里正)等由当地有威望的人担任,县以下乡里管理实行宗法自治(《中国乡里制度》,199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乡里制度的起源时期(《保甲书·广存》)。“从春秋战国到秦朝统一,历经几百年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封建制度,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正如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中国制度·面对面》)。
据《太平寰宇记》载“开州秦汉之代为巴郡朐忍县”,以及《华阳国志》记“开州于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始建县(汉丰县)。”所以,开州古为巴郡朐忍县之乡里无疑,也就是说,开州距今已有建置史2338年(公元前314年至今),已有建制史1808年(216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