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吃掉”全身多处骨骼,疼痛、骨折和运动障碍蚕食生存信心。来自苏北的李女士(化名)乳腺癌出现三处骨转移,疼痛难忍,连自己坐起身吃饭和下地行走也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由于疼痛不得不中断了全身治疗。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余辉副主任医师因地制宜,分别用介入手段“烫死”“饿死”肿瘤,联合注入“骨水泥”,帮她消除疼痛,实现了行动自如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后确诊乳腺癌骨转移

李女士今年37岁。18岁时体检时曾发现左乳单发小肿块,当时评估为良性;一年前她怀孕后,发现左乳肿块明显增大并伴有腰痛,被准妈妈的喜悦充斥的她并没有太在意;今年6月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产后一个月后,突然腰痛加剧,剧烈的疼痛折磨的她不能下床,想端坐着吃碗饭都做不到,乳腺肿块也越来越大。CT检查显示,她的肩胛骨、颈胸腰椎及骨盆已经发展多处骨质异常。经乳肿块穿刺活检,她被确诊为III级左乳浸润性乳腺癌伴骨转移。

烧蚀+支撑+饥饿“三管齐下”,让患者重新下床行走

在当地接受了全身抗肿瘤及局部放疗后,全身疼痛的状况仍没有明显缓解,备受折磨的李女士不得不中断了乳腺癌的全身治疗。辗转来到江苏省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骨肿瘤亚专业组余辉副主任医师处就诊。

影像资料显示,她身上多处骨头都被肿瘤侵蚀了,尤其是腰椎、右侧肩胛骨及左侧髂骨都快被肿瘤“吃”空了。

余辉解释,乳腺癌的骨转移病灶表现为溶骨性病变。肿瘤就像大树树干里的蛀虫,持续破坏骨组织的生理结构与机械强度,导致患者常常伴有中重度骨痛,严重者可发展为病理性骨折;骨转移灶形成的软组织包块压迫周围重要神经血管,会导致肢体局部功能丧失。这就是为什么李女士痛不欲生,行动不便的原因。

找到了原因,治疗却相当棘手。腰椎、右侧肩胛骨及左侧髂骨这3个部位相距很远,位置不同,骨头的形状和功能不一。既要控制肿瘤减轻疼痛,恢复骨头和肢体原来的功能,单一的治疗手段根本无法实现。

余医生组织科室专家集中讨论,制定了“三管齐下”治疗方案。

第一步:高温“烫死”腰椎肿瘤,即经皮骨转移瘤射频消融术,就相当于在患者腰椎肿瘤的中心插入一个极细的“电烙铁”,通电后通过高温“烫死”肿瘤。医生在影像引导下,将射频针放置在肿瘤部位,通过电极针同时在病灶局部组织产生高温、干燥的环境,首先破坏肿瘤及其临近组织的神经纤维,抑制骨痛传感与骨质破坏,并使肿瘤组织蛋白质凝固变性。

第二步:注入“骨水泥”填补缺损。射频消融术虽然可以对付肿瘤,但是脊柱机械稳定性并不能增加,病理学骨折风险依然存在。通过“打水泥”(经皮骨成形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骨水泥”是一种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强度稳定性、强可塑性、硬化速度快等特点,注入病变骨骼内,填充病变骨骼组织周围并粘合加固,提高了骨骼的稳定性;还可使病变邻近的部分肿瘤细胞及神经末梢坏死填补骨头中的空隙,让椎体回到从前的形状,迅速增加骨强度、止痛、防止塌陷。骨水泥进入机体后2个小时内就会完全凝固并达到非常高的强度,从而填补骨缺损并且对椎骨进行有力的支撑。

第三步:阻断血供“饿”死肿瘤。不同于腰椎,肩胛骨及髂骨用于承重和支撑的功能需求相对小,且都属于扁骨,形状呈板状且空间小,不完全适用“骨水泥”治疗。余辉医师采用了转移瘤供血动脉栓塞术,将肿瘤的供血动脉堵住,切断瘤体的养分供给,从而“饿”死肿瘤。

余辉医师团队采用“三管齐下”的治疗方案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当天晚上,李女士疼痛明显减轻,能够坐起来进食,并开始下床走动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顺利接受了乳腺癌的全身治疗。

早期干预可降低瘫痪风险

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像李女士一样能及时就医。余医生想到了一个非常遗憾的病例,几个月前介入科接诊了一位骨转移瘤病人,肿瘤累及胸椎,突破了椎体压迫脊髓导致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由于肿瘤压迫时间过长,周围的神经已经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损伤。医生局部介入手术消融治疗转移瘤并用“骨水泥”固化了脊椎,但患者双下肢神经功能恢复欠佳,今后恢复的可能性也很小。余医生提醒,骨转移的病人治疗方法很多,但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等到无法回头了才想到干预。