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路生花 步步璀璨

——记昭通文化和旅游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冬季的大山包鸡公山(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在云贵高原的腹地,有一片被大自然格外宠爱的土地——昭通,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她以一种近乎奇迹的方式,实现从文旅“荒漠”到旅游胜地的华丽转身。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昭通文旅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每一处风景都讲述着蜕变的故事。

发展新篇 文旅昭通启航

曾经,昭通文旅或许不为众人所知。如今,昭通以独特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蓬勃的文旅活力,向世界展示着她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通市省耕公园 柴峻峰 摄

从大山包的雄奇到小草坝的清新,从铜锣坝的幽静到药山的神秘,从黄连河的飞瀑流泉到溪洛渡水电站的雄伟壮观,从豆沙关的险峻陡峭到白鹤滩水电站的高峡平湖……昭通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山水画卷,每一处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馈赠,每一处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游客。

近年来,昭通文旅按照“国际化、高端化、智慧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围绕把昭通建设成为面向滇川黔渝具有竞争力、吸引力的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着力打造“一城、一山、一址、一江”4大旅游品牌,加快建设“扎西红色旅游、金沙江高峡平湖、南丝路五尺道文化”3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把昭通中心城市建成游客首选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以塑造昭通旅游鲜明地标为突破口,通过打造核心产品,改善景区景点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昭通旅游辨识度、知名度,促进文旅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西部大峡谷玛瑙海冲浪(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昭通文旅发展基础日渐夯实。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建立全市文化和旅游项目库。目前,全市文旅系统有在库项目344个,估算投资1213.18亿元。深入推进昭通古城保护利用、金沙江高峡平湖旅游资源开发、大山包两江峡谷索道建设等“十大文旅项目”建设,已启动实施17个大项目82个子项目建设,总投资71.98亿元。

昭通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成功打造了众多自然景观。昭通文旅部门通过加强景区建设和生态保护,提升旅游品质,实现了旅游与环境和谐共生,使这些自然景观更加引人入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洒渔烟柳(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大美山川 尽显昭通神韵

昭阳区大山包,黑颈鹤的越冬乐园,群山巍峨,云雾缭绕,冬季鹤舞翩翩,是大自然最动人的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山包黑颈鹤 (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鲁甸县轿顶山,云海翻涌于群山之间,满山叠翠,杜鹃花怒放,青石小径延伸着高山的浪漫,行走或小憩都可随心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甸轿顶山 (图源:鲁甸县融媒体中心)

大关县黄连河,飞瀑流泉,碧波荡漾,行走其间,仿佛步入了一幅流动的山水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关黄连河瀑布(图源:百度百科)

盐津县豆沙关,五尺道上,马蹄声声犹在耳边,僰人悬棺的千古传奇,一直是未解之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盐津豆沙关悬棺(图源:微昭通)

彝良县小草坝,绿意盎然,溪水潺潺,这里是生态的宝库,也是心灵的栖息地。漫步林间小道,每一次呼吸都是自然的馈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彝良小草坝风景区(图源:彝良县融媒体中心)

巧家县白鹤滩水电站,库区蓄水后形成了镜子般的湖面,峡谷小城变身“临海城市”。大药山,不仅以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闻名,更因奇峰怪石、幽深峡谷吸引着无数探险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鹤滩水电站(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永善县溪洛渡水电站,这个世界巨型工程以雄伟壮丽的身躯矗立于金沙江峡谷,产生无穷电力驱动中国经济腾飞。云上马楠,云海蔚为壮观,霞光缤纷,让人心生向往,遐思无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溪洛渡水电站(昭通市委宣传部 供图)

绥江县,金沙江碧波万顷,是一座因金沙江水电梯级开发建设而“涅槃”的江畔小城。金沙水上乐园,有“金沙江里游、长江水上漂、川滇空中飞”全方位立体戏水娱乐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绥江县金沙水上乐园(图源:云南发布)

水富市铜锣坝,静谧而深远,是远离尘嚣、寻找内心平静的理想之地。西部大峡谷,温泉水温润宜人,峡谷风光旖旎,是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绝佳去处。邵女坪,秀美灵动,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书写着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华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富邵女坪度假区(图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镇雄县五德天坑被誉为“云南第一坑”,深邃而神秘,四周被陡峭的悬崖环绕,底部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镇雄五德天坑群(图源:镇雄微生活)

巧家县白鹤滩,康养天堂,避寒胜地,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巧家县城(图片来自《生生不息》系列微纪录片《搬家》视频截图)

天赐“凉”机, “昭”您避暑,昭鲁坝区的夏天,凉爽宜人。今年夏天,“川渝大军”如往年一般如约涌入昭通避暑,大街小巷听到的都是川渝方言。

昭通聚焦文旅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发展,努力把昭通建设成为滇、川、黔、渝具有竞争力、吸引力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据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今年6月至8月,全市接待游客765.3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84.72亿元。

昭通正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昭通文旅从无到有,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遍地开花的旅游景区、景点,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

融合创新 展现昭通风韵

人文景观的挖掘与传承使得旅游资源得到丰富,旅游服务质量得以提升。

昭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昭通古城、扎西会议会址等人文景观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通古城(昭通市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扎西会议纪念馆(昭通市委宣传部 供图)

文化是一个城市最深层的记忆。广东会馆、陕西会馆、李氏家祠、迟家大院……这些浸透着时光气息的老房子从古城的记忆中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会馆(图源:昭阳区文旅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陕西会馆(图源:云南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氏家祠(来源:昭阳融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将迎来“复苏”的迟家大院(图源:云南网)

藏在市井深巷中的昭通古城,其修缮复建工作以“微改造、精提升、富内涵”为前提,包含文物修缮等“七大工程”,加大对昭通古城的修缮保护力度,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让古城焕发新的生机。

昭通文旅部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通过讲好“扎西会议”故事等方式,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和体验项目,推动红色旅游发展,让游客在游览中缅怀先烈,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昭通文旅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规划了多条具有浓郁特色的避暑休闲线路、红色教育线路、丝绸文化线路等,满足了不同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创新与丰富旅游线路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昭通文旅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了多届“苹果文化节”“水富半程马拉松赛”“大山包翼装飞行”等文旅活动,让游客深入了解昭通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有效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促进昭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通苹果 龚占睿 摄

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通过建设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康养胜地、举办体育赛事等方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体验的多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水富半程马拉松赛事推介会现场(图源:水富半程马拉松赛事组委会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绥江县金沙江公开水域游泳争夺赛(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山包翼装飞行表演(昭通市委宣传部 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富首届金沙江(国际)帆船赛(昭通市委宣传部 供图)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如同一张细密的网,四通八达,道路两旁处处是风景。昭通不断完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提高游客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度。同时,加强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房车营地、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昭通新机场效果图(昭通市交通运输局 供图)

齐抓共建 魅力昭通亮相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产业增势。昭通共建共创大批群众性、开放性、公益性文体活动,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工作抓手,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大篷车 千里万象行” 惠民演出(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 供图)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延伸,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全面完成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成县级“两馆”总馆22个、分馆265个,分馆数字化设备覆盖率达100%;1390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标识牌挂牌;昭通市“三馆一中心”项目主体建筑已封顶,计划今年底投入使用;大关“背篼图书馆”入选中宣部2022—2023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和第四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绥江县图书馆、大关县木杆镇2024年被评为全国“最佳图书馆”“最佳书香村镇”;开展“送文化百千万工程”“四季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及惠民演出6万余场,受益群众达2800万余人次。

累计创作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各类舞台文艺作品790余个;为了讲好“扎西会议”故事,歌舞剧《赓续扎西魂》、音乐剧《那年红军到扎西》完成首演,话剧《扎西会议》进入编创阶段;先后获得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传统戏剧曲艺汇演、花灯滇剧艺术周、群众文化“彩云奖”等省级文艺奖项50余个;舞蹈《咯咯咯……》、摄影《溪洛渡库区黄华古镇影像》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音乐剧《那年红军到扎西》演出现场(图源:微扎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歌舞剧《赓续扎西魂》演出现场 (来源:昭通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四图为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摄影《溪洛渡库区黄华古镇影像》(来源:国家艺术基金 )作者:赵泽祥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实效,成绩突出。普查认定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14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7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西南第二工作队队长杨勇说:“对朱提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不仅对昭通更是对整个云贵高原,乃至整个中国都很有价值。对深入认识汉晋时期朱提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对研究汉晋时期,西南地区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昭通完成朱提故城遗址二期考古发掘,启动保护规划编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提古城遗址挖掘现场(图源: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公布全市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809项(国家级3项、省级49项)、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03人;李氏家祠等4个文物修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完成昭通市长江流域生基坟分布情况调研;完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保护规划》初稿;稳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5381亿元;金沙江(巧家、绥江、永善)三大水电站库区文物复建工作有序推进;昭通端公戏、四筒鼓舞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级非遗项目——四筒鼓舞(昭通市委宣传部 供图)

旅游业态模式不断升级、亮点频现。新创建22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7家省级旅游景区,其中7家旅游景区入选云南省绿美景区标杆典型;“天麻丰收·共品秋味”之旅被推荐为文旅部策划的“橙黄橘绿 乡村胜景”主题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扎西会议会址成功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创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旅游扶贫示范县(区)、3个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10个云南省最美乡村(乡愁)旅游地;完成49个乡村旅游点建设。

2018年以来,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次和旅游总花费年均分别增长8.06%、15.48%。2024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90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305亿元。

未来可期 昭通大有可观

昭通文化繁荣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呈现出一派活力满满、其乐融融的气象。

昭通主动将旅游、文化产业融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实施品牌文化营销的优选策略。昭通文旅部门做优微信公众号,做强抖音号,开通“昭通文旅”官方视频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昭通旅游的宣传与营销。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展线上直播,热门视频点击量达660万人次,通过组织开展 “千号联动”自媒体推广等活动,提高昭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旅游展会,推介昭通文旅资源,拓展客源市场,助推昭通文旅走进大众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系列专题发布会——“昭通印象·幸福乌蒙”在云南样样好 昭通专场(昭通市委宣传部 供图)

通过加强行业监管、开展培训教育等方式,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其专业能力。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有效提升昭通文旅的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构建起连接昭通文旅资源与广大游客的重要桥梁。

旅游产品的服务亮点、旅游资源的丰富、旅游产品的创新以及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不仅丰富了昭通的旅游产品供给,也提升了昭通文旅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累计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了大幅增长,显示出昭通文旅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一路生花,步步璀璨。昭通将继续深挖文旅资源,创新旅游产品,让这片美丽的土地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昭通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找到一处自己偏爱的浪漫与甜美。昭通文旅将继续书写遍地开花的璀璨篇章。

来源/微昭通 昭通日报 记者 陈允琪

编审/ 胡华玉 编辑/李雯

投稿/822996965@qq.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